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经济的坏脾气(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与政治的博弈,国家与国家的较量,尽在每次经济危机中大暴露。

本书是唯一介绍历次经济危机真相的经典之作,全面披露了历次经济危机的国家应对策略。在历史中寻找规律,在规律中寻找出路!全书再现历次经济危机爆发始末,破解经济危机迷雾中的密码!

内容推荐

1637年荷兰郁金香投机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一次经济危机,从那以后,经济危机就像甩不掉的影子纠缠着各国经济的发展。虽然每一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其中却又总能发现一些共同的因素,比如繁荣、贪婪、投机……

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总是伴随着各个国家经济力量与政治力量的博弈,甚至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与竞争。而这一切,在危机之前只是暗藏水底,是经济危机让它们浮出水面,激荡冲突。

本书通过对经济危机史的梳理,让读者了解每一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各国拯救经济危机的策略。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已经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也要思考2008年的经济危机,如何迎战?如何应对?历史不能给我们答案,却可以给我们经验。

目录

第一章 1637:一个“洋葱头”引发的经济危机

 最早的证券交易所

 郁金香引发的热潮

 失控

 大国衰落

 历史的重演

第二章 1719: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

 要繁荣,发纸币

 疯狂的“劳氏股票”

 被诅咒的银行

第三章 1720:英国的“南海骗局”

 政府主导的“圈钱计划”

 “投机公司”的兴起

 泡沫公司取缔法

 “股份公司”被禁止

第四章 1788~1823:生产过剩的经济阵痛

 “企业”出现

 生产开始过剩

 危机重重

 再度爆发

 转嫁危机,众国遭殃

第五章 1825:热钱在英国游荡

 热钱涌动

 投机也疯狂

 从银行开始破产

 危机蔓延,国际动荡

第六章 1837~1843:英美大震荡

 投资铁路

 向美国倾销

 总统点燃导火索

 余震在继续

 扩大出口,却加重了危机

第七章 1847:众国癫狂

 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

 铁路上的疯狂

 谁都逃不掉

 发现金矿与欧洲革命

第八章 1866:英格兰春天的噩梦

 为棉花而战

 铁路上的繁荣

 奥弗伦—格尼银行破产

 股份制的疯狂

 两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第九章 1873:“震心”到美国

 英国的没落

 黑色星期五

 迟钝的约翰牛

 垄断组织诞生

第十章 1882:一个被人忽略的年份

 短暂的繁荣

 再现危局

 英法的噩梦

 摩根拯救了美国

 三大影响

第十一章 1900:新世纪的警钟

 钢铁帝国的辉煌

 萧条与繁荣

 “国王”死了

 战争即将来临

第十二章 1929~1933:大萧条

 柯立芝繁荣

 危机暗藏

 大灾难与警觉者

 顽固的胡佛

 罗斯福新政

 全球同萧条

 自由经济的终结

第十三章 1970:幻想破灭

 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越南战争拖累了美国

 繁荣背后的隐患

 “冻结尼克松!”

第十四章 1973~1979:石油战争

 西方世界的油库

 1973,最黑暗的一年

 不稳定的“稳定之岛”

 震动中的美利坚

 大转折

第十五章 2008:危机进行时

 新世纪的惊雷

 “不死猫”也死了

 次贷危机

 冰岛:国家破产!

 二十国峰会

 中国:并非这边独好

后记

一次艰难的跋涉

试读章节

虽然还有很多人不认同把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泡沫看作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但我们认为,要想给读者一部全面完整的经济危机史,就有必要从这一次投机所引发的泡沫危机开始。

1566~1609年,荷兰爆发了反抗西班牙殖民的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后,荷兰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当时,荷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三大支柱:一是东印度公司的组建;二是阿姆斯特丹银行的成立;三就是强大的商船。凭借这三大支柱,荷兰成为东方贸易的霸主、欧洲金融的中心和世界性的“海上马车夫”。

由于地处西北欧的低地,临海的地理位置使荷兰很早就拥有相当的海上贸易规模。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很快,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荷兰也一跃成为西欧的一大强国。

当时世界各国的商船普通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的袭击。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富有冒险精神的荷兰人对商船进行了改造,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输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在当时,由于海盗肆虐,这样做的风险显而易见。可以说,荷兰人把每一次的航行都变成了一次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同时,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然的。通过丢弃火炮,荷兰人造船的成本降低了很多,价格仅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了很多。即使这样,荷兰人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设计出了一种特殊的船只:一种船身很圆、肚子很大而甲板很小的船只。这样做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船只所缴纳的税款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无疑,荷兰人采用这种船利润也就越来越多。

当然,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形显然是不够的,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在1596~1598年期间,一个名叫巴伦支的船长在航经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时,和17名水手全部被困冰封的海面。在其后漫长的8个月时间里,有8人死去,但他们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的货物,尽管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用于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终于,冬去春来,幸存的人们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了委托人手中。

荷兰人的冒险精神和这种信守商业承诺的行为,对荷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最终使荷兰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海上贸易国。

由于海上贸易的不断扩大,从1595~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进行了合并,组成了一家联合公司,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位于阿姆斯特丹、泽兰省的密德堡市、恩克华生市、德夫特市、荷恩市、鹿特丹市六处的办公室所组成。其董事会由70多人组成,但真正握有实权的只有17人,被称为17绅士,其中阿姆斯特丹8人、泽兰省4人,其他地区各1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权力之大,令人惊讶。它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的公司,也是第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统治。

与此同时,海上贸易的优势使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了当时国际商业的中心。但是,1609年以前,内外硬币的混乱给荷兰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荷兰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体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1609年,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已成长为欧洲的股票交易中心,其证券交易所已经类似于现代证券交易所,不仅存在着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直接股票转让,也存在着通过证券经纪人进行的间接股票转让。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贸易方式,每年买卖大量的白兰地,但从来不发生货物的移交,买方与卖方的盈利或亏损都取决于在约定的交货日子白兰地的价格。

  与之前出现的银行相比,阿姆斯特丹银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银行货币,其银行账户持有者可以随时处置自己在银行账户的结余,这使得它提供的银行货币和票据具有高度的安全性与便利性,从而使得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地区商业首要的清算银行。随着对荷兰货币日益增加的信心和阿姆斯特丹世界贸易惊人的扩张,阿姆斯特丹银行开始具有国际性质。P003-005

序言

序言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

最早的经济危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史书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经济危机,是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导致的经济大震荡。然而直到今天,人们对这次因投机导致的经济震荡是否应该划为第一次经济危机仍存在分歧。

产生分歧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虽然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在荷兰导致了商人破产、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等结果,但这次危机并不是由企业生产过剩所致,所以在很多专家学者眼里,它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危机是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因此,真正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应该从1788年的英国开始。

1788年的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原先的手工制造业、家庭作坊因采用了新发明的种种先进科学技术而变成了工厂,从而使产品的生产速度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程度。然而,商品虽然增多了,人们的消费能力却并没有相应跟进,因此,具有周期性特点的经济危机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早期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多围绕着英国爆发,这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殖民侵略有很大关系。工业革命大大推动了英国的工业进程,也使英国的经济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殖民地策略为英国制造出来的商品寻找到了更大的销售地。然而,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即使是拓展殖民地市场,源源不断大量制造出来的商品仍然得不到有效消化,这个时候,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虽然说产品的过剩是周期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就历次经济危机而言,又呈现出其他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在经济高涨的时候投机猖狂,金融系统总是成为危机爆发的引爆索等等,这些相似的现象,几乎在每次经济危机中都有所体现。

大约到1873年,随着英国经济的衰落、美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危机爆发的核心也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从那以后,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就一直成为经济危机的重灾区。而1929年那场令所有人谈之色变的大萧条和2008年这次目前还看不到底的最新一次危机,也像以前一样,再次以美国为核心爆发。

当金融危机在大洋彼岸爆发时,我们虽然警惕,但还没有警醒;当金融危机通过蝴蝶效应传到了我们这个已经繁荣发展了30年的国度时,我们虽然警醒,但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金融危机以不可逆转的意志演变为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终于醒悟,并认识到了经济危机的可怕性。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谁也无法看透2008年开始的这场危机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各路经济学家及学术精英的言论也难以让我们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在有人对未来唱衰,有人对未来看好的言论冲突下,中国人民陷入了迷茫的困境。

如果说人类社会史不过是一段重复播放的画面,那么现在看来,从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开始,人类经济史就开始了它重复播放的历程。从荷兰到英国,从英国到整个欧洲,从欧洲到美国,从美国到中国,经过近四百年的历程,经济危机终于侵入了中国,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

历史似乎在不断暗示我们,经济危机永远不会消失,它会像幽灵一样随时准备侵袭我们的经济生活。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但可怕归可怕,我们仍然要勇敢地面对它,解决它。

而且,既然周期性危机不可避免,我们就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应对办法,即从历次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的拯救措施中寻找经验和教训。每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虽然现象各不相同,但根本的原因,却又总是那么的相似!  这也就是我写作此书的原因。

张廷伟

2008年10月

后记

后记

一次艰难的跋涉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经济学家,所以此书的写作对我来说备感艰难。

之所以要写作本书,还要归结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当金融危机已经在全球引起连锁反应,并影响到中国之后,我因需要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搜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在几家图书馆都找不到全面介绍世界经济危机史的图书。后来到网上搜索,发现此类资料也是寥寥无几。偶尔有几篇文章涉及到历史上有名的几次经济危机,也是几笔带过,既没有写出每次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没有写出危机爆发后对社会、大众的影响。至于各国针对历次经济危机的拯救措施,也很少有文章涉及。

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想,2008年的经融危机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竟然对它一无所知,甚至连相关资料都没有,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吗?市场上充斥的各类“战争”类图书,虽然从各个不同的侧面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危机爆发的原因,但却无法满足我们了解整个经济危机史的欲望。

既然找不到这一类的图书资料,那就自己写一本吧。

主意一定,我就开始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资料。虽然知道不好找,但没想到其困难程度,仍然超过了想象。网络上是不可能有多少资料的了,那就只能去图书馆寻找。先去了国图,发现资料不全,只好又发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到各大学的图书馆寻找。

经过无数人的帮助,终于找到了一些资料,大体的框架有了,然后便开始了艰难的写作过程。因为第一批能够找到的资料多是学术性著作,甚至有很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图书,无论其观点还是数据的可靠性,都多有冲突。

已经开始的写作不得不中断下来,我又开始了新一轮寻找资料的过程。经过又一番努力,终于又从各个大学的图书馆淘到了一批很老的资料图书。

写作得以重新开始,但各种资料之间的数据冲突却一再让我头疼,书中过于枯燥的学术语言也让我多次推翻重写。后来,为了使写出来的内容更具有可读性,更大众化,我不得不采用从学术书中找点,再通过选择的点去寻找更多资料书的方法。历尽艰辛,本书终于完稿成形。

因为本身不是经济专业出身,资料又极其匮乏,可以说这本书是我写作过程中最痛苦的一次经历。书稿完成后,又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经过几次修改,这才敢拿出示众,以免贻笑大方。

此书的写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也让我对经济危机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与把握。通过对各个国家采取的拯救经济危机的措施进行分析,我发现很多危机的爆发,都跟一些国家采取了饮鸩止渴的拯救措施有很大的关系。而我们国家在第一次经历经济危机的时候,会不会也陷入这种迷局?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们相信,2008年的经济危机终将会过去。但过去之后我们该怎么做,又将怎么预防下一次经济危机的到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也许就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与教训。

此书在写作及后期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恳的谢意。

2009年1月9日

张延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经济的坏脾气(1637-2008全球经济危机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廷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1453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13-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