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邓小平传(1904-1974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邓小平的少年是怎样的?邓小平赴欧求学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邓小平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年仅25岁的邓小平是如何领导百色起义的?邓小平是如何在红军政治工作、军事工作中崭露头角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刘邓”是如何密切配合、浴血奋战的?邓小平是如何主政西南的?邓小平何时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是如何度过“文革”岁月的?毛泽东是如何评价邓小平的?……阅读由杨胜群主编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上下)》,这些问题都能得到答案。

内容推荐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杨胜群主编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上下)》共108万字,近百幅图片,以丰富翔实的档案材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邓小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成长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曲折历程,全面反映了邓小平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业绩、建立的不朽功勋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真实再现了邓小平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坚韧性格、宽广胸襟、崇高品格、精神风范和人格力量。是一部真实再现邓小平1904年至1974年生平业绩的鸿篇巨著,也是一部真实反映党史、国史、军史的鸿篇巨著。

目录

第一章 走出广安

第二章 从勤工俭学生到职业革命者

第三章 在党中央机关工作

第四章 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

第五章 率红七军转战

第六章 在中央苏区

第七章 在长征和东征、西征中

第八章 赴抗战前线

第九章 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

第十章 东进冀南

第十一章 在反磨擦斗争中

第十二章 百团大战前后

第十三章 扭转根据地困难局面(上)

第十四章 扭转根据地困难局面(下)

第十五章 温村会议与根据地的恢复和发展

第十六章 主持北方局工作

第十七章 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

第十八章 千里跃进大别山

第十九章 坚持大别山的斗争

第二十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章 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

第二十二章 指挥渡江战役

第二十三章 解放大西南

第二十四章 主政大西南(上)

第二十五章 主政大西南(下)

第二十六章 初到中央工作(上)

第二十七章 初到中央工作(下)

第二十八章 筹备中共八大

第二十九章 一九五七年的整风反右

第三十章 面对“大跃进”兴起

第三十一章 坚持纠“左”

第三十二章 克服严重经济困难(上)

第三十三章 克服严重经济困难(下)

第三十四章 在中苏论战中

第三十五章 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三十六章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

第三十七章 在江西的日子

第三十八章 复出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时,和邓小平一起在这里做工的中国勤工俭学生有三十多人。他们有的做车胎,有的做雨衣,有的做防雨用的套鞋。邓小平被分配到制鞋车间工作。每日工作十小时,开始实行计时工资,熟练后实行计件工资。劳动强度虽不大,但节奏很快。据当时和邓小平一起做工的郑超麟回忆说,邓小平心灵手巧,一般人每天只能做十双鞋,而他可以做二十多双,可以挣十五六个法郎。这样,一个月除去开支,还可以结余二百多个法郎。

邓小平等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生活状况有了改善。他们住在离工厂不远一个小树林中的木棚里,走五分钟可到工厂,住房不要钱。三十多个人住在一起,合伙吃饭,推举两个人做饭,照工厂计时制支付工钱,伙食账目月底公开。每人每天伙食费三个法郎,早晨是咖啡、面包,午、晚两餐也有点肉吃,饭也能吃饱。和邓小平同住一个木棚的有郑超麟、汪泽楷、李慰农、尹宽等人。郑超麟后来回忆说:“在三十几个学生当中,邓小平的年龄最小,除了他以外,恐怕都是二十岁以上的人了。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就是把他当作小孩子,喜欢同他讲话,同他开玩笑,同他玩。”从同学的记忆,可以看到邓小平年轻时的性格是非常活泼开朗的。

还是在巴黎的时候,邓小平不得已曾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寄点钱来。父母收到信后又卖掉了一些谷子,凑了一些钱寄给他。邓小平收到这笔钱时已是一九二二年的秋冬了。有了这笔钱,加上在哈金森做工的一点积蓄,邓小平又萌生了求学的念头。

十月十七日,邓小平辞去了在哈金森橡胶厂的工作。十一月二十三日,他去塞纳,想进入夏狄戎中学上学。最终还是因为钱不够,没能人学。邓小平的求学之梦彻底破灭了。

辗转两个多月,一九二三年二月一日,邓小平又回到夏莱特,再次进了哈金森橡胶厂,继续在制鞋车间做工。一个多月后,他于三月七日离开工厂。这次工卡上注明他离开的原因是:“拒绝工作。”也许是厂方对他这次突然离厂表示不满,在他的工卡上还写道:“永不录用。”

这时,邓小平之所以自动放弃很难找到的一份对他还算不错的工作,不再是为了求学,而是为了追求一个新的人生目标。

就在勤工俭学生在国外苦斗的时候,中国国内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可以信赖的政治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的前途有了光明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在欧洲的建党活动也在旅欧进步学生中开展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广为传播,一些进步中国学生先后在这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中不少是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在国内已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有赵世炎、周恩来等,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员。

周恩来比邓小平大六岁,一九一九年参加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比邓小平晚两个月到法国勤工俭学,一九二一年春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P40-41

后记

《邓小平传(1904-1974)》,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写的。从二○○六年正式开始编写到完成,经过八年时间,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出版。

本书写作所依据的主要是,中央档案馆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保存的邓小平的报告、讲话、谈话记录和电报、书信等文稿;中共中央有关文件和有关会议记录;有关人士的回忆录或对他们的采访记录;有关图书和报纸、杂志等,力求根据翔实可靠的资料写出信史。

全书共三十八章。各章的执笔人分别是:

第一至七章、第三十八章:刘金田

第八至十六章、第二十三章:张爱茹

第十七至二十二章:袁德金

第二十四至二十八章:曹应旺(董振瑞协助)

第二十九至三十一章、第三十五章:赵士刚

第三十二至三十四章:王双梅

第三十六至三十七章:董振瑞

本书由杨胜群任主编,刘金田任副主编。杨胜群统一地对全书作了仔细的补充和修改,对相当多的章节作了较大的改写,并负责定稿。刘金田参与了部分章节资料补充和部分章节的核阅工作,并负责选定作为插图的照片、文稿手迹等。

冷溶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并组织了书稿征求意见和审读的工作。

陈晋、卓松盛、张宏志、孙业礼、闫建琪、陈扬勇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审阅了全部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逄先知、滕文生、金冲及、陈群和龙平平、高屹、廖心文、岳思平、汪作玲、熊华源等阅看了全部书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董振瑞参与了部分章节的核阅工作,并承担了不少编务工作。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档案处、秘书处、图书馆、信息管理处和中央文献出版社,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做了许多工作。

书中不当之处,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二○一四年八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邓小平传(1904-1974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胜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41201
开本 16开
页数 14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5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844
CIP核字 2014164073
中图分类号 A761
丛书名
印张 9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9
6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