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研究》立足于中国企业产融结合实践的新经验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以企业竞争优势战略分析框架,讨论中国工商企业与中国金融企业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德隆危机提出的根本问题是,工商企业如何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
图书 | 新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研究》立足于中国企业产融结合实践的新经验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以企业竞争优势战略分析框架,讨论中国工商企业与中国金融企业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德隆危机提出的根本问题是,工商企业如何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 目录 1.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总论 1.1产融结合界定/1 1.1.1产融结合关系/1 1.1.2产融结合的实质/4 1.2新经济形势要求继续深入研究我国产融结合/6 1.2.1经济体制转型新阶段及其新要求/6 1.2.2经济结构的新阶段及其新要求/10 1.2.3经济过剩运行阶段及其新要求/15 1.2.4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及其新要求/17 1.3我国产融结合现状迫切要求深入研究中国产融结合/19 1.3.1中国产融结合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19 1.3.2我国产融结合的主要问题及其迫切要求/26 1.3.3后德隆时期的产融结合发展趋势/28 1.4有效产融结合问题是产融结合研究的核心问题/30 1.4.1有效产融结合的界定与内容/30 1.4.2有效产融结合的判断标准/32 1.4.3有效产融结合的现实意义/35 2.我国产融结合的分析框架/40 2.1垄断利润:一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方法/40 2.1.1垄断利润是超额剩余价值/40 2.1.2垄断利润是产、融资本结合的动力和源泉/41 2.1.3我国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的动机/42 2.1.4银行资本内在矛盾的有效解/44 2.2风险与交易成本:一种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5 2.2.1交易成本/45 2.2.2风险/48 2.3有效产融结合:新竞争经济学分析/50 2.3.1正确处理竞争优势战略与产融结合战略的关系/50 2.3.2科学的、正确的定位产融结合战略目标/54 2.4有效产融结合是可能的/56 2.4.1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有效产融结合的可能性/57 2.4.2改革深化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市场主体及其实力/58 2.4.3我国产融结合的金融环境逐步改善/59 2.4.4国家正逐步加大产融结合的支持力度/60 3.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63 3.1国外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63 3.1.1历史文化背景与经济发展水平/63 3.1.2法律的约束和规范/64 3.1.3社会融资结构/64 3.1.4政府参与经济的程度/65 3.1.5政府选择金融制度的态度/66 3.1.6银企之间的交易和联系机制/67 3.2我国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68 3.2.1金融压抑及政策法规的约束/68 3.2.,2金融结构问题/68 3.2.3国有企业体制问题/71 3.3我国产融结合的环境建设/80 3.3.1政策法规的完善/80 3.3.2产融结合机制建设/82 3.3.3产融结合组织体系建设/86 4.产融结合的模式和内容/91 4.1国际经验借鉴/91 4.1.1美国经验/91 4.1.2日本经验/93 4.1.3欧洲经验/97 4.2中国产融结合模式选择/99 4.2.1金融资本一产业资本模式/100 4.2.2产业资本一金融资本模式/104 4.2.3中国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108 4.3内容的创新/111 4.3.1创建产权联系和产权融合/111 4.3.2培育专业性中介组织/1114 4.3.3新型投融资方式的拓展/117 4.3.4金融衍生/121 4.3.5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是产融结合的有效拓展/122 5.产融结合的途径/125 5.1产融结合的途径设计/126 5.1.1以新型银企关系为目标的途径设计/126 5.1.2基于控制风险和财团、企业集团成长目标的途径设计/134 5.1.3以金融控股集团及其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途径设计/140 5.2产融结合的技术途径确定/147 5.2.1信贷方式/147 5.2.2单向持股方式/149 5.2.3双向持股方式/153 5.2.4人事派遣方式/155 5.2.5协议合作方式/156 5.2.6担保和抵押形式/157 6.产融结合的工具选择/159 6.1工具选择之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159 6.2工具选择之二——资产及银企债务重组/162 6.2.1银行和企业相互参股/162 6.2.2上市公司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164 6.3工具选择之三——信托投资公司/166 6.3.1发展途径/166 6.3.2信托投资公司在推进产融结合方面的优势/167 6.3.3信托投资公司参与产融结合和债务重组/168 6.3.4操作实施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9 6.4工具选择之四——融资租赁/170 6.4.1融资租赁的特点/171 6.4.2融资租赁的优点/172 6.4.3融资租赁的具体方式/174 6.4.4几种创新模式选择/178 6.5工具选择之五——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 /181 6.5.1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的动因/181 6.5.2上市公司参股控股证券公司的类型/182 6.6工具选择之六——产业投资基金/186 6.6.1产业投资基金是中小企业产融结合的基本工具/186 6.6.2产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与结构问题/188 6.6.3产业投资基金的退出问题/189 6.7工具选择之七——金融控股型保险集团/189 6.7.1保险集团的优势/189 6.7.2保险集团的发展战略/190 6.8工具选择之八——典当/191 6.8.1典当的六大优势/192 6.8.2典当创新/192 6.8.3找准银行业务空隙/193 7.产融结合的实证分析/194 7.1山东鲁能——向多业型的投资集团的转型/195 7.1.1集团简介/195 7.1.2多业型转型过程中的金融支持/196 7.1.3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197 7.1.4制度和非制度方面的安排/198 7.1.5资源和技术条件的利用/198 7.2涌金集团——从资本运作向实业投资的转型/199 7.2.1集团简介/199 7.2.2资本运作/200 7.2.3向实业投资转型/201 7.2.4涌金集团的产融结合的基本经验/202 7.3首创集团——“大投行”之路/203 7.3.1集团简介/203 7.3.2产业结构分布/204 7.3.3.整合金融资源/205 7.3.4产生的宏观经济效应/207 7.4海尔——倾力打造产融帝国/208 7.4.1集团简介/208 7.4.2打造产融帝国/209 7.4.3财务公司是海尔公司产融结合的切入点/210 7.4.4海尔公司的产融结合的经验及问题/211 7.5东方集团——在资本浪潮下腾飞/212 7.5.1集团简介/212 7.5.2产融结合中的创业轨迹/213 7.5.3多元化架构下的产业核心——金融/215 7.5.4宏观经济效应/215 7.6中信集团——产融结合的巨舰/217 7.6.1集团简介/217 7.6.2全能金融的发展势态/218 7.6.3制度方面的安排/221 7.6.4中信集团产融结合的基本经验/222 参考文献/224 试读章节 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是产融结合的有效拓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产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内部的各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之间的密切往来,存在着资金调剂的需求。金融咨询服务业是一个新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基本特点是专家服务、专业服务。这个特点或优势是企业集团不具有的。金融咨询与工商企业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咨询业的优势,可以补充企业集团弱势,为企业集团控制风险提供了可靠保证。 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是指产业与金融业之间以提供咨询服务而彼此联系与结合的方式。我们在此强调这种方式,是因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咨询服务型方式的作用越来越大,但被重视的程度不足。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既不产生以资金为主的结合,也不发生股权的结合。在这种方式中,金融业以金融知识、金融信息、金融技术等无形资本形态向产业经济渗透,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金融咨询服务。随着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西方国家几度兴起的企业兼并与资产重组的浪潮中,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对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 提高我国产业合理运用金融资本的能力也需要发展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的生产与发展逐步向资本经营型方式转变。发展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加大金融业对产业的咨询服务,有利于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咨询服务型产融结合以无形金融资本向产业经济渗透,通过提高融资速度与融资效率,改善产业存量资产结构,使无用的闲置产业资本变为有用,相对扩大产业经济资本使用量,合理培植资源,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产融结合效率。在我国目前制度条件下,尤其是在现有金融制度条件和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下,采取以咨询服务型为主的产融结合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证券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证券机构已迅速发展,具有资格从事证券业务的证券咨询机构已达几百家,这为发展服务型产融结合方式打下了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FC(Financial Consultant),又称F、A(Financial Advisor),中文名称通常译为“金融顾问”作为一项业务制度于1988年开始发展,并不断得到改善,现已成为美国美林品牌的一个重要部分。“金融顾问”业务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美国股市的长期牛市行情中,券商通过提供交易通道和低折扣交易佣金就可以迅速成长,然而,一旦行情逆转,单纯靠提供交易通道来获取交易佣金收入将不可能支持长期稳定的利润增长,“金融顾问”业务已经开始在证券经纪业务及投行业务中被关注和尝试。到目前为止,美国美林透过其约14000个FC在为成千上万个最有价值的客户以收取固定服务年费的方式提供个人化的投资顾问服务,在帮助他们实现其投资长期目标的同时,也为自身获取了稳定的利润增长。P122-124 序言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已进入重化工业的新阶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攻坚战的打响,产融结合必然成为中国企业“做强做大”的基本战略选择。 产融结合实践在国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中国的产融结合实践仅仅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事。历史演进到什么程度,理论研究就跟进到什么程度。产融结合理论研究随着产融结合实践的发展在不断深化。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垄断利润假说、有交易成本观点,还有金融创新的解释。这些理论观点分别解释了国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产融结合实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产融结合状况及90年代以来产融结合的创新实践。但是,中国产融结合实践的新情况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说,即竞争优势假设。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低的问题就逐步显现出来了。人们简单地认为,国外企业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是由于企业的规模大,因此我们也要像国外一样要把企业做大,打造中国的“航母型’’企业。政府认为,政府的强力是打造中国“航母型”企业的根本动力,企业认为,产融结合战略是打造“航母型”企业的根本战略选择。德隆企业集团的成长壮大就是企业界希望通过产融结合战略做大企业的缩影。简言之,人们认为,企业有了规模就有了竞争力。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认识有了重大变化。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企业界,都在向一个正确的观点接近,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根本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比如创新优势、人力资本优势等。2O04年4月爆发的德隆危机进一步否定了人们对企业竞争力的简单认识。理论界也开始反思产融结合战略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性。《新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研究》正是这种反思的成果。 《新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研究》立足于中国企业产融结合实践的新经验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新的经济形势,以企业竞争优势战略分析框架,讨论中国工商企业与中国金融企业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德隆危机提出的根本问题是,工商企业如何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具体地说,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的模式是什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的途径是什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的工具是什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的环境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是本书要研究讨论的问题。同以前的著述比,本书研究的特点是: 1.产融结合的有效结合问题是本书的研讨对象。 2.竞争优势战略理论是研究产融有效结合的主要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了交易成本分析方法。 3.本项研究是建立在德隆危机以后的新经验和新观点基础之上的。 本书的逻辑安排是: 第一章,我国产融结合研究总论。着重论述了我国产融结合实践面临的新经济形势,详细阐述了产融结合的有效性问题。 第二章,我国产融结合的分析框架。分别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垄断利润分析框架、风险与交易成本分析框架及新竞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及竞争优势战略分析框架是研究产融有效结合的主要分析方法。并从新竞争经济学出发,界定了产融有效结合概念,提出了产融有效结合的判断标准,还论述了产融有效结合的可能性。 第三章,产融结合的环境分析。本章讨论了我国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有效结合受到的环境因素制约,强调了产融有效结合必须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之路。 第四章,产融结合的模式和内容。本章讨论了我国产融有效结合的模式选择。本章指出,从我国实际出发,以产业资本为主导的产融结合模式应当是我国产融有效结合的模式,但并不排除其他模式的实验。 第五章,产融结合的途径设计。本章首先讨论了产融结合的基本途径,接着讨论了产融结合的技术途径。比如,信贷、单双向持股、人事派遣等途径。 第六章,产融结合的工具。本章主要讨论了各种可以选择的产融结合工具及其优势。 第七章,产融结合的实证分析。本章分析了我国较为成功的产融结合案例。分析了他们的经验,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由于时间仓促及认识水平等原因,文中论述的纰漏在所难免。恳请同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于2004年深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006866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0 |
出版时间 | 2005-03-01 |
首版时间 | 2005-03-01 |
印刷时间 | 200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121.3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8 |
宽 | 144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