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通过仔细品鉴精彩纷呈的中国园林诗歌,作者匠心独运地考察了中唐至北宋期间文学传统中的私人领域的发展。唐宋的文人士大夫们发现传统的道德、政治和审美价值取向不足为训或者说不合时宜,于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地寻找变通与调和之道。然而,无论是作为世外桃源建构起来的城市私家园林,还是园林中四处罗致而来的各种玩好(比如奇石、珍禽和名画),一旦面对公共领域的各种价值标准,这个精致文雅的私人空间便因受到挤压而开始变形。这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也是一个脆弱的世界,作者通过对唐宋园林诗歌的解读,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可居可游的审美空间,也揭示出了其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简介 杨晓山,1994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圣母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是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高足,对唐宋文学的研究有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见地。 目录 译者的话 献辞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其道两全:白居易诗歌中的园林与生活方式 第一节 “家”与“国” 第二节 何为园主 第三节 中隐 第二章 空间的诗学:呈现与调和 第一节 门里门外 第二节 园林的自然化 第三节 框取自然,反照自然 第四节 北方园林里的南方景致 第三章 物恋及其焦虑:怪石的诗传 第一节 中国传统中的痴癖和物恋 第二节 唐前诗歌里的石头母题 第三节 丑、怪和无用 第四节 牛僧儒的石癖 第五节 从辩解到讽刺 第六节 北宋哲理性的批判 第七节 重新评定“丑”、“怪”和“无用” 第八节 理论与实践的调和 第九节 尾声 第四章 言辞与实物:诗歌的交换和描写交换的诗歌 第一节 双鹤记 第二节 爱妾换马 第三节 自然而然的艺术与精打细算的交易 第四节 三首诗、两块石头、一幅画 第五章 安居乐业的耆老:“乐”与“闲”的表达 第一节 对痛苦的超越和“乐”的主题 第二节 对耆老群的歌功颂德 第三节 对闲适的满与不满 第四节 返回园林 尾声对私人领域的反思 附录 征引文献征引诗文篇目索引 关键词索引 人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杨晓山 |
译者 | 译者:文韬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405716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20-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92 |
CIP核字 | 2009048273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8.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