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平汉铁路与华北经济发展(1905-1937)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探讨1905—1937年间平汉铁路的营运状况,及其对华北地区商业、农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本书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87年出版,列入该所专刊第55号。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作者简介 张瑞德,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副所长、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所、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客员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特聘研究员(2018—2019),现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员。主要著作包括专书:《平汉铁路与华北的经济发展(1905—1937)》、《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管理的研究:政治层面的分析(1876—1937)》、《抗战时期的国军人事》、《无声的要角:蒋介石的侍从室与战时中国》、《抗日战争与战时体例》(合著)及论文集《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近代中国的个人、社会与国家》(出版中)。目前进行中的专书为《军人治国:蒋介石人才库的建立与运用》(与冯启宏合著)。 目录 序:穿越界线——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铁路经济价值的争论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平汉路营运状况分析 第一节 营运收支概况 第二节 影响营运的因素 (一)政治、社会环境的不安定 (二)经营不善 第三章 平汉路与华北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长程贸易商的广泛出现 第二节 华北商业发展概况 (一)运输路线与商业势力范围的改变 (二)商业发展与都市化 第三节 运销结构的转变:以棉花市场为例 第四节 新观念的传布 第四章 平汉路与华北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 经济作物的推广 (一)棉花 (二)烟草 (三)芝麻 第二节 国内移民 (一)移民东三省 (二)城乡间移民 第三节 饥荒的赈济 第五章 平汉路与华北工矿业的发展 第一节 煤业的发展 第二节 铁路的向后连锁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导语 铁轨作纽带,沿滚滚车轮,看华北经济。 常言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本书聚焦华北,将财富到底从哪里来,掰开揉碎讲给您听。 要想富,先修路。铁路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本书中有大量统计表格,用数据说话,一目了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平汉铁路与华北经济发展(1905-1937)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瑞德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444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20-06-01 |
首版时间 | 2020-06-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4 |
CIP核字 | 2020041173 |
中图分类号 | F532.9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0 |
宽 | 15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