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世界的重新创造(精)/科学史译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荷兰有名科学史家弗洛里斯·科恩的作品,反映了科恩本人关于科学革命和现代科学兴起的看法。本书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即从“亚历山大”到“亚历山大加”或“实在论的-数学的”自然认识、从“雅典”到“雅典加”或“运微粒的哲学”、从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到“发现的-实验的”系统研究、用微粒扩充数学自然认识、培根氏混合和牛顿的综合,从而解释了现代科学为何能在欧洲持续下去这一问题,观念令人耳目一新,论述极具说服力。本书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引人入胜,一经出版即获由荷兰科学研究组织颁发的2008年科学传播很好著作奖——尤里卡图书奖(Eureka Boekenprijs)。 目录 导言:旧世界与新世界1 章从头开始:古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认识7 雅典9 亚历山大15 “雅典”与“亚历山大”:两种自然认识方式的比较19 衰落:固定的模式26 道与综合31 希腊与中国的自然认识之比较39 发展潜力作为解释关键45 第二章伊斯兰文明、中世纪欧洲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52 翻译问题与扩充的形式57 伊斯兰文明:特殊发展65 中世纪欧洲:特殊发展76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特殊发展83 1600年的趋势观察员:三种移植的比较98 第三章三种革命性转变107 开普勒与伽利略:从“亚历山大”到“亚历山大加”107 贝克曼与笛卡儿:从“雅典”到“雅典加”128 培根、吉尔伯特、哈维、范?赫尔蒙特:从观察到 探索型实验134 为什么是欧洲?141 第四章克服危机150 自然认识与宗教世界观152 合法性危机165 欧洲死里逃生174 第五章三重扩展188 “亚历山大加”传播开来189 “雅典加”变得流行202 探索型实验取得进展209 第六章继续转变222 打破壁垒223 用微粒扩充数学自然认识:惠更斯和年轻的牛顿227 培根式的混合:波义耳、胡克和年轻的牛顿233 伟大的综合:牛顿完成革命244 第七章结语:回顾与展望260 一场真正的革命?260 对现代科学产生的解释:简要概括266 进一步的革命:工业革命和“第二次科学革命”275 年表一:1600年之前285 年表二:1600—1700年286 阅读建议288 索引294 译后记303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界的重新创造(精)/科学史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荷)H.弗洛里斯·科恩 |
| 译者 | 译者:张卜天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8109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04 |
| CIP核字 | 2020019575 |
| 中图分类号 | N091-4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