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章灿、徐兴无编著的《文选与中国文学传统--第九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是第九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会议论文集,分为文体论、作家作品论、《文选》学三个板块,收录海内外知名学者有关文选学的论文,探讨《文选》所录多种文学体裁,其所收作家如鲍照、颜延之、束皙等之作品,以及《文选》之版本流传情况,《文选》有关文学批评。
图书 | 文选与中国文学传统--第九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程章灿、徐兴无编著的《文选与中国文学传统--第九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是第九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会议论文集,分为文体论、作家作品论、《文选》学三个板块,收录海内外知名学者有关文选学的论文,探讨《文选》所录多种文学体裁,其所收作家如鲍照、颜延之、束皙等之作品,以及《文选》之版本流传情况,《文选》有关文学批评。 目录 序言 選龍二學百年沉浮——從教學工作之一角看世運變遷(代前言) 文體論 《文選》樂器賦之内容與結構述要——兼論唐代樂器賦的承襲與變易 魏晉赋的叙事對話多音性探析 《文選》漢魏五言詩的成立兼與木齋的相關討論 “隱”與“遊”——《昭明文選》“招隱”與“遊覽”同卷抉微 《文選》所收樂府辭外圍尺度管窺 《文選》之“文”辨 《文選》中的上書、書與啟、牋 論難與問論——魏晉人著論的新形式 《文選》銘體選文芻議 作家作品論 鮑照《蕪城賦》研究 從《文選序》“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 論李白《擬恨賦》的擬作藝術 束皙《補亡詩>>與《文選》中的《補亡詩》——重探經學、文學學術性質的案例研究 論顏延之贈答詩及其對陸機詩歌之繼承與發展 生新抑或生造——論顏延之新鮮語彙在後世的接受 昭明太子閒詠詩六題 從史公稱《春秋》等之情形看其“讀”“悲”指向——關於《招魂》作者與所招對象研究之方法論問題一 透視《與山巨源絕交書>>之“循性而動”——中古文人與莊學的一個觀察 論《文選》兼收兩篇《三都賦序》 互文的歷史:重讀《五柳先生傳》 《文選》與漢代文學傳統 棲遲在王權的罅隙裹——《文選》的“河北問題”及其名教叙述 東宫十學士與西府文士集團 陽湖派與《文選》傳統 《文選》學 曹憲籍貫行歷新證及其《文選》佚注彙考——《集注文選》成書前史研究 《文選》注中的《國語》 孟氏刊五臣注《文選》考論 方回《文選顏鮑謝詩評》初探 張鳳翼《文選纂注楚辭》初探 章學誠的《文選》批評 論胡紹焕《文選箋證》及其與徽州樸學的關係 從朱自清看“新文學”的《文選》一脈 “《文選》東傳學”之一斑——菅原和長《御注文選表解》探析 “《文選》與中國文學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 編後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选与中国文学传统--第九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程章灿//徐兴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0304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14-08-01 |
首版时间 | 2014-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934 |
CIP核字 | 2014154735 |
中图分类号 | I206.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3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3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