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少白自述(1869-1934)/人民日报近代中国人物自述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一、孙先生最初之革命言论与行动

(一)幼年之家庭与学校生活

孙先生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做小买卖的商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按达成公本举三男二女,因二子女早逝,故云)。他父亲为人很好,什么嗜好都没有。他的哥哥一眉公体格很强壮,头脑也很聪慧,但是自小不肯念书,一天到晚总是在外面嬉笑顽皮,所以父亲是很讨厌他的。有一天,他那在檀香山经商的母舅有事回国,他父亲因为家里很穷,儿子又不长进,就气呼呼地请他母舅带他的哥哥到檀香山去。父亲的意思差不多是不要再看见他的哥哥了!他的母舅觉得小孩子顽皮,也是出于天性,年纪大了,或者也很可以成家立业的。所以隔不了多少时候,事情办理妥了,就带了他的哥哥回到檀香山去。

孙先生的哥哥到了檀香山以后,一变常态,倒很能够循规蹈矩,做些事情。起初在人家做田工,照中国的方法去耕种田亩。本来在五六十年前,檀香山还是一个半开垦的荒岛,人口稀少,弃地很多,政府为了奖励垦荒,随便什么人,都很容易领田的。所以他的哥哥,替人家耕了几年田以后,就自己合了几个伙计,去领了些田亩来耕种。这样耕了几年,倒也赚了一点钱,有一点积蓄了,于是就到茂宜(Main)岛去。茂宜岛,是夏威夷群岛中五大岛之一,他的哥哥到了茂宜岛,就向政府租了许多地亩,辟为山园,经营畜牧耕种事业,倒也顺手。又因为他为人轻财好客,遇事有决断,同岛人多服他,所以后来岛上的人就替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茂宜岛王”(King of Main)。

孙先生在十二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回来,就带他到檀香山去。本来孙先生在家乡的旧书塾,已读过三四年的中国书。这时候,到了檀香山,因为没有中国学堂,所以在白天就进一个教会学堂,学习英语,晚上回家,温习功课后,他还是勤读中国书。

当时孙中山先生的哥哥,很反对耶稣教。他的反对,并不是有什么理由,不过他以为只有中国的教化最好,除了中国教化以外,无论什么教,都是不正派,都要反对的。而孙先生在教会学堂读了几年书,受牧师的熏陶,到十八岁,就进了教。不久被哥哥知道,当然要大生气,就叫孙先生赶快反教并要退学。孙先生不肯,他对他的哥哥说:“现在我既已进了教,怎么样可以反了过来?并且我进教,也和你没有关系,为什么要干涉我呢?”这样,两个人斗起口来,孙先生就被他哥哥打了一顿。打过以后,哥哥不理他。孙先生倒也负气起来了,就拿了一只衣箱,头也不回地跑出门。他想到什么地方去好呢?摸摸身边也没有钱。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后来就跑回到教会学堂里面去。见了牧师,就说:“我哥哥不要我读书,我现在站不住,要回去了。”牧师听了,很怜惜他。苦苦地劝他:“你暂时住在学校内罢。隔几天,等你哥哥气平了,再可以去商量的。”但是那时候孙先生觉得既和哥哥斗气出来,再也不能住下去了,并且出国已六七年,想回去见见家乡情况,所以他还是很坚决地要回国。牧师见劝既劝不住时,就帮助了他的船费,使他回到中国来。后来他的哥哥知道了,觉得因孙先生进耶稣教迫走了他是不对的,心里有些懊悔,所以时常特别寄了些钱到中国,供给孙先生学费。

(二)香港之求学时代——革命思想之发源

孙先生到了中国,就在香港继续攻读。孙先生的一生嗜好就是读书。起初在香港读书的学堂,就是皇仁书院。皇仁书院是那时最有名的中等学校。不久他就回到广州进博济医局附设的医学校学医,校里书本是由英文译成中文的。在这个学校,孙先生遇见一个同学郑士良。郑士良是客家人,也是三点会会员。本来在广州的客籍人,多半加入三点会。会中的口头语就是“反清复明”。其实这“反清复明”四个字究竟怎样意义,在那时候的会员,能够明了的,已经很少很少。当时孙先生和郑士良既是同处一校,又是志同道合,所以两个人很称莫逆。但是孙先生也只有和郑士良一个人,可以谈天,其余就都是话不投机了。

P3-5

后记

本书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少白先生的自述文集,同时也是陈先生著作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结集。

陈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辛亥革命早期主要领导人,兴中会创办人之一,与孙中山等被清廷称为“四大寇”。《中国日报》创办人,中国民主革命报业第一人。尝自励云:“不做大官,要做大事”,足见其志。

全书凡四编:一、兴中会革命史要;二、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三、发刊词及书信;四:附编。前三编主要记述了陈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创办兴中会、进行革命活动等的经历,附编部分包括陈少白年谱、轶事,以及关于兴中会之历史资料等的文献,弥足珍贵,可补本书之略。

书前有钟荣光《陈少白先生传》、冯自由《“革命逸史”中的陈少白》两篇文章作为代序。

本书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本(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为底本进行排印,校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陈德芸编:《陈少白先生年谱》,文海出版社一九七二年版)等,其中的部分附录文章,选自冯自由先生之《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二00九年版),谨此致谢。

编者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陈少白先生传(代序一)

《革命逸史》中的陈少白(代序二)

第一编 兴中会革命史要

一、孙先生最初之革命言论与行动

 (一)幼年之家庭与学校生活

 (二)香港之求学时代——革命思想之发源

 (三)医校毕业与在广州澳门行医

 (四)上李鸿章书之经过

 附录:上李鸿章书

 (五)组织兴中会与筹备在粤革命

 附录:香港兴中会章程

 (六)第一次之广州起事及其失败之经过

 附录:“革命”二字之由来

二、孙先生之抵日本及漫游欧美

 (一)到日本后之行动

 (二)由檀香山至美国英国及伦敦被难之经过

三、在日本之活动

 (一)联络留日华侨及日本志士

 (二)与康梁交涉之经过

四、台湾方面之活动

五、保皇党之占领横滨学校

六、杨衢云之重来日本及被摈

七、余之再赴台湾及返香港

八、革命党与保皇党交涉之经过

九、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之经过

十、再与康梁等之交涉

十一、惠州起事之失败与史坚如殉难

十二、杨衢云之死

第二编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

一、杨衢云之略史

 附录:杨衢云事略

 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补述

二、陈廷威之略史

三、谢缵泰之略史

 附录:老兴中会员谢缵泰

四、黄咏商之略史

 附录:黄咏商略历

五、史坚如之略史

 附录:史坚如传略

六、邓荫南之略史

 附录:邓荫南事略

七、杨鹤龄之略史

八、尤少纨之略史

 附录:尤列事略

 尤列事略补述

 尤列事略补述二

九、孙先生助菲购械经过略史

十、河内之一页

十一、四大寇名称之由来

十二、香港中国报经过略史

第三编 发刊辞及书信

《外海杂志》发刊辞

谈兴中会始创之地点及时期问题

第四编 附编

陈少白先生年谱

兴中会组织史

兴中会会员人名事迹考

兴中会初期重要史料之检讨

轶事十二则

编后记

序言

陈少白先生传

钟荣光

陈先生少白,广东新会县属外海乡人。幼名闻韶,号夔石,居邹习,举子业,聪颖能文。先生之季叔梦南公,奉基督教,由广州携归西学译本多种,以贻先生。自是,先生始知世界大势,发生国家观念。先生常语人谓“革命思想,多得于季父。”云自是弃帖括,习有用之学。会美国教会哈巴牧师募得巨金,来粤拟办一高等学校,以上海较广州为适宜,先生之父子桥公闻之,因纠合粤中缙绅多人,联函教会执事,请仍在粤设立,于是乃有广州格致书院。仍以哈巴牧师长之,僦屋于城之西南。一八八八年开校招生,先生以子桥公之督促,为投考之第一人。民六,先生由香港以该函副本并记其事之前后,寄返岭南大学(前格致书院)。

当先生学于广州时,有区凤墀者,为广州传教士,最喜奖励新青年,为中山所师事。先生一日赴香港,区为书介绍往见中山,时中山学于雅丽氏医院,见先生大喜,留与同学,朝夕提倡革命。两人之外,同志只有杨鹤龄、尤少纨、陆皓东三人。中山毕业医学后,一面挂牌行医,一面运动革命,先生急不及待,辍学随中山奔走,即于此时,改名少白。

及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挟资返国,乙未(光绪廿一),起义广州,先生参与机要,是为第一次革命。朱、丘、陆、程四君死焉,先生随中山亡命日本。丁酉(光绪廿三),先生渡台湾,设立兴中分会。已亥(光绪廿五),奉中山命返港,组织《中国日报》,是为中文报纸提倡革命之最早者。其后排满潮流日益发展,保皇会亦设商报于香港,先生与该报为主义而笔战至数十续稿。是年,湘人毕永年,日人平山周,偕长江哥长会龙头杨鸿钧、张尧卿等来港会合,三合会首领与先生会议组织一兴汉会,举中山为总会长,先生实主持之。庚子(光绪廿六),中山秘密回香港,命郑弼臣举义于惠州,史坚如在广州响应,而委先生在港接济一切,事败后史、郑先后殉国。

先生既于报章攻击清廷,复继优天影而组织振天声剧社,提倡民族主义,首次排演之熊飞将军为来遗民,东莞熊飞起兵抗元,战于榴花桥故事,先生所主编也。癸卯(光绪廿九),中山应安南总督韬美之召,转往河内。,召先生至赞襄大计。乙巳(光绪卅一),香港中国同盟会成立,举先生为会长。辛亥(宣统三),吾粤光复,胡公汉民任都督,以先生为外交司长。数月,即辞谢政治任务,组织粤航公司,为收回航权之第一步。民十年,曾一度任总统府顾问,多所赞助。

先生性不喜做官,晚年以吟诗作字为排遣,字法李北海,娟秀可人。而注全力主办外海乡新事业,如开辟马路、禁绝烟赌、建筑市场及乡公所捐建乡校,为族人倡。先生于此时积劳成病,易地北平调养,卒致不起,年六十五(一八六九——一九三四)。

当与兴中会时代,中山每有计划,多函商于先生,积书盈箧,皆革命信史。民十二,滇军踞粤,先生避地香港,旅次失去,闻者惜之。庚子间,先生与同志史坚如之妹史憬然三姑订婚,方定期合卺,而三姑死,其家人弃之于东郊外三望岗教会坟场,先生痛三姑历助革命壮志未偿而死,为之撰铭勒碑,以表彰之,至今读之,使人有儿女英雄之戚。

钟荣光记于港沪舟中,时民廿四年十一月廿四日

内容推荐

文明国编的《陈少白自述(1869-1934)》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陈少白先生的自述文集,同时也是陈先生著作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结集。《陈少白自述(1869-1934)》凡四编:一、兴中会革命史要;二、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三、发刊词及书信;四:附编。前三编主要记述了陈先生追随孙中山先生创办兴中会、进行革命活动等的经历,附编部分包括陈少白年谱、轶事,以及关于兴中会之历史资料等的文献,弥足珍贵,可补本书之略。

编辑推荐

《人民日报近代中国人物自述系列》还原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心路,重现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记录,是近代中国百年风云人物全景式精神雕像,让读者零距离触摸一个时代的脉搏与体温。个人的记忆,承载着国家的历史,用他们自己的话语来把握时代的脉搏!乐黛云、刘梦溪、汤一介、杨天石、严家炎、耿云志、张立文联袂推荐!陈少白著、文明国编的《陈少白自述(1869-1934)》是陈少白分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少白自述(1869-1934)/人民日报近代中国人物自述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少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505156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22: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