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狮城梦萦/胡曼荻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兼具严歌苓的感性与林达的理性,继《中国女孩》《美漂》之后,旅新座驾胡曼荻告诉你不一样的新加坡!

赤橙黄绿青蓝紫,热带的新加坡,色彩一年四季绚丽夺目。胡曼荻女士以此为《狮城梦萦》分部。作者以一位前中国女记者独特的视角,娓娓道出一个充盈异国情怀亦溢满华风的新加坡。本书是其旅居狮城时所留下的文字,畅谈了新加坡的法律、民风、中西交融的国家特征、与新加坡有关的人,以及个人在新加坡的所见所闻。为想要了解新加坡的朋友开了一扇门。

内容推荐

《狮城梦萦》是美籍华裔作家胡曼荻的散文集,里面收录了其旅居新加坡期间所写的散文。赤橙黄绿青蓝紫,热带的新加坡,色彩一年四季绚丽夺目,皆是斑斓。作者以一位前中国女记者独特的视角,娓娓道出一个充盈异国情怀亦溢满华风的新加坡。

目录

序一

序二

部一 文化·赤梦

 去国留怀

 文字

 溥瀚睿

 无话不谈

 洋腔多语

 中西合璧

 珍和女儿

 头发的困惑

 异味新加坡

 永远的中国人

部二 秩序·橙梦

 同悲共喜

 狮城官命

 慈享行动

 住在组屋

 食在巴刹

 卡之世界

 超市SALE

 金融骗子

 我在PROMOTION

 谁是新加坡人

部三 生活·黄梦

 猫

 浮华

 开斋节

 打耳洞

 泡酒吧

 首吃榴莲

 百万担忧

 人造圣诞

 而立嘉年华

 今天你读书了吗?

部四 移游·绿梦

 PR

 讳

 野猫

 移窝

 饺子宴

 奔波码头

 美元诱惑

 悲情画家

 年的艺韵

 祖国和国籍

部五 浮萍·青梦

 祈

 归

 承诺

 期待

 舞卡

 梦冬

 观影

 初晓吾书

 生死一线

 炽热融情

部六 女人·紫梦

 金莲

 露茜

 小龙女

 玫瑰浪漫

 房东老妪

 卓锦万代兰

 戴安娜的不安

 母亲节之康乃馨

试读章节

异味新加坡

在国内曾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中国青年对世界各国的喜欢程度调查排名的,文中说大多数中国青年最喜欢的国家第一是中国,第二便是新加坡,这要占到问卷回执的80%以上。到了新加坡后,想想国内青年也许不真的了解这个国家便无缘无故地喜欢上她,实在有些一厢情愿。感觉上新加坡并非像国内想的那么富裕和修养十足,这或许是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贵族的国家。不过新加坡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新加坡的华裔要占到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十多年来新加坡一直在开展讲华语运动,以李光耀的演说词解释是如果华裔只学英文愚不可及,因为那样他们会没有自信心和归属感。这是因为如果一个民族要借助非母语的东西来表达他们的思想,会没有认同感。

新加坡的华人大部分是福建人和广东人。我最初住的屋子房东便是福建客,家中的老婆婆起初是被人贩子卖到南洋的,后来便落地生根,在新加坡繁衍出几代来。新加坡人的先辈多是如此。也许狮城的历史因此似乎有些无从下笔。房东的儿子在学校学的历史书,都是泰国史、马来史,或中国史,新加坡史则很少讲。一般人在种族一栏中,多填华裔、马来西亚裔或是印尼。有时候想新加坡这个移民国家,和早期的美国有很多类似之处。也许是美国的袖珍版。

四种语言在这个国家通行。似乎是为了显示公平,新加坡电视机构英文和华文各有一个频道,马来文和印度泰米尔文则分享一个频道,不停地向不同的公众群传播着各种信息。新闻亦大相径庭。比如华文电视以中国的新闻为侧重,马来语则侧重马来西亚国内的新闻。诸如此类。因此普通的新加坡人都能讲两种以上的语言——英语和母语,能讲四五种语言或方言亦是家常便饭。

不过,新加坡的语言却不那么好听。英语的新加坡味让外国人初来时根本听不懂,加上一些怪怪的俚语词,让人简直有点一头雾水,颇为难受。华语说出来亦是台湾味、港味和福建味的综合体,听起来极度滑稽。据说新加坡的华语广播员多是从台湾或是大陆过来的,当地人能讲得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简直要众里寻他千万度。

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当地最热闹的新闻是菲佣案,接下来便是李光耀父子状告《国际先驱论坛报》一篇文章的作者。菲佣案在国内已经看过许多报道。不过在新加坡看到的是几个国会议员在电视中的辩论。执政党斥骂反对党借助此事来赢得菲律宾政府的支持,捞取政治资本。关于李光耀上庭之事,不知国内怎样报道,此间的传媒报道颇为有趣。

起因是《国际先驱论坛报》有一篇文章是评述新加坡的,其中提到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当时在担任新加坡第一副总理(后荣升为总理,这是后事,且不提),新加坡正在实行王朝统治。这一点激怒了李光耀,曾获得剑桥大学法学士的李资政自然很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便告上法庭,此李光耀、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和李显龙三人便轮番上庭取证,此事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至于李氏父子的法庭辉煌事,更是饶有兴味,但那是后话。

不过新加坡人每日行事匆匆,多是不在乎其他人事的,他们感谢李光耀,让新加坡在四十年由一个杂草丛生的小岛迅速发展成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却对政府各种税收的加重不满。一位当地朋友说,两年前他养一部车,每月的费用是三百多元,两年后却涨到两千多元。新加坡的停车场没有专人收费,有车之士必须从政府手中直接买停车卡,每停一处都需放一张停车付费卡在车上,很自觉。不过由此可见新加坡政府生财有道。

曾为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至今还保留着英国的遗风,汽车要靠左行驶便是一例。但是福建来的中国人后裔又在家中拜佛求神,房东家里供着佛龛,一到晚上,红灯鬼火的,很有些怪异。后来到过很多华人家中,发现很多人家如此。每逢初一或十五,他们还要上香,远比国内对神的虔诚和膜拜隆重。

街上的观音庙和教堂同街而设,一个香火浓重,一个圣歌袅袅,各行其道,常常在这个满眼是华人的国家感到疑惑,不知身在何处。

P32-34

序言

——胡曼荻的三言二拍

文/蒋子龙

许多年前西人到中国来可以写一部《西行漫记》,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人和钱,一峰接一峰行情和热情空前高涨地涌向美国,为什么不可以有一部《东行漫记》?不想这一壮举被旅美华裔女作家胡曼荻完成了。

书分五卷,第一站是新加坡,明明是向东走,最后却落脚在属于西方的美国。这就是圆形地球的妙处,闯来闯去都离不开一个圆。但圆跟圆不一样,谁的圆大,视野就开阔,经历也是财富。

美国是说不透的,这正是有关美国故事的魅力所在。因此美国是说不烦、说不厌的。美国梦不只是美国人在做,它似乎也是为其他国家的人所准备的。比如去美国寻梦的中国人无以计数,包括国内一些顶级明星,怀着奥斯卡情结一个个出出进进于好莱坞的梦幻世界,数十年过去了,他们可是寻到了美国梦?还是仍未进入梦境?抑或是美国根本无梦,即便有也已梦碎?且听胡曼荻一一道来。

因她在大陆的北方和南国都做过大报记者,锤炼了感觉和文字,书中有亲历亲为、眼见为实的真切与自信,有解梦和说梦者的从容与冷峻,再伴以女性独有的清灵与智趣,读来意象丰富,可感可信,不失为大梦时代的“三言二拍”。

2014年6月10日于天津

后记

这些文字,原本都已遗忘在南洋的一片汪洋里。很多时候,人的记忆会模糊,远久的旧事,被翻起时会觉得陌生。旧事似梦,如果当时没有写下来,狮城便只是一座城,自己曾是一名过客,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随着时间离得越来越远。有了文字,有了记载,赤道的炽热便时时冒出来,融开心中已经封存的记忆。

离开新加坡已经很多年,离开了,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每次回中国的时候,都在想又回到了亚洲,要不要去新加坡看看,还有些朋友,还有些回忆。总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游客,短短的游历似乎不合时宜,只好作罢。老丹总是说,他要和我一起回新加坡,住一段时间,寻找我当年的足迹。我只是笑笑,认可他的理论,要真正理解一座城池,不是走马观花地游奔,而是住下来,成为一名“城人”,慢慢在日常的琐碎中,琢磨着城市褪去的光环,便是一方土地,养着一方人。

在狮城的日子,是我刚刚出国,第一次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看看别人怎么活着,慢慢地自己和别人都成了同城人,故土反而越来越远,眼中没有新鲜,只有日子逝在指尖。总觉得那里不是自己的归宿,终于又漂到美国。安定下来,日子又不可思议地流走了许多。

长篇小说《美漂》出版后,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想读我更多的文字。新加坡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主题,笔下的南洋是一个年轻中国女孩踏过的异国风土。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没有开始用电脑,一支笔,一张白纸,黑白分明。当时中文打字的软件都不是很好用,不统一,有时打出来的文字,自己读得出,别人却无法解码,看着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符号。手写的东西,留下了,便有了印迹。后来打字变成了惯例,没有人再写在纸上了。时光就如此一日日改变着人们的习惯。

重新读这些文字,很奇怪为何很多的事都没有写,写下的东西却没有那么多印象。当时有几个好友,在那段流金岁月,花样年华,嘻嘻哈哈的日子,原本是很快乐,很有趣的,但文章似乎没有记录那些陈芝麻烂谷子,没有圣淘沙夜晚海边的听涛声,没有东海岸大道的疯跑,没有牛车水挤来挤去的喧闹,没有小印度城形形色色的面孔,没有那些植物园动物园的逍遥。那些日子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美国看到一档节目,映的是几个美国人到新加坡去租房子的过程。随着镜头,新加坡便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老丹特地录下来,问我,熟悉那些地方吗?熟悉又陌生。似曾相识,仔细看,原本自己也曾在那些大街小巷游走过。

每个人心中总有些青葱岁月的烦恼和忧郁,留在南洋的,便是一个中国女孩年轻的心路历程了。愿在读这些文字的文友们青春无悔,梦想难忘。

胡曼荻  2013—07—02于美国费城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与林达、严歌苓一样,都是华裔美籍女作家,共同点是有跨太平洋东西的生活经历,中西文化碰撞产生的灵感,文笔同样有女性的精微雅致;不同的是,林达偏重理性地介绍美国,严歌苓侧重文艺虚构,胡曼荻则知性感性交融,文如泉涌不拘时空。

——鄢烈山(当代著名杂文家、时评家、《南方周末》时评专栏作家)

从中国到新加坡,从新加坡到美国,胡曼荻勇敢走过大半个地球,使她视野大为开阔。曾经的记者生涯,令她对新环境、新世相、新人新事倍加敏感,禁不住写下“所经所历所观所看所闻所思”。丰富的经见,浅或深,风或雪,眼前或天边,遗落或铭记,有喜有愁,有悲有乐,五味俱浓。无论散文或小说,都是她想与读者分享的心语魂音。

——孟伟哉(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

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日常生活。在八卦、段子、小品、肥皂剧时刻弱化着人们智力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有思考、有见识、有真情而又细腻婉约的文字,来滋润我们的生活与灵魂。这是我读过的有关异域生活最有特色的文学作品

——阎真(当代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狮城梦萦/胡曼荻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曼荻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1561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2015073268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