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风俗/图说民国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民国风俗,专指民国时期中国大地的风尚与习俗。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时间虽短,但它却是中国风俗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

李琮编著的这本《民国风俗》以“图说”的形式,遴选一定数量的历史照片,从衣食、行止、礼俗等人生场景来展现民国的社会百态,力求还原那个已经消逝了的时代背影。

内容推荐

所谓风俗,无非人之衣、食、住、行、婚、丧、育、娱、宗教、岁时等等。可以说,风俗与人的最基本生活息息相关。横向而谈,不同之地有不同风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历五千年发展,各个区域风俗虽有差异,然其共同点更多。纵向而谈,中国历史虽历经朝代更迭、社会变迁,制度有变,风俗亦不可能不变,但其于变之中同样可见诸多不变者,此则中国风俗之内核。

李琮编著的这本《民国风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民国的社会风情,依品味民国、装扮民国、穿越民国、礼俗民国四个部类分别叙述,以期使读者一窥民国风俗之概貌。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品味民国

 民国的味道

 显赫的食客

 民国的美食地图

 文人雅“食”

第二篇 装扮民国

 从长袍马褂到西装——男子服饰之变

 旗袍里的花样年华——女性服饰

 著名服饰品牌

 摩登女郎

第三篇 穿越民国

 城市内的交通工具

 城市间的交通工具

 民国时的旅游

第四篇 礼俗民国

 传统佳节

 民国的婚丧之仪

 民国的民俗活动

 民国的交际之礼

试读章节

南京乃六朝古都,传统饮食本就发达无比。而作为近代以来第一批开埠的港口城市,南京的西餐同样久负盛名。民国时期,南京曾有20多年的首都史,这更给饮食业在南京的发展带来极大机会。当时南京市中心是新街口,周围分布着各种酒楼餐厅,就比如说这创始于1933年的福昌饭店吧。福昌饭店之所以有名,一是其地位显赫,曾招徕国民党无数高官。据说1948年选举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时,作为副总统参选人之一的李宗仁在福昌饭店大摆宴席招待其支持者,大餐伺候。最后李宗仁成功当选,也让福昌沾了光。二来则是福昌有部手摇式电梯。现如今只能从电影或者电视剧中看到的这种手摇式电梯,在当时可是个稀罕物件。推拉门一关,摇杆一拨,电梯便自动上升。眼前“平视”的景物瞬间“俯观”才可得,这种新鲜劲儿可是吸引了不少人。不知道在人工推拉栅栏门发出的吱扭声背后,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吃西餐才来福昌的呢?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人们乘坐电梯的意图何在,南京的西餐馆终究在民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那时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无不以吃顿西餐为荣。当然了,前者吃西餐是享受生活,后者吃西餐,则多是为了尝尝鲜儿。说起中国各地方的中餐馆,多是经营本地的特色美食,但南京作为民国大都市,东西南北四方之人聚集于此,吃的也自得跟上。位于大方巷口的华侨招待所,主营潮州菜、广府菜以及各式闽南菜,福昌有李宗仁这位“靠山”,而华侨则有孙科这个老乡撑腰。孙科常在此宴请各位代表,尤其是广东籍的代表,这也算是给华侨招待所作了代言吧。而更多的名吃,诸如鸭血粉丝汤、桂花鸭,在民间经久不衰。现如今有个餐厅叫“南京大牌档”,在北京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店内布置复古,还伴有苏州评弹现场演唱,菜品也是清一色的南京老味道,品种多样丰富,从主食到小吃样样俱全。从中我们也可以一窥民国时期南京的饮食之热了吧。

最后说说北京,北京作为清朝都城,自然也是餐饮业的龙头之地。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依旧以北京作为首都,也促进了北京地区饮食业的发展。说到西餐,北京倒是与其他几座城市无二。庚子年前后,东交民巷使馆区逐渐成了京城的一个独特亮点,说是“国中之国”恐怕都不为过,而在此附近创立的西餐厅也就打开了京城西饮的大门。自此以后,不管是西方人亲自开设的还是中国人开的“番菜馆”,不少都集中在东单、崇文门、王府井、前门一带,均未远离东交民巷区。马芷庠先生曾于1935年撰写过一本《北平旅行指南》(今再版称《老北京旅行指南》),其中记录了当时北京的西餐馆有撷英、来今雨轩、福生食堂、韩记、森隆、大美、华宫食堂、鑫华、华美、半亩园、泰安红楼、华利经济食堂共12家。这里面除了来今雨轩位于中山公园内,大美位于西单南,其余的基本分布于上述几个区域。吃西餐的人,多半是为了赶个时髦,图个排场。“向日请客,大都同丰堂、会贤堂,皆中式菜馆。今则必六国饭店、德昌饭店、长安饭店,皆西式大餐矣。”而真正懂得如何去吃、如果去品的,恐怕寥寥无几。而民国时候的北京,在传统餐饮业方面最大的亮点恐怕就是宫廷菜“出宫”了。众所周知,晚清有民间菜“入宫”,但宫里的秘方百姓共享,却实实在在是民国成立以后的事儿。当时有不少打着前清御膳房厨子招牌的人,自己立起门户,开办了诸如仿膳这样的馆子。人们纷纷来品尝艾窝窝、芸豆卷、肉末烧饼这样的前清宫廷美食,个个赞不绝口。其实宫廷菜与民间菜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细”,选材细、用料细、做法细,吃法也细,点出这个“细”字,其实宫廷菜的奥秘也就在于此了。真是应了今天一句流行语:“不明觉厉,细思恐极”。

一言以蔽之,民国大城市餐饮业的发展就是:中西并举,各有所长。大城市里人多物全,东西南北之饭菜汇聚一方,人们不必再受“口味单一”之困扰,可以尽情地享受美食之乐了。而这种现象,时至今日,依然延续。P18-21

序言

风俗一词,古已有之,它是指社会文化中相沿积久所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及禁忌等的总和。《毛诗·序》中有言:“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大凡风俗,无非人之衣、食、住、行、婚、丧、育、娱、宗教、岁时等等。可以说,风俗与人的最基本生活息息相关。横向而谈,不同之地有不同风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历经五千年发展,各个区域风俗虽有差异,然其共同点更多。此即可称作“中国之风俗”,亦即“中国文化”之一部分。纵向而谈,中国历史虽经诸多朝代更迭,社会有变,制度有变,风俗亦不可能不变,但其于变之中同样可见诸多不变者,此则我中国风俗之内核。而观中国几千年来之风俗发展,诚可谓脉络清晰、时代分明。

民国风俗,专指民国时期中国大地的风尚与习俗。众所周知,辛亥革命,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时间虽短,但它却是中国风俗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段。其上承君主专制社会——在那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以小农经济、自给自足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始终保持着淳朴、单一的风俗习惯,纵使与西方社会已有接触,但西式的风俗尚不足以改变民心民愿;其下领当代中国——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代,不少人的生活较之以往有了极大不同。传统的风俗虽有发展,却与过去无法相提并论。西式风俗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给当下社会带来了新的面貌;夹在过去与现在中间的,正是民国阶段,它是中国风俗史上一次变革、发展的时期,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一个时期,是中西风俗大交流的一个时期。也正因为此,民国风俗向来受到大家的关注。

本书以“图说”的形式,遴选一定数量的历史照片,从衣食、行止、礼俗等人生场景来展现民国的社会百态,力求还原那个已经消逝了的时代背影。

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撰写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纰漏错误,还望各位及时指正,本人必将不胜感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风俗/图说民国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63470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5065387
中图分类号 K89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30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