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汉故事(修订版)/中国历史故事集
内容
编辑推荐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本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林汉达编写的《西汉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内容推荐

《西汉故事(修订版)》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林汉达先生精心选取材料,进行修订和编写,将历史生动风趣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严谨中不失活泼。本书上起“张良拜师”,下至“王莽称帝”。

目录

张良拜师

学万人敌

揭竿而起

天下响应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鸿门忍辱

火烧阿房

韩信拜将

暗渡陈仓

鸿沟为界

四面楚歌

汉王登基

制订朝仪

缇萦救父

晁错削地

夺广铽彘

张骞探险

再通西域

通神求仙

苏武牧羊

大雁带信

霍光辅政

昭君出塞

王莽称帝

试读章节

秦始皇灭了六国,统一中原以后,经常到各地方去视察。公元前218年春天,他带着大队人马到了博浪沙(在河南)。车队正在拐弯的时候,突然哗啦啦一声响,不知道打哪儿飞来个大铁椎,把一辆车打得粉碎。秦始皇就在前面的车上,半截车档进到他的跟前,差点儿打着他。好险呐!一下子车队全停下来。武士们四面搜查,没费多大工夫就把那个刺客逮住了。

秦始皇一定要手下的人把主使刺客的人查出来,主使的人当然是有的,可是那个刺客就是不说。他骂着骂着,不知不觉地露了点儿口风,又怕他们追问下去,就自己碰死了。

从刺客的话语中,他们推想那个主使刺客的人是从前韩相国的儿子。秦始皇立刻下了命令,捉拿那个韩国的公子,韩国那一带更加搜得紧。那位韩国的公子只好更名改姓叫张良,又叫张子房。

张良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相当于宰相)。韩国被灭的时候,张良还年轻,他决心替韩国报仇,就变卖了家产,推说到外边去求学,离开了家。其实他是到外边去找机会暗杀秦始皇。果然,他交上了一个大力士,情愿替他拼命。那个大力士使的一个大铁椎,足足有一百二十斤重(秦汉时候的一斤,只有现在的半斤)。

他们到处探听秦始皇的行动。这会儿探听到秦始皇到东边来,就在博浪沙埋伏着,给了他一大椎。哪儿知道打错了车,刺客自杀了。张良逃哇逃哇,一直逃到下邳(在江苏;邳pT),躲了起来。他虽然逃难出来,好在身边有钱,就在那边结交了不少朋友,还想替韩国报仇。不到一年工夫,他在下邳出了名。临近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很有学问的读书人,可不知道他就是跟大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的韩国公子。

有一天清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下,瞧见一个老头儿穿着一件土黄色的大褂,搭着腿坐在桥头上,一只脚一上一下地晃荡着,那只鞋拍着脚底心,像在那儿Ⅱ亨歌儿打板眼。真怪!他一见张良过来,有意无意地把脚跟往里一缩,那只鞋就掉到桥下去了。老头儿回过头来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捡上来。”张良听了,不由得火儿了。可是再一看那个老头儿,哪儿还能生气呐?人家连眉毛带胡子全都白了,额上的皱纹好几层,七老八十的,就是叫他一声爷爷也不过分。他就走到桥下,捡起那只鞋,上来递给他。

谁知道老头儿不用手去接,只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一愣,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他已经把鞋捡上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索}生跪着恭恭敬敬地拿着鞋给老头儿穿上。那老头儿这才理了理胡子,微微一笑,慢吞吞地站起来,大摇大摆地走了。这一下可又把张良愣住-了,天底下会有这号老头子,人家替他做了事,连声“谢谢”都不说,真太说不过去了。

张良盯着他的背影望着,见他走起路来又快又有劲,心想这老头儿一定有点来历。他赶紧走下桥去,跟在后头,看他往哪儿去。约莫走了半里地,老头儿知道张良还跟着,就回过身来,对他说:“你这小子有出息。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张良是个聪明人,知道这老头儿有学问,就赶紧跪下,向他拜了几拜,说:“我这儿拜老师了。”那老头儿说:“好!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再来见我。”张良连忙点头说:“是!”

第五天,张良一早起来,匆匆畦忙地洗了脸,就到桥上去了。那老头儿正生着气呐。他说:“小子,你跟老人家定了约会,就该早点儿来,怎么还要叫我等着你?”张良跪在桥上,向老师磕头认错。那老头儿说:“去吧,再过五天,早点儿来。”说着就走了。张良愣愣磕磕地站了一会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见鸡叫,脸也不洗,就跑到大桥那儿去。他还没走上桥呐,就狠狠地直打自EIIIIigJL,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又晚了一步!”那老头儿瞪了张良一眼,说:“你愿意的话,过五天再来!”说着就走了。张良闷闷不乐地憋了半天,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只怪自己不够诚心。

这五天的日子可比前十天更不好挨。到了第四天晚上,他翻过来掉过去,怎么也睡不着。半夜里,他就到大桥上去,静静地等着。

过了不大一会儿工夫,那老头儿就一步一步地迈过来了。张良赶紧迎上去。老头儿一见张良,脸上显出慈祥的笑来,说:“这样才对。”说着,拿出一部书来交给张良,说:“你把这书好好地读,将来能够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张良挺小心地把书接过来,恭恭敬敬地道了谢,接着说:“请问老师尊姓大名。”老头儿笑着说:“你问这个干吗?”张良还想再问个明白,那老头儿可不理他,连头也不回地走了。

等到天亮了,张良拿出书来一看,原来是一部《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张良白天读,晚上读,把它读得滚瓜烂熟。他一面钻研《太公兵法》,一面还留心着秦始皇的行动。P1-4

序言

1978年初春,我来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这本是一次自找上门又“走错门”的工作调动。我当时是想去中国青年出版社,可不知中青、中少是一家,直到报到那天,人事部门告知安排到中少社,我才知道内情。在此之前,我对少儿读物既知之甚少,也没有兴趣。记得第一天到中少社上班,一位社领导接见我,我还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想法,希望有机会转到中青社。没想到,这次进了中少社大门,竟干了二十多年没有动,反倒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少儿读物的感情。事业留人,回想起来,最早引我“献身”于此的,就是这套《中国历史故事集》。

入社后不久,编辑室主任就把修订重版《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工作交给我。当时说好的是做这么两件事:一是对已经出版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进行修订,重排出版;二是编辑加工已经写好尚未出版的《东汉故事》。

据社领导讲,《中国历史故事集》是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构想和组织的一套书,准备一个时代写一本。选择作者的时候就找到了擅长写通俗读物的林汉达先生。林先生曾写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后又写了《前后汉故事新编》,很有名气。约稿之后,他很快写出了《春秋故事》《战国故事》和《西汉故事》并出版。《东汉故事》也已写完,因“文革”发生,没有出版。与此同时,林先生还写了更为简短的《上下五千年》,也没有写完。

中少社出版的这几本历史故事,是林先生著作中的精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他是通过写历史故事来尝试用普通话写作,所以这几本书既是历史读物,也是语文读物。中国历史悠久又深厚,那么多人物事件,合写起来是个难事。林先生用丝线串珠的办法,把人事历程联接起来,既重点突出又不使中断,上勾下连,大故事套着小故事,浑然成一体。还有那带“北京味”的口头化语言,极少形容词和现成话,讲起来如道家常,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人入胜,便是这套书的必然结果。

我在中学时代曾经读过《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也翻看过《春秋故事》,有很好的印象,现在能亲手编辑它,自然感到亲切。在仔细钻研过这几本书的写作方法之后,就很快进入了“角色”。除对前三种书作了一些文字上的处理之外,还根据当时的修订方案,模仿林先生手笔,写了一篇“周游列国”替换《春秋故事》中“夹谷之会”。通过实践,初步掌握了他编排故事一线贯穿的方法,掌握了他的语言特点和用词造句的一些习惯。林先生写过一篇谈语言使用的文章,我也仔细阅读过。

……

从20世纪70年代末与这套书结缘以后,虽有间隔,但我从没有忘了它,大家也希望让它有个圆满结局,而不要成半截子工程。我多次表示:历史是常存的,历史读物是常青的,希望不至于落空。现在我兑现了诺言。留给今后编者和读者的话有三句:一要踏实编书,用心读书,学真知识,长真本事。二要掌握读历史书的方法,既要把人和事放在当时环境中分析,也不要被古人言行所牵引,做冷静的读书人。三是记住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凡书,必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套书不例外。能发现其中的局限和纰漏,也是会读书的表现。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心听无声的讲述,意观无形的演变,接受历史之梳的篦击,体验文化圣水的洗涤,完成一次人生的学问积累。

二○一五年一月

书评(媒体评论)

我当初写中国历史故事的动机只是想借着这些历史故事来试验通俗语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的历史故事实在丰富,内容也真有价值,有必要而且有可能用现代口语翻译或改写出来,让一般不大接触古文的读者也可以自由阅读。

——林汉达(语言学家、教育家)

编作者打算把我国历史,从古到今,编一套《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时代编一本,一共编十来本,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值得欢迎的计划。

——吴晗(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这部书念起来很顺口,读着就跟听故事一个样,所以不但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还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

——叶至善(出版家、编辑家)

在与这套书结缘以后,我从没有忘了它,同事们也希望它有个圆满结局。语言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一支画笔:历史是社会的镜子,也是一把梳子。这些都将在书中给读者实实在在的感受。

——雪岗(编辑家、通俗读物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汉故事(修订版)/中国历史故事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林汉达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23233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5060788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