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轼词选/家藏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李之亮编写的《苏轼词选》精选苏轼词作精品,并辅以注释,是不可多得的苏轼词作精选。

内容推荐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汪洋交货恣肆,明白畅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李之亮编写的《苏轼词选》精选了苏轼132首词,涵盖了叙事、赠答、咏史、田园、咏物等各类佳作,同时兼顾豪放、婉约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加以导读、注释和评析。

目录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洞仙歌(冰肌玉骨)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满庭芳(蜗角虚名)

无愁可解(光景百年)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临江仙(夜归临皋)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一丛花(初春病起)

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

满庭芳(归去来兮)

满庭芳(香瑷雕盘)

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满江红(东武会流怀亭)

念奴娇(赤壁怀古)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西江月(真觉赏瑞香二首)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踏莎行(山秀芙蓉)

西江月(送钱待制)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西江月(平山堂)

西江月(送别)

临江仙(细马远驮双侍女)

临江仙(辛未离杭至润别张弼秉道)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渔家傲(七夕)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鹧鸪天(笑捻红梅掸翠翘)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定风波(重阳)

定风波(感旧)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定风波(春情)

定风波(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定风波(送述古)

定风波(有感)

定风波(自述)

南乡子(赠行)

南歌子(游赏)

南歌子(湖景)

减字木兰花(郑庄好客)

南歌子(别润守许仲涂)

南歌子(湖州作)

南歌子(暮春)

好事近(黄州送君猷)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望江南(超然台作)

望江南(暮春)

卜算子(感旧)

瑞鹧鸪(观潮)

十拍子(暮秋)

清平乐(秋词)

昭君怨(送别)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三部乐(情景)

阮郎归(初夏)

江神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江神子(猎词)

江神子(恨别)

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送春)

蝶恋花(述怀)

行香子(寓意)

行香子(述怀)

菩萨蛮(天怜豪俊腰金晚)

菩萨蛮(新月)

菩萨蛮(七夕)

菩萨蛮(买田阳羡吾将老)

虞美人(有关堂赠述古)

菩萨蛮(西湖)

哨遍(为米折腰)

满江红(忧喜相寻)

点绛唇(己巳重九和苏坚)

点绛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韵)

硝}人娇(或云赠朝云)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如梦令(有寄)

如梦令(春思)

南歌子(再用前韵)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晦之)

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减字木兰花(立春)

浣溪沙(新秋)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浣溪沙(渔父)

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

浣溪沙(和前韵)

浣溪沙(咏橘)

浣溪沙(雪颔霜髯不自惊)

浣溪沙(前韵)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浣溪沙(荷花)

浣溪沙(赠闾丘朝议,时还徐州)

浣溪沙(有赠)

浣溪沙(罗袜空飞洛浦尘)

浣溪沙(扬州赏芍药樱桃)

浣溪沙(端午)

浣溪沙(感旧)

浣溪沙(自适)

渔家傲(赠曹光州)-

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减字木兰花(江南游女)

满庭芳(归去来兮)

南歌子(见说东园好)

点绛唇(闲倚胡床)

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

南乡子(宿州上元)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浣溪沙(送叶淳老)

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

念奴娇(中秋)

醉翁引(琅然)

渔父(渔父醉)

渔父(渔父醒)

生查子(诉别)

西江月(梅花)

试读章节

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十年八月,当时苏轼刚到徐州知州任不久,相聚三四个月的弟弟苏辙准备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赴任,作者写了这首词为他送行,同时也是对苏辙赠给他的那首《水调歌头》的回应。全词用了不少典故,但因都是熟典,并没有降低词作的艺术魅力。苏轼认为,人生一世,建功立业是非常重要的,但退归田园逍遥自乐更是士子的渴求,两者之间孰轻孰重,有时候很难取舍,正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士子入仕,风风雨雨几十年,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是有穷有达。话虽这么说,真正落实到一个人头上,其实是很难把握的。作者举晋代名士谢安为例,谢安流连山水不入俗流已到四十多岁,还是没能把握自身,以致官居高位,等到在朝受到他人忌恨,再想回到退隐之处已经晚了,生命快到尽头了。客观来看,苏轼从少年时就没有出入头地的念头,遗憾的是他过于聪明,朝廷的任何考试,他都能轻轻松松地夺魁,在那个时代里,像他这样的人,不走仕途几乎不可能,而他的确不是当官的料,由于文思太敏捷,以致经常受到他人的忌恨,而他又是个没有城府的爽直汉子,这就更难适应官场的倾轧。可以说,苏轼从当官的第一年起,一直处在蹭蹬状态中,他厌恶官场又成了必然,这种纠结和矛盾心理,在这首词中体现得十分充分。

从结构上看,词的层次很分明,上阕谈古人谢安的一生,抓住了谢安最具特色的性格特征:毕生都想做个出世闲人,命运却把他推到了政治的前台,及至幡然悔悟,已到了油灯将尽的晚年。下阕回到自身:有鉴于谢安的榜样,自己应该及时把握,急流勇退。或许有人会问:此时的苏轼不是走得顺风顺水吗?为什么会有如此消极的想法呢?要弄清这一点,还要和当时的政治大背景联系起来。熙宁初年,正是王安石变法搞得轰轰烈烈之时,而苏轼是不赞成变法并且直言反对的人之一,自然会受到变法集团的打压。这种有志不得伸的郁闷,政治上的彷徨和无奈,是他产生退隐想法的直接原因。他是个性情中人,缺少政治家的含蓄和变通,所以仕途上一有不合心意之事便使性子,闹情绪。然而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内心并没有陶渊明那样愤而辞官的决心,对仕途还有着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不管他说得多么决绝,我们都不必真的相信,那只是“体制内”的人发发牢骚罢了。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三年(1080),当时苏轼45岁。由于苏轼与当政者意见不合,受到小人李定、舒直等人的陷害,下御史台狱,即宋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因不少大臣极力解救,他才免于死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签书州事。作者刚到黄州时,心情极为苦闷,他在写给李腐的信中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自喜渐不为人识。”在政治上受到致命打击后,作者如惊魂未定的鸿雁,只希望默默以求全,不为人所知,尤其是不要进入当权者的视线,生怕大祸再次降临。最能体现这种心情的,就是本词的末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既是他当时的实际处境,又是当时的真实心态。据说他的朋友陈懂见他在黄州过于凄苦,请他到武昌去住,他给陈性回信说:“又恐好事君子便加粉饰,云擅去安置所,而居于别路。传闻京师,非细事(小事)也。”他宁可规规矩矩地待在黄州这片冰冷的沙洲上,也不敢随意择木而栖。P11-13

序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生于仁宗景三年(1036)十二月十九日,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终年66岁。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近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他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和诗词是后人反复研究和欣赏的对象,他因书法被尊为北宋四大书法名家之一。他对儒学经典、诸子百家、前朝历史、中医中药、佛教道教、音乐舞蹈、饮食养生、天文博物、自然物理方面都有深湛的研究,他以容纳整个山川宇宙的阔大胸怀,感动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后人。应中州古籍出版社之约作这本词集的注析,我想借此机会在导读中分两个部分(“苏轼生平简介”和“苏轼的词”)向读者介绍这位文学巨匠,而又以生平简介为主。之所以要在谈论词作之前介绍他的生平,是希望读者对苏轼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只有对他生活的背景和仕宦履历有所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其作品的真实内涵,走进他的心灵深处。

一、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的祖父叫苏序,有苏澹、苏涣和苏洵三个儿子。苏澹和苏涣都考中了进士,唯独苏洵“不喜学”,直到27岁时才发愤读书,“六年而大究六经百家之书”。苏洵有三个儿子,老大苏景先早逝,老二苏轼、老三苏辙,皆自少年便聪颖异常。苏轼8岁入小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他似乎天生对诗文有很深的感悟,对文字的敏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当时有从京城到蜀中的人,带来石介写的《庆历圣德诗》给张易简看,苏轼在旁细听,问道:“石介是什么人?”先生斥道:“童子何用知之?”苏轼振振有词地说道:“如果他是神仙,当然不敢闻知;如果是世间人,有什么不可以了解的?”十来岁时,他已能写出很好的文章。据说有一次苏洵读欧阳修的《谢宣诏赴学士院仍谢赐对衣金带及马表》,命苏轼模拟其表写篇文章,苏轼信手写毕,其中有“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之语。苏洵看罢十分高兴,叹道:“此子他日当自用之。”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用了两个相当深奥的典故。前一句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匪伊垂之,带则有余。”郑玄笺:“此言士非故垂此带也,带于礼自当有余也。”后一句出自《论语·雍也》:“子日:‘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日:‘非敢后也,马不进也。”’何晏集解:“孟之反贤而有勇,军大奔,独在后为殿。人迎,功之。不欲独有其名,日:‘我非敢在后拒敌,马不能前进。”’神童气象,那时已经初见端倪。

苏轼19岁娶了王方之女王弗为妻,20岁时,以诸生身份拜见成都知府张方平,张方平一见,以国士待之。其后苏轼与苏洵、苏辙能噪声于士大夫之间,与张方平的极力鼓呼是分不开的。

苏轼并非属于完全彻底地“离经叛道”,他同时也写过很多柔丽美艳的词,所以“开创豪放一派”或许最初并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他只是认为词不应该仅仅限于一种格套、不准越雷池一步而已。苏轼的婉约词写得并不比其他名家差,这是因为他的性格中既有大江东去的万丈豪情,又有怜香惜玉的柔情万种,是个感情最丰富最完整、行事最磊落最坦诚的真男人。他心里没有肮脏和阴暗,对别人没有任何防范和猜忌,他喜欢朋友,以至于不辨真假,屡屡遭受“朋友”的暗箭;他喜欢女人,但只喜欢心性聪慧能懂他的女人,而不是那些射干狐狸。他的婉约词,大多是为友情、爱情所作,所以同样受到后人的喜爱。如歌咏爱妾朝云的《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既写出朝云的妩媚,更写出要爱她千年的真情实感,用现在的话说,这是“最美的爱情”,而绝不是对女性的轻薄。

苏轼的词不拘一格,还体现在他常常把田园风貌写进词中,这多少受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响。如《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最典型的“田园词”:“簌簌衣巾落枣花,村里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类词反映的是苏轼热爱自然、努力把自己融人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也是襟怀坦荡的君子们共同的生命追索。

本书共选了苏轼词132首,大体涵盖了叙事、赠答、咏史、田园、咏物等各个类别的佳作,同时照顾到豪放、婉约等不同风格的作品。我想,读罢这些荡涤心灵的优美文字,我们或许会对这位千年等一回的文学巨人有更深刻更完整的认知。

李之亮

2014年1月于北京昌平

书评(媒体评论)

词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

——清·胡寅

东坡以龙骥不羁之才,树松桧特立之操,故其词清刚隽上,囊括群英。

——清·邓廷桢

东坡词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其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

——清·陈廷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轼词选/家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苏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850189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5090775
中图分类号 I222.844.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28
15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