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紫禁城帝王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紫禁城帝王生活》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副馆长向斯所著,以故宫为主轴,讲述明清两朝故宫中帝王们的衣食住行,宫中不同的节令习俗,以及两朝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同时漫谈宫中往事,细说后妃们的喜怒哀乐,延伸至明清两朝的宫帷秘事,向世人揭开紫禁城的神秘面纱。

内容推荐

《紫禁城帝王生活》作者向斯根据丰富的文献史料,解密历代帝王如何封后纳妃、帝王帝后及皇子皇孙们的生活事典、宫中节令习俗等皇家政务和文化生活。以翔实的考据史料真实地再现了历代王朝皇家生活全景。全书25万字,分明、清上下两部。内容包括故宫的建筑、服饰、节令礼仪等,此外还有对两个朝代中读者所关注的帝王后妃疑案的解密。该书稿作者为故宫图书馆副馆长,提供的配图丰富,史料权威。

目录

上篇 明宫

紫禁城的前世今生

八朝古都之圣地北京

紫禁城内的衣冠服饰

紫禁城皇族们的舌尖美味

紫禁城里的习俗和节令

紫禁城内的文化娱乐活动

皇帝与他的女人们的围城琐事

皇子、公主的曲折人生

太监、宫女们的深宫生活

下篇 清宫

宫廷里各色人等的服饰

紫禁城皇族们的舌尖美昧

紫禁城内的风俗和节令

紫禁城内的文化娱乐活动

宫廷内的帝王文化生活

清宫选秀女

紫禁城里的宦官生活

清代皇子们的学堂

皇帝与他的女人们的围城琐事

试读章节

八朝古都之圣地北京

北京是中国一座历史久远的古都,先后有八个王朝定都北京: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北部,北面、西面、东北面三面高山环绕,形成天然屏障,拱卫着这座气势非凡的文化古都。北京北扼居庸关,右耸太行山,左面是沧海,河、济自南流过。

北京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周武王封功臣召公爽于燕地,北京成了燕都邑,时称蓟城,城址在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乡董家村。当时营造的蓟城呈长方形,东西850米,南北600米,城墙都是用细土夯筑而成。早期的蓟城城墙十分独特,分为三个部分:主墙、内附墙、护城坡,这是为了有效地防御和自卫。

燕王在蓟城营建了辉煌壮丽的宫殿,著名的有宁台、元英宫、燕昭王建碣石宫,筑黄金台,招纳天下英豪才俊。十六国时期,后赵鲜卑贵族慕容鱿统兵打败了大将石季龙,占领蓟城,建立前燕,作为燕都。前燕正式建筑太庙、宫城、正阳殿。隋唐时,北京称为幽州城,城墙高大结实,四面设门,南北7里,东西9里,周长32里。五代时期,刘守光囚禁他的父亲,夺取幽州城,建立大燕,以幽州城为都城。

辽主耶律德光升幽州为燕京,就是辽南京。燕京墙高3丈,墙厚一丈五尺,城周36里,四周设8个门。辽燕京城店铺林立,十分热闹。大内位于燕京西南,宫室楼阁鳞次栉比。著名的宫室包括永兴宫、积庆宫、兴圣宫、延庆宫、太和宫、延和宫、长春宫、永昌宫、延昌宫、长宁宫、洪武殿、昭庆殿、元和殿、临水殿。金主完颜亮改燕京为圣都,不久改称中都。金中都在辽燕京城址上仿北宋汴京宫室规制大规模营建,由汉人张浩、孔彦舟主持,征用民夫一百万,历时三年,中都建成。金中都城分三重:大城、皇城、宫城。金中都宫城位于大城正中。宫城前有千步廊,正门是通天门,门楼系琉璃瓦顶,高8丈,深11间。宫城中主要宫殿有仁政殿、仁政门、大安殿。

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府即蒙古汗位。开平府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四年后,忽必烈下诏升开平府为上都。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诏,以燕京为中都。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建元。第二年,改中都为大都。元大都的营建早在至元四年(1267年)便已着手进行,主持营建工程的是汉人刘秉忠,历时二十余年,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方基本完成。 元大都是在元中都东北郊大宁宫的基础上,利用高梁河的水源加以全面、系统的改造,形成一座宫殿密布、水网交错的繁荣大都城。元大都系三重城结构:大城、皇城、宫城。元大都大城周长60里,城呈长方形,四周城墙设门11座。城墙都是用上好的细土夯筑而成,坚固结实,墙基厚度达24米,土中问夹杂永定柱和纤木。城墙上部有半圆形瓦管,用以排水。城墙外表覆以芦苇编成的草席。大城城墙四隅建有巍峨的角楼,城外还设有墩台。

元大城内前为宫殿,后为坊市,五十条街坊错落有致,星罗棋布。大旅游家马可·波罗先生来到大都,置身于一片繁华之中,不禁由衷感叹:大都城实在太美了,城市布局这样巧妙,我简直是无法形容,无以描述!元皇城在大都大城内,城周20里,俗称阑马墙。皇城中心是万岁山和太液池,以此将宫室分成三个宫殿群:大内、隆福宫、兴圣宫。

元宫城在皇城东部,位于太液池延东一带,城周9里,四周设6个城门:南面三门是星拱门、崇天门、云从门;北为厚载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元宫城正门是位于南面正中的崇天门。门楼是琉璃瓦顶,深11间。崇天门后为大明门,门内是宫城正殿大明殿。大明殿是元朝皇帝举行大典的所在,登基、朝会、节令等一应重大典仪都在这里举行。大明殿深11间,南北120尺,东西200尺,彩砖玉石,威严壮观。大明殿戒备森严。元宫城大明殿东为文思殿,西为紫檀殿,后为宝云殿。宝云殿后是皇后正宫延春阁。元隆福宫在大内西部,环境幽雅,景致宜人,东临碧波荡漾的太液池。皇太后通常住在隆福宫。元兴圣宫位于隆福宫正北,在大内西北部。兴圣宫十分僻静,环境优美。元皇太后、皇后、嫔妃常居兴圣宫。关于元帝后宫中的生活,有一首宫词作了生动的描述:

北幸和林幄殿宽,句丽女侍婕好官。

君王自赋昭君曲,敕赐琵琶马上弹。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明南京都城是在旧有宫城的基础上大规模改建扩建而成。南京都城的营建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洪武元年着手改建,到洪武十年(1377年)基本完成。旧城简洁、朴实,改建以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明南京皇城有六座城门:北为玄武门;南为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明南京皇城内便是宫城,称为紫禁城。明南京宫城有六个城门:南为午门,左掖门、右掖门;北为北安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午门内是奉天门。过奉天门,是宫城正殿奉天殿,殿后为华盖殿、谨身殿,这是前朝理政、朝会、举行各种大典的三大殿。三大殿后是后宫,是皇帝和后妃生活的地方。后宫有乾清宫、坤宁宫、妃嫔六宫。

……

P8-10

序言

北京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860余年的建都史,以及近600年的建宫史。北京是八朝古都,先后有燕、前燕、大燕、辽、金、元、明、清八个朝代在此建都,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北京是风水宝地,背山带海,藏风蓄水。北京古城方正严谨,左右对称,棋盘式布局层次分明。北京风光旖旎,古都风貌别具一格。丹麦城市规划学家休森先生说:北京是世界奇观之一,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是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美国城市专家贝康先生称赞说:北京是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北京紫禁城,是按照明朝南京紫禁城的格局和规模施工建造的。紫禁城设计之精巧,布局之规整,建筑之宏丽,建造之精密,堪称一绝,是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的杰作,也是q-国古代儒学、阴阳、五行和风水理念的集大成者。紫禁城呈长方形,四周有4个角楼,每个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高达28米。城墙外是护城河,周长约3800米。从明永乐初年筹建至今,紫禁城经历了600年风雨历程。明清两代,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起居、裁理政务。24位皇帝,明代14位皇帝,清代10位皇帝。

紫禁城,外朝属阳,后宫属阴。外朝主要宫殿按照奇数、后宫主要宫殿按照偶数来布局和装饰。外朝,是三朝五门之制.以三大殿为中心。午门是正门,门上建造崇楼五座,人称五凤楼,正楼高35米有余。午门5个门,其中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出入,除皇帝之外,皇后大婚和状元传胪时也可以出入此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其中太和殿,明称奉天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最显要的位置,它是皇权的象征,占尽了最大的天数和吉数,充分体现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后宫,是后妃生活的地区,称为皇宫禁地,主要是指三宫六院。三宫,就是乾清宫、坤宁宫,以及两宫之间的交泰殿,合称后三宫。六院,就是东西六宫,合为十二宫。后宫是阴区,乾清宫、坤宁宫都是面宽九间。乾即天,坤即地,乾清、坤宁,法天象地,天地定位,象征天下安宁。太和殿,是阳中之阴。乾清宫,是阴中之阳。坤宁宫,为阴中之阴。交泰殿,寓意天地交泰,阴阳平和,为中阴之殿。天地清宁,阴阳和合,万物有序,四海安宁。

让我们一起,穿过重重深宫红门,走进紫禁城,走进皇帝的日常生活,熟悉后妃们的喜怒哀乐,漫谈宫中往事,细说皇室的爱十艮情仇。

向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紫禁城帝王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0846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15051246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