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淮剧史话/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铨先生编撰的《淮剧史话》以独特的视角、简练的笔调、流畅的文字,从戏曲文化衍生的角度,详述了淮剧艺术的演进、风格及其成就,并透过淮剧艺术形态所具有的动态性、传统性、地域性、习俗性和广泛性等多层次的文化特征,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淮剧的魅力。《淮剧史话》既有概括性的叙述,又有理性的分析,将淮剧的发展史实以及艺术特征予以简明而有深度的、系统的表述,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淮剧史话》的编纂出版,对于帮助我们重新考量淮剧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位置,重新准确认识和理解淮剧发展的历史风貌,进一步拓宽研究发展思路,乃至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促进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淮剧是盛开在江苏大地上一朵绚丽多彩的戏曲之花,历经200余年的演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跻身中国戏曲艺苑之中。张铨编著的《淮剧史话》是一本阐述淮剧剧种艺术发展历史的普及读物。它旨在以史为线,并借助纯朴优美、明白浅显的通俗语言,诠释淮剧这一具有200多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剧种整体风貌。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历史演变”,系统地介绍了淮剧从萌芽、成形、繁盛到全面复兴的历史嬗变过程;“舞台特征”,详尽地分述了淮剧音乐、语言、剧目等诸多艺术门类所各具的表现形态、技巧特点和审美特征;“名伶流派”,概括地展示了淮剧历史文脉中极具代表性的戏曲名家的风采、不同艺术流派的独创性及其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作家作品”,精心地推介了部分具有经典性及前瞻性的不朽之作,展示其多元、开拓、创意的艺术理念。

目录

一 历史演变

 1.淮剧的渊源——从香火戏、门弹词到盐淮小戏

 2.淮剧戏曲形态的蜕变——徽戏艺术元素的有机渗入

 3.淮剧南渐于海上的繁盛——拓展“外江”,进入大都市

 4.烽火年代的淮剧新样态——生机蓬勃的新淮戏运动

 5.现当代历史背景下的淮剧新貌——立足时代、追寻探索、锐意创新

二 舞台特征

 1.淮剧曲调

 2.淮剧语言

 3.淮剧剧目

 4.淮剧新姿

三 名伶流派

 1.蜚声淮坛的名伶

 2.独领风骚的流派

 3.淮苑飘香的“梅花”

四 作家作品

 1.罗怀臻与《金龙与蜉蝣》

 2.赵莱静、罗周与《千古韩非》

 3.贺寿光、徐恒斌、宋泽夫与《奇婚记》

 4.陈明、冯国才与《鸡毛蒜皮》

 5.沙黑与《板桥应试》

 6.马仲怡、吕君樵与《女审》

 7.顾鲁竹、马仲怡与《探寒窑》

 8.卢冬红与《太阳花》

 9.姜邦彦、乐民与《打碗记》

 10.顾鲁竹、李晓民与《三女抢板》

 11.曹耀南与《金水桥》

 12.王健民、单弦与《哑女告状》

 13.乔谷凡、陈慧君与《爱情的审判》

 14.镇江市淮剧团与《舍妻审妻》

 15.江曲、河歌与《赞貂蝉》

 16.苏毅谨、梁小鸳与《斩韩信》

 17.董辉与《父母心》

 18.徐新华与《大路朝天》

 19.袁连成与《王玉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淮剧史话/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74281
开本 32开
页数 1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3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154
CIP核字 2015082451
中图分类号 J825.53
丛书名
印张 5.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3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