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强所著的《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琴剑丛书》是对中国公安题材电影的作品和创作现象的研究,尝试着对这一概念做一个基本的界定,既是力图廓清对这类题材电影在认知和理解上的种种歧见和曲解,也可以看作是对这类电影研究的起点,以有助于对这一概念所指涉的作品和创作现象的研究确定一个较为清晰的范畴边界。
图书 | 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琴剑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宋强所著的《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琴剑丛书》是对中国公安题材电影的作品和创作现象的研究,尝试着对这一概念做一个基本的界定,既是力图廓清对这类题材电影在认知和理解上的种种歧见和曲解,也可以看作是对这类电影研究的起点,以有助于对这一概念所指涉的作品和创作现象的研究确定一个较为清晰的范畴边界。 内容推荐 宋强所著的《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琴剑丛书》是全国公安文联2014年度“琴剑丛书”之一。该著分为“创作论”“发展论”和“经典解读”三部分,其中,“创作论”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公安题材电影的一些创作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发展论”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时代变迁以及艺术思潮的嬗变,梳理并勾勒中国公安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和创作走向;“经典解读”选取中国公安题材电影在60多年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的部分经典影片进行比较研究和细读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创作论 第一章 关于“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的一般说明 第二章 题材与类型:两种分类方法的辨析 附:“十七年”时期中国公安题材电影中的一个独特类型 第三章 中国公安题材电影主题的确定与嬗变 第四章 娱乐性: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的一个相关话题 附:“暴力”及其在中国公安题材电影中的审美表现 第五章 侦破类型电影的强情节性 附:“悬念”在强情节构思中的位置和作用 第六章 公安题材电影的强动作性 第二部分 发展论 导语 第一章 初创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诞生与定位 附:《无形的战线》评析 第二章 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借鉴与探索 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公安题材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第三章 停滞期(20世纪60年代前期):完善与模式 第四章 萧条期(“文化大革命”10年):衰落与扭曲 附:《海霞》:时隔40年后的解读 第五章 恢复期(20世纪70年代后期):复苏与因袭 第六章 勃发期(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繁荣与变化 附:“伤痕”文艺浪潮中的中国公安题材电影 第七章 转型期(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机遇与挑战 第八章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公安题材电影 第九章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公安题材电影 第三部分 经典解读 一 《寂静的山林》:用惊险侦破样式讲反特故事 二 《冰山上的来客》:类型模式的超越与创造 三 《龙年警官》:真实再现生活与娱乐大众的有机结合 四 周晓文和他的“疯狂三部曲” 五 不同时代人民警察爱民主题的银幕呈现——《今天我休息》与《警察有约》之比较 六 警察英雄主题的悲壮变奏——《寻枪》与《疑案忠魂》之比较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当代公安题材电影研究/琴剑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宋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5886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3 |
出版时间 | 2015-04-01 |
首版时间 | 2015-04-01 |
印刷时间 | 201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 |
CIP核字 | 2015069662 |
中图分类号 | J9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