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盛京金融建筑社会人类学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论从史出”为原则,其分析过程是建立在大量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又由于建筑活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本身是复杂、多层面的,如果单纯就建筑而研究建筑,对其活动的技术本质和相应的社会人文背景漠不关心,则建筑的研究难免有空中楼阁之嫌、隔靴搔痒之憾。只有从盛京满族古城近代的历史背景、社会变革、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入手,才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建筑人类学研究。 目录 章 中国近代金融建筑研究的新视角 1.1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概述 1.2 盛京(沈阳)近代建筑研究概述 1.3 定位:拓荒与自省 1.3.1 拓荒 1.3.2 自省 1.4 研究对象及时空的界定 1.4.1 文明的冲突期1858-1905年 1.4.2 异邦文明的摄取期1905-1912年 1.4.3 文明的融合发展期1912-1931年 1.4.4 文明发展的萧条期1931-1948年 第2章 八街市井瓦琉黄 传统金融理财广 2.1 从沈州到盛京城 2.2 盛京传统的金融建筑 2.2.1 抵物放款的典当 2.2.2 货币兑换的钱庄 2.2.3 汇通天下的票号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镇陪都沐西风 近代银行展新颜 3.1 文明的冲突期(1858-1905年) 3.1.1 外资银行进入沈阳城 3.1.2 近代金融建筑的发端 3.2 异邦文明的摄取期(1905-1912年) 3.2.1 师夷长技以制夷 3.2.2 近代自办金融建筑的形成期 3.3 文明的融合发展期(1912-1931年) 3.3.1 两股强势的相互竞争 3.3.2 近代金融建筑的黄金时代 3.4 文明发展的萧条期(1931-1948年)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代盛京百象生 金融建筑特色明 4.1 盛京(沈阳)近代金融建筑的特性 4.1.1 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本土金融建筑创作 4.1.2 日本近代金融建筑的折射与发展 4.2 盛京(沈阳)近代金融建筑的共性 4.2.1 海纳百川 风格各异 4.2.2 建筑内外 华贵尽现 4.2.3 先进技术 兼收并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语:历史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 5.1 盛京(沈阳)满族古城金融建筑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 5.2 盛京(沈阳)金融建筑发展的历史规律对今天的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盛京金融建筑社会人类学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郝鸥//谢占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00566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4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1 |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54 |
| CIP核字 | 2020052914 |
| 中图分类号 | TU247.1-0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