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官场达人曾国藩
内容
试读章节

2.目击时弊,敢于直言进谏

进谏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方式。历史上既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国强盛的美谈,也有比干被剖心处死的悲剧。曾国藩关注时局并力图改变时弊,是晚清官场上的有胆有识之士。

曾国藩在十年京官生涯中,以极大的精力关注和批评清末政治,显露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君报国的忠心,谋求施展自身抱负的用武之地。

曾国藩早年为了科举功名沉湎于四书五经的攻读,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熟悉。

1842年到1851年,曾国藩先后担任过翰林院侍讲、侍读和国史馆协修。这些官职虽然地位不低,但没有实权,依然以读书提高修养为主,“储才养望”而已。随后他担任过礼部、工部侍郎等职,情形与翰林大致相仿。

在这段时期,曾国藩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时势和社会状况。在和师友通信讨论学术问题的同时,也交换对时局的看法,以增进对现实政治真相的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促使曾国藩更加深入地研究现实,坚定他的政治抱负,决心担负挽救清王朝的大任。

面对鸦片战争以来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不断涌现的情况,曾国藩焦虑不安,他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官吏的昏愦无能,并对此提出了大胆的批评。他认为清朝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官吏的横征暴敛和贪污腐败。

曾国藩认为自道光末年以来,中国从乡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处处都呈现出动荡不安的景象。究其原因,就是官吏的贪污和残暴。

曾国藩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就指出:“今事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及平梧,几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大吏之泄泄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其最终结果就是酿成农民运动不断发生,从而危及整个统治的安危。

第二,是非混淆,法度紊乱。

曾国藩认为吏治腐败和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个国家和社会缺乏公正的法制和舆论环境,贪官污吏没有被绳之以法,反而逍遥法外;国家机构没有对造反者进行有效地镇压,也没有严格按照传统的道德法则予以制裁。

曾国藩指出:“今日天下之变,只为混淆是非,麻木不仁,遂使志士贤人,抚膺短气,奸猾机巧逍遥自得。”他对这种状况痛心不已:“国藩入世已深,厌阅一种宽厚论说,模棱气象,养成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世界,误人家园,已非一日。偶有所触,则轮困肝胆,又与掀振一番。”

面对时局的艰难和人心的涣散,面对法制上有法不用的混乱局面,曾国藩感到忧心忡忡。

第三,世道人心冷漠无情、麻木不仁。

曾国藩认为,这正是政治腐败的关键,甚至比吏治和司法腐败更为严重。他愤激地指出:

“窃尝以为无兵不足深忧,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食饕迟缩者,果骧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浩叹者也!”

以上所说的情形绝不是偶然的,而且在官僚们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和严重。

朝野上下的各级官吏,办事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求进取,甚至推过揽功。曾国藩认为这都是人心麻木不仁的表现。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日退缩,日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不顾大体,察及秋毫,不见舆薪是也。敷衍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而中已溃烂,章奏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求振作有为。”

这一段话真实记录了当时官吏腐败的情景。曾国藩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和严重性。

P4-5

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 立志做济世忠臣,决心成一番大事/001

 1.少年立志,以天下大事为己任/001

 2.目击时弊,敢于直言进谏/004

 3.爱民体国,勤俭为官/008

 4.公而忘私,先有国后有家/013

 5.顾大局息事宁人/014

 6.天道酬勤,勤可成事/016

 7.积极进取无不成之事/020

 8.立志当坚,持之以恒/021

第二章 广交天下英才,提携有为后辈/026

 1.找有能力的贵人帮助自己/026

 2.选择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028

 3.和有抱负的贤人联姻结亲/032

 4.学习朋友优点,举荐贤人入仕/035

 5.推功让贤使事业发扬光大/040

 6.交友要交谏友/041

 7.交友贵专一,交友要交心/043

 8.谦恭忍让,别把朋友变敌人/045

 9.见贤思齐,赢得朋友/048

 10.不遗余力地培养人才/049

 11.认真甄选人才/053

 12.培养有为才俊,严惩害群之马/055

 13.对悍将软硬兼施,恩威并重/059

第三章 勇于担大任,敢于打硬仗/061

 1.危急之际,只有自己最可靠/061

 2.以坚忍来应对困境/065

 3.国有危难,舍身轻利/071

 4.强敌当前,勇而无惧/076

 5.大敌当前,为国平乱、为主分忧/077

 6.危难之际敢于挺身而出/080

第四章 如履薄冰为官,小心谨慎带兵/082

 1.为官者牢记“谨慎”二字/082

 2.隐蔽锋芒可避免灾祸/086

 3.自剪羽翼,消除朝廷的疑虑/090

 4.昏庸、傲慢、贪鄙、狡诈是为官者的大忌/093

 5.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行事/095

 6.居官不败的三大铁律/096

 7.戒除官场的三种恶习/097

 8.裁军不辞官,避免嫌疑/100

 9.局势动荡时要谨慎应对/104

第五章 言行低调自律,避免张扬贪名/109

 1.言多必失,小心祸从口出/109

 2.骄纵迟早出事,谨慎永保太平/112

 3.切勿一味愚忠,灵活应对主上/113

 4.巧装糊涂,以“浑”字入世/118

 5.识人、用人须以“慎”为先/120

 6.凡事轻名利、重谦让/122

 7.抱残守缺乃最高境界/126

 8.慎独可戒虚妄/130

 9.万万不可有傲气/133

第六章 刚柔是做人之本,屈伸为处世之技/137

 1.忍辱耐烦,忍住难忍之事/137

 2.刚柔相济是成大事的根本/139

 3.羽翼未丰,不可轻举妄动/142

 4.忍无可忍时要还以颜色/144

 5.屈伸有度,灵活应对多变局势/146

 6.好汉打脱牙和血吞/150

 7.筹建淮军,增强实力/153

 8.刚柔互用亦是自立之道/155

 9.以耐烦应事,不忮不求/158

第七章 教育子弟,提倡先进学习思想/161

 1.读书求变,变则生智/161

 2.留学活动开眼界/163

 3.学有所长,专精有突破/166

 4.能者为师,学以致用/168

 5.读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172

 6.言传身教皆有之/178

 7.耕读传家是立身之本/182

 8.莫存代代做官之想/186

 9.以和持家,和顺致祥/190

第八章 下功夫修养心身/193

 1.自我修养三部曲/193

 2.静以修身,不变中看万变/196

 3.俭以养德,贫而自强/200

 4.戒除恶习,克服弱点/203

 5.勇于改过,不断自省/208

 6.处世四忌:妄言、自大、非议、计较/211

 7.谦是为官之道、立身之本/214

 8.待人以恕,宽和得众/216

序言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的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的独到感悟,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曾国藩一生官至总督,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曾国藩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实际是慈禧太后)三代君王,历时34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之帝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可以无能,但是他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

曾国藩为官始终铭记“忠”字,尤其是他同太平天国的斗争。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出身、学历一样,都是秀才,同属清朝道光年间。但二人的结局不同,一个得第进京;另一个不得志,扯旗造反,结果一呼百应,一路东进北上,势如破竹。为满清打江山的八旗兵已不堪一击,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于是曾国藩以书生身份带兵,同太平天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历经十多年的腥风血雨,曾国藩终于成功了,内圣外王,名满天下;洪秀全失败了,兵败、身亡、国灭。

曾国藩在晚清政治舞台活动三十年,结交了一大批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在这些朋友当中,有的是和他并肩作战的同僚幕友,有的是他诗词答和的文友,尤其是他积极提携的后辈,更是他事业上的左膀右臂,以至于这些人在后来的满清官场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曾国藩一生三变,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之气质,本是天生,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曾国藩的这种变,都是围绕着自己官场、人生的感悟和心得进行的,是他洞悉官场后的大彻大悟。曾国藩由最初入仕时的张扬变得谨慎,以至于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由最初的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这种变是他性格上的彻底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晚清王朝的帝王对他消除戒心。

平心而论,曾国藩没有辜负晚清王朝给他的高官厚禄,每每在关键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对自己负责,对满清皇室负责,对全天下负责。不管是与太平天国作战,还是与捻军对阵,乃至于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都义无反顾,这也是他赢得满清统治者信赖的首要条件。

曾国藩是学者型封建官僚,为官同时不忘著书,他的家书、日记、信札时至今日还广泛流传。百年以后,细细品读曾国藩的作品,还能领会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智慧的精华,这足以说明他的思想意义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实用的价值。

总之,曾国藩的思想谋略精华远不止这些,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值得后人品味。

内容推荐

《官场达人曾国藩》由王志刚编著。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华五千年智慧的独到感悟,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教科书。《官场达人曾国藩》描写了他的一牛,他的困厄与成功,他的得宠与失宠;解析了他的文韬武略,他的官场成功之道;削析了他处世与生活的态度。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以及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都在书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揭示其处世细节背后的智慧与谋略,为你展示一个令你意想不到的官场达人。

编辑推荐

这不是曾国藩家书,而是比家书更浅显易学的处世宝典!

想知道农家孩子曾国藩怎样摇身一变,成为无人能及的“大清圣哲”、济世忠臣吗?

王志刚编著的《官场达人曾国藩》将会为你细细剖析其中玄机奥秘,看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官场达人曾国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志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7532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4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