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与青年朋友谈信仰(送给青马工程的大学生朋友) |
内容 | 作者简介 陈耀辉,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吉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白山市委常委、副市长,吉林日报社总编辑。系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著有个人作品集《最美的时光》《在路上》《记者记着》《大地星辰——时代与人生访谈录》等多部。通讯《60年,和国家主席的两次握手》《荒漠上,与草共生的英雄》获第27届和第29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乌镇的黄昏》被收入《2016中国最美散文》,《端午,包裹大地深情》被收入《新世纪中国散文精品文存》。 目录 信仰的产生:原始信仰——从人为什么会有信仰谈起 信仰的发展:宗教信仰——从“人格神”的出现谈起 信仰的跨越:从宗教信仰到理性信仰——从《国际歌》谈起 信仰的作用——从功能分析法谈起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火炬——从盗火者普罗米修斯谈起 信仰是生命的终极意义——从苏格拉底“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谈起 人类的依赖感与信仰的归属性——从尤瓦尔·赫拉利的“算法”谈起 人类的神秘感与信仰的超越性——从屈原的《天问》谈起 人类的神圣感与信仰的神圣性——从韩愈反对“迎佛骨”谈起 人类的爱憎感与信仰的忠诚性——从爱憎感的产生谈起 信仰与宗教——从马克思不同意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信仰”谈起 信仰与科学——从牛顿、爱因斯坦信“神”谈起 信仰与政治——从“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谈起 信仰与道德——从“盗亦有道”谈起 信仰与审美——从美学方法论谈起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从卡尔·波普尔的“可证伪性”谈起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从布鲁诺为真理献身谈起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核心要义——从元好问的“问世间,情是何物”谈起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群众路线——从“民主政治”谈起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实事求是——从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谈起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理论自信——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谈起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制度自信——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谈起 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文化自信——从“十星农民”评比谈起 青年时代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期——从幼儿教育的“关键期”谈起 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参考文献 精彩页 信仰的产生:原始信仰——从人为什么会有信仰谈起 在探讨信仰问题时,谁都绕不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就是,人类为什么会有信仰? 这个问题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它涉及人类的情感特征、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灵魂意识的产生、精神世界的形成等等。而所有这一切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密不可分。以上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互相强化,又会生出种种因素,这些因素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会产生新的结果。 有人说,信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正如人类对于认识外部世界具有本能的兴趣一样,人类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与崇拜也是出自本能,是无师自通。这未尝不是一种回答,可是终有武断之嫌。 我认为应该从原始人的生存状态入手来回答这一问题。这是唯物史观和实践第一观点的必然要求。当然,如上所说,信仰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现在先概括叙述一下原始信仰产生的一般过程,至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以及信仰的各种成熟形态,以后分别来谈。 1.自我意识的产生 远古时期人类的生存状况是很恶劣、很无助的。严寒酷暑,洪水猛兽,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在大自然的无情肆虐面前,人类如同一个弃儿,赤身裸体,食不果腹,不要说尊严,连活命都很困难。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类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当然食物很重要,没有吃的要挨饿。穿的也很重要,没有穿的要受冻。可是光有这些远远不够。这时候,人类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是族群团结,是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有一个精神支柱。没有这个支柱,丧失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人类的精神就会垮掉,就会在堕落中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很可能,人类在实践中,已经反复体验了这一失败的过程,并从中吸取了教训。我们研究信仰的产生过程,必须从这里入手,从环境的压迫和改变环境的实践中,了解人类主观意识和情感世界的发展变化,追踪信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这里,有如下几个关键点应该特殊注意。第一个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 自我意识的产生好比照镜子,人类第一次知道了自己长什么样。这是个很重要的进步。因为如果没有自我意识,就不可能产生灵魂观念,而没有灵魂观念,就不会有精神世界,没有精神世界,信仰就无处安身。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缺了谁都不行。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在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个“自然”也包括人自身,即人的血肉之躯。这是一个漫长的实践认识过程。到底经过了几万年已经无从考察。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是,人们终于发现,在外在的自然界(包括人的身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神秘的东西,能够对上述二者进行发现、观察、记忆、了解、体验、思考,同时还伴随着情感反应,如喜怒哀乐、恐惧忧伤等等。当人类有能力把这些从自然界中、从自己的身体中分离出来,当作一个独立的东西来看待的时候,就意味着人的自我意识已经“自动生成”。说自动生成,是因为这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是人类“自然史”的一部分。既不是有意为之,也不曾得到谁的指点和帮助。全是靠时间“磨”出来的。 这种自我意识的存在,一开始是偶然的、零散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似有似无的,后来随着实践的丰富和深化,随着人们的互相沟通和交流,经过一代又一代经验的积累和沉淀,最后终于有一天这些零碎的片段的意识现象得到整合,经过抽象,形成了一个明确的概念,这就是“灵魂”。 2.灵魂观念的产生 灵魂观念的产生,在人类的精神进化史上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这时,只有这时,“自我”才开始具有独立的形态。在此过程中,情感、睡眠、昏迷、做梦、梦魇、梦游、疯狂等现象的存在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做梦,人在梦中的神奇经历,醒来后历历在目,不由人不信,原来灵魂是独立的存在,它可以暂时地或永久地脱离人的身体到他想去的地方,由此造成了人的睡眠或死亡。 P1-3 导语 本书由关于信仰的25篇专题文章组成,每个专题均选取了独特新颖的观察问题视角,回应了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 本书运用了生动的笔法,在阐述理论的同时,引入了中外哲学观点、交叉学科知识、历史人物典故等,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易于理解,便于青年读者参与思考,进行学习。 内容推荐 青年有志,信仰是人生大问题。作者从信仰产生发展入手,细述信仰与宗教、科学、政治、道德、审美诸关系,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观。书中理论实践结合,深入浅出,资料丰富,语言生动,逻辑严谨,文笔流畅,是一本适合青年阅读、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思想教育著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与青年朋友谈信仰(送给青马工程的大学生朋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耀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61695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8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36 |
CIP核字 | 2020016582 |
中图分类号 | D432.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