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衣香鬓影(第3部明月照人来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女人的风华绝代史!

《衣香鬓影(第3部明月照人来珍藏版)》是四小言情天后之一寐语者民国经典系列作品《衣香鬓影》三部曲第三部。

全新修订、独家番外、完美典藏!

衣香鬓影叹浮华,千秋明月百年身。

红颜、倜傥、缱绻、茗谷故园!

痴顽、愚妄、湮没、恍惚百年!

她为他付出一生守候,而另一个人,又何尝不是为她痴痴耗去一生?他们,两个截然不同的男子,如烈日如皓月,分明映照她生命的两面。

内容推荐

一个女人的风华绝代史!

《第3部明月照人来珍藏版》是《帝王业》作者、“四小言情天后”之一寐语者《衣香鬓影》三部曲第三部。

全新修订、独家番外、完美典藏!

茗谷旧宅的废墟之上,流传着一段传说,这里从前的主人是大督军霍仲亨与他那名伶出身的妻子。近百年之后,泛黄的日记本里,一个世纪前的烽火背影,因两个神秘年轻男女的到来,而摇落尘灰,重现昔年衣香鬓影的传奇。

随着他们的追寻,时光倒回,真相渐渐浮现,当年从茗谷辗转香港,再到陪都重庆,霍仲亨、沈念卿、薛晋铭……一个个传奇中的名字,留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沉浮悲欢,历史的烟云之下,又有怎样的宿命延续……

目录

第一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 茗谷废宅

第二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三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茗谷废宅

第四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五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茗谷废宅

第六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七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 茗谷废宅

第八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九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 茗谷废宅

第十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十—章 一九九年三月 茗谷废宅

第十二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十三章 一九九九年三月 茗谷废宅

第十四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十五章 一九九九年四月 茗谷废宅

第十六章 一九四○年十一月 陪都重庆

第十七章 一九九九年四月 茗谷废宅

第十八章 一九四○年十二月 陪都重庆

第十九章 一九九九年五月 茗谷废宅

第二十章 一九四○年十二月 陪都重庆

第二十一章 一九九九年五月 茗谷废宅·重庆

第二十二章 一九四○年十二月 陪都重庆

第二十三章 一九九九年五月 重庆

第二十四章 一九四一年八月 陪都重庆

第二十五章 一九九九年六月 重庆桃苑路一号

第二十六章 一九四一年十月 陪都重庆

第二十七章 一九九九年六月 重庆

第二十八章 一九五○年·一九九九年 重庆

尾声

《衣香鬓影》三部曲后记

试读章节

三月的海边,天色阴沉,海风呼呼刮过,大雨即将袭来。往常水清沙细的海滨,在天际层云的笼罩下显得格外阴郁萧索。

“假日旅行社的朋友,请到这边集合!”导游拿着话筒高声招呼身后大队游客,通过话筒放大的声音,立刻被呼啸的海风吹散。

游客纷纷抱怨,赶上这鬼天气真不走运。

导游手举话筒,边走边讲解:“我们现在来到的海滨,风光秀美,在民国时期就很受南方达官贵人青睐。最初是洋人在这里修建别墅,作为度假之用,后来慢慢成为豪富聚居之地。能够在这里兴建别墅的,都是当年的显赫人物。”

海风来势更急,几栋老房子隐现在阴暗的树林间,斑驳褪色的屋顶与壁柱,在呼啸的风中越发显出隔世衰颓的意味。有游客失望嘟哝:“只剩些破房子,哪有什么显赫人物。”

导游不理会,只管大步往前走,“各位注意了,我们刚才一路走来,已经参观过五六栋老别墅,现在将要去的这一栋,保存最差,破坏最大,但却是最吸引人的一栋。因为它有一段神秘的传说……”

一阵猛烈的海风刮过,吹得人东倒西歪,导游的后半截话被呛回了喉咙。

“是不是那个所谓的鬼宅?”有人顶着海风兴致勃勃地喊道。

“啊,还有鬼宅?”有游客被勾起了兴趣。

导游哈哈一笑,顺势指向身后蜿蜒的石阶尽头,“没错,沿着这条路上去,山顶上最大的那栋老宅,就是著名的鬼宅了。”

被海风吹得瑟瑟发抖的游客们终于被勾起了好奇心,围着导游七嘴八舌追问鬼宅的来历。导游狡猾地一笑,挥了挥手中话筒,“到底有没有鬼,去了就知道,胆小的朋友可以留在这里,胆大的跟我一起来!”

游客们振奋精神,呼啦啦一群跟着导游爬上石阶。

导游大步走在最前面,一面心里暗喜这群人很有油水可榨,今天应该可以小捞一笔;一面看了看暴风雨将至的天色,暗自嘀咕这破落地方只有一些老房子,真不知道有什么好看,赶紧把景点带完了事。

导游大步流星埋头赶路,冷不丁一抬头,险些撞到前面一个人身上。石阶转弯处,一棵高大的木棉枝叶横斜,阶上有个人正拿着相机仰头拍摄。那人拍得太过专注,完全不知自己挡住了去路。

导游想绕过他,不料身后刚好有人快步赶上前。导游被撞个正着,立足不稳倒向摄影者,三个人在狭窄的青石板台阶上撞成一团。

“哎哟,你这人怎么走路的,也不看看……”导游没好气地推开摄影者,刚嚷了一声,声气却不觉软了下去,因为他已看清身后撞上来的人,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子。  女孩没有理会他的责骂,却朝他身后的摄影者连声说抱歉。

那个摄影者的相机被撞落在地。

女孩俯身去捡相机,恰在同时,那男子也俯下身来,两人一不小心撞上了。女孩的额头撞上了男子的下颌,两人一个捂住额头,一个揉着下巴,都啼笑皆非地看向对方。

导游饶有兴味地打量这两人,南来北往的游客见过不少,难得遇见这样出彩的一对人物。男的英俊挺拔,衣着考究,看上去风度翩翩;女孩娇小清瘦,乌黑长发被风吹得凌乱飞舞,眉眼有些冷,一双又深又黑的杏仁眼让人移不开眼。

看着两人的尴尬模样,导游暗自好笑,俯身替他们捡起相机,拍了拍灰,“还好,没摔坏。”

年轻男子接过相机向他道谢,导游趁机搭话,“两位是一起的吗?”

两人互相看了看,女孩子表情淡淡地摇了摇头。

男子礼貌地笑笑,“不是的。”

导游打量这两人的衣着行头,以他阅人的眼光,立刻断定这是两个大有油水可捞的主儿。

“这天气来玩不怎么合适啊,马上要下雨了,”导游主动热情介绍,“都是些破房子,也没什么看头。我跟你们说啊,真正好玩的地方在回龙滩那边。那儿风景好,有个五星级度假村,房间条件一流,全部是海景房,晚上还有泰国人妖表演。如果两位有兴趣,我可以帮你们联系,或者参加个一日游散团,乘游艇出海,你们两个人包一艘小艇,游岛、钓鱼、滑翔等,什么玩的都有……”

“谢谢,我还有别的行程,参团就不用了。”年轻男子温和地拒绝。P1-3

后记

在大雾茫茫的海面上,不知昼夜,没有光亮,风暴不时袭来。

有一艘满载乘客的船,无声无息地航行在雾中,在这片海域已航行了很久。

后面不远处已能看见海盗船的旗帜,海盗船上炮口硝烟未散,海面翻涌的黑色旋涡里不时伸出海怪巨大的触须。船钉生了锈,船身布满屡次和海盗战斗留下的裂痕,但这船从未停下,一直在向前航行。

船上的人,谁也不知陆地在哪个方向,从没有人来过这片未知之海。

船舵在不同人的手里传递,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新大陆。

有人驾上小舟,投身海中迷雾,去探索未知的方向。

不断有人被海与雾吞没。

尽管如此,桅杆上一直亮着橙色灯光,船舱里一直飘扬着少女柔和的歌声,船上的人相信新大陆必然就在前方,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歌咏赞美未知的新大陆。在歌声和灯光的鼓舞下,水手们毅然迎向扑面而来的暴风雨,驾驶着这船,闯过一片片危险的海域。

那些用生命探索未知之路的勇士们,接二连三误入禁区,永远沉入了寂静之海,没有墓碑也没有名字。就在他们沉没的旋涡之外,船上的人们艰难摸索出一条安全的航线,终于载着所有人驶出了那片迷雾之海,抵达阳光普照的新大陆。

这不是一段航海探险故事。

这是一段历史。

离今天最近又最远的历史。

我们站在阳光普照的新大陆上,离那片迷雾之海已经足够遥远。

五月四日,今天距离一九一九年的这一天,正好九十年。

九十年差不多和一个健康人的生命周期等长,能够活到九十岁算是长寿老人。

九十年的时间放在历史长河里却连一滴水也算不上,放在亿万年洪荒背景下,连微尘也不能及。区区九十年前发生的事离我们太近,近得让人不习惯把它当作历史看待。每个人自己家里都有一本老皇历,随便往上翻翻,谁家谁户大抵都是那么过来的。

九十年前的事,无非是爷爷奶奶辈的事。

一些背影似乎还看得见。

一些声音似乎余韵犹在。

只是日渐少。

中学历史书给近现代画了一条浓重的粗线,把一个时代像串糖葫芦一样串起来,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前历史老师是这么对我说的,让我们分成这三段去准备考试资料。

十多年后,背着考试题库长大的小孩们早就扔开了中学历史课本。

找一个来问,那个时代你记得些什么,他大概会回答,打仗呗。

如果他记忆力够好,可能还记得一些军阀派系,记得五四,记得鲁迅。

如果问女孩子,可能稍微不一样。她多半会想起旗袍、张爱玲、徐志摩,想起琼瑶小说和电视剧里穿洋服的翩翩公子、穿白衫黑裙的清纯女学生,或者想起梅兰芳,想起《霸王别姬》和《夜半歌声》、梨园名伶与离乱情缘……

这些零散混乱、看上去毫无关系的片段,和一条粗重的战争线,组成许多人印象里的“民国”。

很多人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这两个字。

不仅是回避着一段混乱沉重的历史,也是回避一种不得而知的懵懂。

每次有人问我为什么非要以民国为背景架空一个这样漫长的故事,我都要回答一遍关于那个时代吸引我的魅力所在,以及受到后世诸多曲解漠视的无奈。

比如乱世的风云激荡,比如情怀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火花,比如黑暗与光明、开放与专制、民主与强权、颓靡与振奋、香艳与冷峻、纷争与守护、希望与失望、温情与铁血……那是最好也最坏的时代,旧的被打破,新的还未确立,所有的声音都爆发出来,失去统一标准的桎梏。各方面思想的激情如火山喷发,文艺灵感以最激越的姿态喷薄而出,种种极端汇集在一个异常饱满、多棱角的大时代下,个人情感与经历都被赋予宿命悲欢的沉重分量和史诗般的浪漫。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

最终说来说去,越说越感觉到苍白,越来越无法将真实感受用这样浅白的话来传达。乃至于,用“衣香鬓影”系列整整三本书来讲述那样一个故事,投射那样一段历史。从儿女乱世情的《回首已是百年身》,到“兵以弭兵、战以止战”的《千秋素光同》,再到烽火连天、尘埃落定的《明月照人来》,我在自己架空出的似是而非的镜像里,摸索那个时代的真容和肌理,试图触到它的风骨与风流。

越触及得深,越明白笔下的浅,实则我写不出那个时代风骨之万分之一。

竭尽所能触摸到的零星片段,拼接成字,书页间微末的萤火之光,原本应是天穹上繁星闪烁的辉煌。

那是“深情”——

儿女情重,家国恩深,即便关山万里,岁月相隔,魂魄相连的牵绊从未断绝;

那是“牺牲”——

不问代价,不为结果,为伊为己为家为国为民为天下,哪一种牺牲不该被铭记;

那是“守护”——

为生者之太平,为死者之尊严,为家国之千秋,守护的勇气何尝逊色于开创;

那是“信念”——

可以不同,可以相悖,却同样是以自己的骨为薪,血为膏,任其熊熊燃烧;  那是“血性”——

烈血焦土,还我河山,十万青年十万军,哪个时代有过这般惨烈与豪壮;

……

面对一个时代的背影,我所爱的、所憎的、所怀想的、所疑问的,虽一点一滴写进那段衣香鬓影的故事里,亦有更多不可言说的情愫与敬意深埋心里。

我不是一个好的说书织梦人。

所幸我有最好的聆听者。

油墨印下了一段衣香鬓影在纸上,读者投映了一个自己的民国在心里。

故事已经说完,故事之外的一切,才刚开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衣香鬓影(第3部明月照人来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寐语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73449
开本 16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201407124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9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