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秋安/儿童文学阳光书吧
内容
编辑推荐

《秋安》是“90后”作家高源写的一部成长小说。里面讲述了几个少年,一个是安苹,一个是秋水,一个是周泉生,还有一个是李籽——这四个少年中,安苹最小,是小学生,其他三个都比她大五六岁,属于中学生。高源在讲述他们的成长之时,交叉叙述,没有像一般成长小说那样,从一个主人公的视角来进行单一的线性叙事,所以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来理解小说。

内容推荐

《秋安》是“90后”作家高源写的一个八万字的中长篇。

秋水,安苹,周泉生。

三个孩子年纪、性格、爱好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却相遇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段时光,走在同一条成长的路上。

成长之路,总是有笑有泪,有对有错,还好他们不是独自前行,爱他们以及他们爱的人有很多很多。

孩子们成长的路延伸向未知的远方,这个关于温情、梦想和青春的故事即将开始……

目录

序 书写美好的成长 谭旭东

第一章

 安苹桃花

第二章

 泉生梧桐

第三章

 秋水蓝眉

第四章

 秋水沙眼

第五童

 安苹雪人

第六童

 泉生围巾

第七章

 秋水绿藤

后记 事若求全何所乐 高源

试读章节

第二次去周老师家,开门的是个挺高的哥哥,眉目和师母极为相似,清秀友善。

他问了我的名字,然后领我去书房,周老师送我一套毛笔,卷笔的竹帘,一瓶一得阁墨汁和一盒十二色马利牌中国画颜料。

“这是我儿子,周泉生。”周老师指着那个哥哥说。

“泉生哥哥。”我仰着脸叫。

“呵呵,以后谁敢欺负你,告诉我,我去给你报仇。”周泉生拍着我的肩膀说。

周老师皱着眉头说:“小子,你别欺负人家就行!”

从此我拥有了一个承诺会为我打抱不平的哥哥。他比我大五岁,不胖不瘦,高我一头。亲戚中,我有四个堂哥和三个表哥,都跟我不太亲,见面无话可说,没有耐心陪我玩。而这个与我非亲非故的男生,却用后来几年的陪伴让我懂得“哥哥”这个词的含义,成为对我最重要的人之一。

我开始画第二张花鸟白描,还是荷花和翠鸟。周老师依旧两个小时不管不问,等我画好才为我修改。他几乎只动笔,不说话,我站在旁边认真地看,久而久之便懂得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后来我陆陆续续画过梅花、万寿菊、芭蕉、牡丹、蒲公英、麻雀、锦鸡、鸳鸯、鹦鹉、鹭鸶,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草叶、果实。自然界中的花鸟这样美好、干净、自由,我沉迷其中,获得安静、清新、轻松。这种亲近自然、与世隔绝的幸福感,总让我想起藏在桃花树林里的生日。这些,都是我的秘密,我的幸运,让我在烦躁时得到休憩和庇护。

每次画到鸟的眼睛,我都觉得它在看我。每次完成一朵花,我都仿佛看到它欣然盛开,散发芳香。所以即使画得辛苦,我也心甘情愿。

画室里的学生不多,各干各的,很少交谈。周老师偶尔会抽出某个学生特别优秀的画,铺在木地板上让大家学习。爸爸来接我时看到展示的佳作,不经意地说:“苹苹,好好学,哪天让老师把你的画也这样展览。”

爸爸的话扎根在我心里,我暗暗决心要让他看到这么一天。

第二年春天,周老师决定带学生外出写生,地点就是我过生日时去的桃园。这主意肯定是爸爸出的,他闲下来时就爱东跑西逛,找到好玩的就呼朋唤友一起分享。

泉生哥哥不画画,却也跟着去,权当春游。车上我和哥哥挨着坐,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他穿白色连帽套头卫衣和黑色运动裤,脖子上挂着沉甸甸的相机。那时他的近视度数不深,没戴眼镜。他能敏锐地感知到微小的趣味,爆发出短促畅快的笑——突如其来的笑声像一个深深的咳嗽——同时幼稚地咧着嘴;然而一旦板起脸,就瞬间变老,有点儿成熟干练,冷冷的,酷酷的。

因为无聊,我悄悄观察着他搭在膝上的手。那是一双漂亮的手,瘦瘦的,手指修长,手背上的血管微微凸起,像……像一幅工笔画。一个男孩竟有这样优雅的手,我忍不住想多看几眼,心里泛起酸酸的羡慕。

“安苹,在我家学画开心吗?”他倾着身子低下头问。

“开心呀。”

“除了画画你还喜欢什么?”

这还真是个问题。我沉思一会儿答道:“苹果。”

这时正巧车猛地一颠,他还没来得及笑就一头撞在车窗玻璃上,龇牙咧嘴揉了半天。P10-12

序言

读到高源的作品,是三年前,当时她还是高中生,我主编的一套书里选了她的作品。认识高源这个人,是去年,当时我在科普出版社主编一套低碳科学童话,组织一批作家开了一个笔会。陈曦约她来一起吃饭,那一次还有潘云贵、李唐和蒉意等几位“90后”,言谈中,知道高源已经考进了北师大读书。

高源的新浪微博名为“蜜蜂听雪”,很有诗意,她只是安静地关注我,很少和我互动,但我知道她在点赞我的一些文字,让我很受感动。《秋安》是她写的一个八万字的中长篇。我读了,觉得它算是典型的成长小说。里面讲述了几个少年,一个是安苹,一个是秋水,一个是周泉生,还有一个是李籽——这四个少年中,安苹最小,是小学生,其他三个都比她大五六岁,属于中学生。而且这个小说里,秋水是主角,写得最好。其次,是安苹和周泉生。好像安苹、周泉生、李籽这三位的出现是为了突出秋水,也好像他们之间是互相映衬,但高源在讲述他们的成长之时,是很用心的,交叉叙述,没有像一般成长小说那样,从一个主人公的视角来进行单一的线性叙事,所以读起来,觉得很有意思,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来理解小说。小说开头是从安苹这个八岁女孩子的视角入手的,她到周泉生家跟着他爸爸学绘画;然后又转换到周泉生的视角,他和秋水、李籽的认识,是因为文学社的缘故;接着又转换到了秋水的视角,她的文笔很好,在文学社里赢得了李籽的特别关注。后面又是他们三个人不断转换,到了结尾是秋水的视角……这种转换很有艺术性,细读的话,就能发现作者是一个鬼精灵,她不但想把少年的生活立体化地展示出来,而且还想从不同少年的内心来探求成长的秘密,甚至是青春期的朦胧情愫。

《秋安》里也写到了成年人,他们是安苹的爸爸、妈妈,周泉生的父亲,还有秋水的妈妈。其中,用笔最多的是安苹的爸爸——高中数学老师安子默,他也是秋水的数学老师,给予了秋水悉心的指导和关怀,同时也让缺乏父爱的秋水有了情感的依赖。但很赞的是,这几个成年人写得也比较立体,安子默是一位很有魅力、也很负责任的数学老师,还是一位称职的父亲。而周泉生的父亲是一位画家,很有性格,不追求世俗的东西,对艺术极其坚持。秋水的妈妈虽然在婚姻上不完美,但她很有独立性,也没有放任孩子,对女儿也尽可能地给予了关心……不论他们的性格特征也好,还是成年人世界的复杂性也好,高源很巧妙地通过几个孩子的视角给予了表现。

值得欣慰的是,《秋安》里的语调很好,语感也很流畅,文字有些沉静,但生命的质感很丰厚,少年的心灵灵动而富有辐射性,他们有一点点叛逆,但更多的是好奇、向往、努力与憧憬。高源告诉我,这是她十九岁的时候写的,也就是说,这可能是她高考结束后写出来的。十九岁时的文字是青涩的,但也是最鲜绿和饱满的。《秋安》写出了少年的内宇宙,也写出了成长的诗意;《秋安》展示了少年的智慧,也表现了新一代生命的力量。

现在,会写作的“90后”作家越来越多,高源只是其中的一个。但高源出手不凡,一本《秋安》足以让我感到振奋,也让读者刮目相看!

2014年年关匆匆写就

后记

从一开始我就在逃避写后记这件事,关于这部小说,我实在没有多余的话可讲。小说与散文不同,对我来说,散文与真切的记忆有关,随时提起都可以亲近如初;小说则以虚构为主,脱离那个世界太久,我怕是已经回不去了。现在重提笔下的^——秋水、安苹、泉生、安子默——好像都是上辈子的事了。他们早已挣脱我的牵制,继续活在他们诞生的地方。真好,也真悲伤——他们的喜怒哀乐、离别重逢和赤裸裸的缺憾,都不归我管了。我相信宇宙中有许多个世界,深夜梦到的也算,小说虚构的也算,白日幻想的也算。他们在另一个世界。

可惜最后还是没能躲过后记,今天就得给编辑交差了。鼓励我的人有很多,多到无法列举,在这里表达感恩,大概是最合适的。

在所谓的文学道路上走到这里,纯属巧合。我从不觉得文学是一项事业,因此也不觉得应该为之奋斗。这不是偷懒,而是顺其自然。有人认为作家是一种职业,写作无外乎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我无意说服这些人,但也绝不会被这些人说服。无话可说时没必要扯废话,真正需要表达时压抑也是徒劳。正如里尔克所言:“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中学时的某一天我发现,是的,如果不写,我会死的。就这样我开始写,为了发泄,为了让自己舒服。最初写在日记本上,只给自己看。后来写得多了,被更多人看到。仅此而已。我不会刻意“为哪些人”而写——我感觉写东西是我自己的事。

《秋安》像是一场散漫的马拉松,从十九岁完成初稿,到二十一岁敲定终稿,我慢条斯理地跑着,就像往常在操场一样。曾经有陌生人在跑道上拦住我问道:“你怎么跑得这么慢?”我笑着说:“我就是这样的呀。”说完继续慢慢跑开。

要选择哪条路,要跑到哪里去,我确实没有想清楚。其实扔硬币决定也很好。去年做实习老师的时候,我这样向学生介绍自己:“我是一个奇怪的人。”又这样结束了演讲:“就说这么多吧,好像已经太多了。”

持续地纠结,越来越固执,也在无奈中尝试过妥协……经过将近两年断断续续的修补,最终我能呈现给你们的,却也只是这个幼稚得令我感到羞愧的东西。我忐忑,甚至不愿让你们看到它。说不定,这篇后记都比正文吸引人。不完美,是这个世界的通病,我总觉得自己病人膏肓。回过头看以前的文字,我时常想起“惨不忍睹”这个词。唯一的安慰是,原有的感动依然强烈,旧时光里的天真依然动人。这样多好:我的世界观和审美经历剧变,而那颗赤子之心得以永存。

事到如今,我也只能说:事若求全何所乐。

写到这儿,抬起头来。外面很亮,都是雪。  2015年1月28日于洛阳家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秋安/儿童文学阳光书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23059
开本 32开
页数 1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5067453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