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淡泊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建东、史鹤幸创作的《淡泊人生》是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一本“散文体”的人物传记。

揭开书页,虽称“淡泊人生”,飞扬的文采之下,却是一幅跌宕生姿、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掩卷之际,一种上海的风范和精神,又跃然于纸间并且直抵胸中……

曾经沧海难为水,了却巫山不是云。黄建东对于自己的履历总结是——淡泊人生。

内容推荐

黄建东、史鹤幸创作的《淡泊人生》是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一本“散文体”的人物传记。书中时间跨度六十载,以写意纪年,以写实纪事。文笔晓畅,场景细腻,可读性强。通过一个人物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此时此刻的价值观、世界观而成为今天的读者的一个咀嚼与反思。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而提升自己阅历、启迪人生悟性而变得明智起来。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青灯有昧最儿时

 一 花样年华

 二 父亲黄循祥

 三 母亲钱佩娟

 四 大晒场走出的钱达三

 五 癸巳蛇年

 六 一方水土

 七 中国式教育

 八 一只蛋做三十只蛋饺

 九 那些年代

第二章 从王西到滩溪

 一 初人王西

 二 流年不利

 三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四 赋闲不闲

 五 再人滩溪

第三章 风花雪月时

 一 爱情是剂创可贴

 二 人学九江

 三 幸福在敲门

 四 初试锋芒

第四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

 一 商海沉浮

 二 自立门户

 三 珠宝之玩

 四 古泉大观

 五 性情书家

第五章 慈善之举

 一 丁忧三年

 二 感恩图报

 三 回哺社会

第六章 再出江湖

 一 出山名酒坊

 二 “招安”捷强

 三 知识就是力量

 四 商品及其他

 五 红酒物语

第七章 还乡纪行

 一 再走永修

 二 同学梁建荣

 三 将永修农产品推向上海超市

 尾声:甲子之约

后记

试读章节

那年,春夏之交的上海。

一场暴风骤雨之后的整个城市,就像刚刚从水里撩起来的一样,建筑、树木、车辆皆淌着水。天空还是黑压压的乌云翻滚着,好似乱云飞渡,又像是倾翻的墨缸一样,浓浓的晕不开,凝结成厚厚的、大片墨团,仿佛正酝酿着一场新的、更大的暴风骤雨——那场景画面感十足,很有震撼力,俨然一幅爱德华·蒙克的《呐喊》,给人以眩晕的杂乱和无序,充满着一种莫名的隐喻……

此时,坐落于上海市延安中路的一个职员家庭里,一个男婴的呱呱坠地,从这里迈开了他生命旅程的第一步——他就是我,本书的主人公黄建东——时年1953年6月22日,农历年癸巳年五月十二,星期一,夏至。

母亲回忆说,我出生的第二天就是农历五月十三,那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一个财神关老爷的生日。关老爷堪称集儒、道、释于一身,被尊“武财神”,坊间都有祭祀关公的习俗,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关公庙,届时都会举行庙会。而就在“武财神”生日的前一天,我诞生在今天的瑞金医院……那年,有着百年深厚底蕴的一个红瓦黄墙的教会医院叫“广慈医院”,如今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据说,那天我是哭着、喊着、闹着,不愿来到人世间,一双小小的拳头还紧紧地攥着,那紧攥着的正是伴随我一生的生命元气。或许,冥冥之中的我早早知道并害怕今后人生的太痛苦、太磨难而哭闹着不愿降生到人间。或许,也唯有老人与小孩可以与上帝通话。

那个延安中路955弄11号二楼,就是我的出生地,在这里度过了我的花样年华,在这里跌跌撞撞地走过了我人生中永远难以忘怀的最初生命历练——堪称“青灯有味最儿时”——多少稚气、顽劣,真诚、无奈均在其中。

这是一处独立式的、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式住宅,建筑系砖木混合结构,1931年建造。屋面采用四坡歇山式、红色洋瓦盖顶,规整的石砌墙体,大气厚实。它的人口、阳台、窗檐、外廊等局部多处,都饰以古典风格的柱式。花园洋房的底层曾有一个大花园,园内棕榈、黄杨、香樟等树种,郁郁葱葱;竹篱笆上的丁香花、蔷薇花缠绕,酷似一幅泼彩画,工写兼俱。还有背阴处的一座山墙上爬山虎,葳葳蕤蕤……门口还有一扇大铁门,花园一直到弄堂底,这里还曾是人民公园的一个苗圃基地。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家里人还在花园里种些毛豆之类的蔬菜……当初上海百姓的经济状况,可见一斑。

只是,今天的整个建筑在“文革”中受损,这个花园也不复存在,有的已建起了住宅,有的草坪改为水泥地,有的盖起了建筑;再加上后来,上海交通不堪重负而将临北的建筑拆了修建延安路高架,尚保留着我家这排楼及部分建筑。

如今,这里余下的旧建筑已与其他新建筑融为了一体,儿时记忆中的建筑风貌与昔时风采,业已荡然无存,唯有弄堂口新添的这块“优秀历史建筑”的铭牌,写着寥寥数行字“955弄单号111号,双号2、4、10号”,仿佛还在续说着与凭吊着这里曾经的人文场景与人世变迁。

然而,我唏嘘着铭牌上的寥寥数语,可记载、承载得了这里曾经的过往。是日,我再次造访这里,并为这建筑拍照片存档,原住居民还说起我家的生活片段与旧日场景。言语中令人喟然长叹,岁月如水,多少往事成记忆……换了模样的旧居,怎不令我百感交集,“多少往事竞成梦,何处话惆怅”。

或许,一个人的记忆,也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乃至一个国家的记忆。这些记忆并深深浅浅地镌刻在我的人生最初的基因脉络里,永远无法抹去或褪色。因为,11号二楼,这是我的出生地,一个开启新生命之旅的地方。P3-5

序言

揭开书页,虽称“淡泊人生”,飞扬的文采之下,却是一幅跌宕生姿、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掩卷之际,一种上海的风范和精神,又跃然于纸间并且直抵胸中。

字里行间的人生步履中,一个人物的面貌和性格很快清晰起来。在开阖起落的人生际遇里,黄建东有自信且具定力,他不甘平庸,不避艰困,不随遇而安,不气馁服输,总是在不懈地追寻。然而作为一个追寻者,他自己首先悉心领会的是,上海滩近代以来成型的现代商业伦理,已经深刻地造就了一种集体意识和社会规则:这世界上没有救世主,一切都要靠自己。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自己虽然矢志不渝,却又如何以出色的作为为人生着色?一切都让人想到了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的“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每个人的人生机缘和对于人生的诠释不尽相同,而有些人似乎生来注定就会成功。黄建东以他鲜明倔强的个性,执着前行,终至不同凡响、脱颖而出,成就了自己的故事。其中的曲径通幽、别开生面,颇具戏剧色彩;其间的酸甜苦辣、挫折磨砺,自然也都寸心自知。捧读文本之间,一种人物的气场甚至跃然纸字之间。

《淡泊人生》很好地把握了为人物作传的圭臬,这就是不唯事业成就为唯一标杆,而是有声有色地展现了人格的多维向度。黄建东历经沧桑、阅人无数,为人处事老辣练达,谨守上海人做事情的道理和规矩;可是他的本质襟怀却仍然朴直单纯、宽简淳厚,他的心地情愫间仍然有着一片温情和柔软的地方。“文革”时期,黄建东“插队”经年“病退”回沪,这在当时是多少“知青”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为了照顾自己行将毕业的妹妹,黄建东重返江西农村,把留城的名额交给了妹妹;以‘后他又多次再回自己曾经务农的“第二故乡”,资助那里的贫困孩子,在那里造桥、铺路……黄建东此后投身商海,自然是在商言商,其间应酬交往、觥筹交错,也是应有之义;但是一旦有暇,他的性情寄寓便是琴棋书画;又似是天赋异禀,黄建东无师自通,书法竟也自成一家。古谚称:腹有诗书气自华;胡适先生也曾说: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八小时之外怎样安排。事业与书卷,便是他人生价值的某种合成。

此书令人感喟的,又是它所展现的城市品格和时代脉络。上海这个地方自开埠以后,其人生舞台以及对于各色人等的命运眷顾,就从外部破解了传统的社会关系,也相对地破解了权势继承和宗亲荫庇,这因此就形成了上海人的某种世界观,“英雄不问出身”,“各人天上一爿天”,“天无一目雨,人无一世穷”。黄浦滩的早期建设者、曾任英国太古轮船公司总理、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大买办郑观应,家境贫寒,16岁即单身赴上海谋生习商。·上海总商会会长、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阿德哥”虞洽卿出身贫苦,6岁丧父,靠母亲为人做针线活度曰,十五岁经人介绍到上海当学徒。以五金、火油起家,商号钱庄遍及全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的叶澄衷出生在贫苦农家,6岁丧父,11岁入油坊当学徒,14岁到上海学裁缝,再到黄浦江上摇舢板谋生。先后涉足保险、电力、交通纺织,担任过中国通商银行总董、上海总商会会长的朱葆三,穷人家出身,13岁从定海到上海“学生意”。上海“金笔女皇”汤蒂因14岁站柜台,因为家境窘寒,生计无着,16岁时,差点被迫做了人家的小老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上海的风范和上海精神隐退式微了。改革开放以后,上海重新振奋和崛起,它又一次历史性地给予了黄建东们以英雄际会、展现身手的人生机遇。黄建东们正重新续接并重新塑造了上海的风范和精神,我们从中看到了历史的叠影,感受到了历史的延续。存在决定意识,没有这样的时代,黄建东也许难以获得现在这样的成就。他会因此而感恩这个时代,我们也会因此感恩这个时代。

世界上成功者很多,然而真正能够成传值得成传者,也许并不多。《淡泊人生》写就了一个人格的范本。对于黄建东的亲朋同侪,这不啻是一份参照、一份财富、一份功德;对于他自己,这又是他人生追寻中的又一个境界。

曾经沧海难为水,了却巫山不是云。黄建东对于自己的履历总结是——淡泊人生。

本文作者系《解放日报》朝花版原主编

后记

付梓在即的《淡泊人生》是这样“炼”成的:从闲聊到动笔,从立意到成书,多少个双休日就这样度过的,口述录音、整理打字、复印成文,且三易其稿。

书稿的写作中,还得到多少热情人士的鼓励与帮助,令人感敬、感佩——缘此,特别鸣谢石利军、胡慧萍、汪彦弘、张海波等为书稿所付出的无私劳动、给予多方面的技术支持。尤其,书中部分的摄影照片、文字输入校对均是出自他们的智慧与劳动,竞一年有余,才成就今天《淡泊人生》的这般“模样”,仿佛十月怀胎后的兴奋,不能自已……

庆幸的是,正当书稿正将杀青之际,沪上海派大师林曦明先生在他年届九旬竞有缘为我的书稿题签,那是劳林葆国先生的美意,为书稿增色。“淡泊人生”四个楷体道劲老道,具有魏晋碑帖的力度,个个大气凛然而为人赞赏不已。还有《解放日报》朝花版原主编徐牲民先生锦上添花,我曾有一面之缘,当时大有相见恨晚之叹。今天,欣然为书稿作序,评说黄建东的“一个人格的范本”,那都是惺惺相惜、英雄识英雄的美事成双。

做书的过程,也是我黄建东的一个人生回顾的过程。六十人生一甲子,多少往事可重来……这里虽是我个人的人生过往,却唤醒着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似曾相识的人生经历,将成为“50后”一代人永远的胎记——若《淡泊人生》能成为国家的集体记忆的一个部分、一个版本,那是我由衷的欣慰。

今天,当我再次重返江西,造访为之贡献青春的农村乡间,走在田野上举目四望,这里曾是爱憎有加的第二故乡……如何一声嘘唏可以了得!但愿《淡泊人生》,给诸位读者提供一个载体,共同凭吊已属明日黄花的青春岁月与时代印记。——谨献给我同时代的读者!

作者

2014年8月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淡泊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建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51556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4
CIP核字 2015066873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4
整理 史鹤幸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