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兰之歌(西方正典)
内容
编辑推荐

骑士文学的浪漫情调由于与基督教的彼岸理想相结合而显得格外动人,那些勇敢、虔诚和纯情的骑士们,终因其高尚的品德而获得了灵魂的永生。在佚名编著的《罗兰之歌》中,当高傲而威猛的罗兰伯爵终于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时,他头枕着查理曼大帝所赐的宝剑,面向被外人所占领的西班牙而死,表现出坚贞不屈的精神。

内容推荐

佚名编著的《罗兰之歌》是法国英雄史诗的代表作品,也是法国文学的开卷之作。一般认为产生时间在1066年到1096年之间,编写者是在诗歌最后一行中提到的杜洛杜斯。全诗共291节,4002行,叙述了查理大帝征战多年后班师回朝,由罗兰率领的后军因叛徒加纳隆的出卖而全军覆没,查理大帝为罗兰报仇并审判了加纳隆。作品塑造了忠诚的罗兰、睿智的奥里维、狡猾的加纳隆等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带有强烈的时代烙印,虽然是中世纪的作品,但在今天看来依然卓越不凡。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七十六

那边是异教徒埃斯杜尔冈,

还有他的战友埃斯特拉马林。

都是十足的坏蛋和叛逆。

马西勒说:“两位大臣请过来!

你们去龙塞沃的隘道口,

给我的军队带路。”

两人回答:“听候大王调遣!

我们也可出击奥里维和罗兰,

十二太保命在旦夕。

我们的剑又亮又锋利,

染上了鲜血只会更美丽。

法国人死了,查理伤心。

祖辈的土地将会呈献在大王面前。

下令吧,大王,您会看到

我们将把皇帝献上。”

七十七

塞维利亚的马加里疾步走过来,

他占有的土地远至卡兹马兰。

他美如冠玉,女人都对他献唱。

个个见了他眉飞色舞,

个个见了他笑逐颜开。

哪个异教徒都不及他英武。

他走到人群中声音比谁都高,

对国王说:“大王不必惊慌!

我去龙塞沃把罗兰杀了,

奥里维也救不了他的命。

十二太保会跟着一起送死。

看我的金柄宝剑,

是普里姆酋长送我的礼物。

我答应它会被鲜血染红。

法国人死了,法兰西蒙受耻辱。

白发苍苍的老查理,

从此没有一天不难过和发火。

不到一年我们会占领法国,

进驻在圣德尼的城郭。”

异教王深深鞠了一躬。

七十八

那边来了莫尼格的切尔奴伯,

他的长发飘垂到地;

比四头驭货的骡子还重的担子,

他挑起来轻而易举。

据说他当领主的土地上,

太阳不发光,麦子不成长,

雨水不下落,露水不结珠;

石头块块发黑。

有人说那里住着魔鬼。

切尔奴伯说:“我在腰间挂上青锋,

将在龙塞沃染得红彤彤。

若在路上遇见英勇的罗兰,  不向他进攻就不值得信任。

我的剑将压倒朵兰剑,

法国人死了,法国将荒芜一片。”

表过忠心后,十二员大将聚在一起,

率领十万撒拉逊人,

内心燃烧战斗的欲望,匆匆忙忙

到松林下提枪披挂。

七十九

异教徒穿上撒拉逊铠甲,

多数是里外三层。

他们戴上坚固的萨拉戈萨头盔,

佩带维也纳钢制的宝剑,

手执美丽的盾牌、瓦朗斯长矛,

还有白色、蓝色和朱红色的军旗,

他们骑的不是骡子和仪仗马,

而是战马神驹,列队前进密密匝匝。

天空无云,阳光灿烂,

一副副盔甲像一团团火焰,

千支军号齐鸣,更加雄伟壮阔。

嚣声传至远方,法国人也听到了。

奥里维说:“阁下,我相信

我们要跟撒拉逊人大战一场。”

罗兰回答:“让上帝成全我们吧!

为了国王我们应该在这里停下。

藩臣必须为君王分忧,

不怕烈日严寒,

不怕忍饥挨饿。

人人都要奋勇杀敌,

不让别人对着我们唱哀歌!

异教徒走邪道,基督徒为正义。

我发誓以身作则。”

八十

奥里维登上一座山头。

他凝视右边长草的山谷,

看到异教徒军队过来,

立即招呼他的战友罗兰:

“西班牙那边人声喧哗,

数不尽的闪光铠甲,烈焰头盔!

法国人会遭他们的毒手。

加纳隆这个骗子叛徒,他早知内情,

在皇帝面前指名点我们。”

罗兰伯爵说:“奥里维,住口,

不许你对我的继父说三道四。”

八十一

奥里维登上一座山头。

西班牙境内撒拉逊人的动静,

全都一览无遗。

他们的镶金宝石盔,

红盾牌,红铠甲,

高举的长矛旗帜都闪闪发光。  一队连着一队排山倒海,

多得数也数不过来。

他心里乱作一团,

飞速奔下山冈,

见了同胞把一切如实报告。

P57-62

序言

以帝王将相武功为内容的叙事诗,在欧洲称为纪功歌,与《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一样,起初是游吟诗人在深宅大院、通衢大道吟唱的歌谣,后来才编写成书。一般来说创作年代不确切,故事内容与史实颇不一致,作者的身份也很难弄清楚。

法国欧洲中世纪历史学家约瑟夫·贝蒂埃(1864—1938)说:“提到《罗兰之歌》,就像提到品达的《特尔斐皮西亚颂歌》或亚里士多德的《诗论》,即使有了第一千零一版,也会再发行第一千零二版,自有文人才子读了觉得,若不是第一版,也是第九百九十版更为可取。”

罗兰的传奇在游吟诗人口中吟唱了一百多年。在十一世纪出现了最初的抄本。现存主要的有法兰西、英格兰、意大利、尼德兰、日耳曼、威尔士、斯堪的纳维亚等文字写成的八种版本。历代评论家一致认为牛津收藏的一种抄本,其价值超过其他各版的总和。牛津抄本以盎格鲁一诺曼语写成,共四千零二行,包括学者根据其他抄本校订后补上的四行。每行有十个音节,每节内句数不等,同一节内每句句尾用半谐音一韵到底。根据安德莱·布尔日的研究,成书年代约在一〇八七年到一〇九五年之间。各个抄本原来都没有名称,在十九世纪后先后付梓,毫无例外地都用了《罗兰之歌》这个书名。

牛津抄本的最后一句是:“杜洛杜斯叙述的故事到此为止。”一般认为杜洛杜斯不是《罗兰之歌》的编撰者,便是抄录者。至于谁是杜洛杜斯,历来没有一个肯定的、具有说服力的、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法。在那个时期的法国历史上,可以与杜洛杜斯这个名字沾边的有古龙勃的杜洛杜斯、安韦尔默的杜洛杜斯、费康的杜洛杜斯。由于《罗兰之歌》最初流传于法国北方诺曼底地区,所以费康的杜洛杜斯被认为最有可能是那位杜洛杜斯。他是征服者威廉的侄子,起先在费康的三圣寺当修士,随同威廉国王参加过一。六六年的黑斯廷斯战役,后来又在彼得博罗当本堂神甫,所以也称彼得博罗的杜洛杜斯。不管是哪个杜洛杜斯,从他在《罗兰之歌》中留下的印记来看,显然是一位受过良好拉丁教育的僧侣,既潜心教义,也崇尚武道。查理曼的英武神威,奥里维的睿智明理,罗兰的勇敢慷慨,都是他崇尚景仰的品质。

牛津抄本在一八三七年由法朗西斯克·米歇尔(1830或1833—1905)第一次出版。后经历代专家勘误匡正,渐趋完善。这部汉译本是根据牛津版校订本译成的。

查理一世(742—814),或称查理大帝、查理曼,是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三世)的儿子。七六八年继承王位,后来通过征略逐渐成为伦巴德人、托斯卡纳人、萨克森人的国王。八oo年受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当上西方皇帝,统治疆域包括除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全部欧洲,是罗马帝国后的又一大帝国。查理曼是中世纪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主张与罗马教廷合作,促进教会改革,奠定基督教统一的基础。

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以查理皇帝为代表的基督教国家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不时发生战争。七七八年,查理曼攻下西班牙潘普洛纳,撒拉逊人要求讲和,并献上几名人质。查理曼随后南下进攻萨拉戈萨。萨拉戈萨深沟高垒,固守不降。查理曼围困了两个多月,毫无进展,又听到后方萨克森人叛乱,带了军队和人质撤退。其实,这是查理曼远征中的一次挫折,但在他生前法国纪年史缄口不谈这件事。

只是到了八二九年,《皇家纪事》提到查理曼那次在七七八年带领他的大队人马抵达比利牛斯山,为了抄近路借道位于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龙塞沃。八月十五日,经过山石峥嵘的峡谷时遭到伏击。山区的加斯科涅武装人员从山坡直冲而下,朝着他们猛扑过去。法兰克人长途跋涉,又带了笨重的战利品,行动非常迟钝,只有招架之功。加斯科涅人掠夺了大量财物后呼啸而去。查理曼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和行踪,没有也不可能报复。他们或许就是一股盗匪,其中可能有作为内线的法兰克人,但是肯定没有撒拉逊人。显然这是一次没有政治目的的抢劫行为,因为在这事以后加斯科涅人没有反叛事件,阿基坦人继续效忠查理曼,萨克森人的叛乱也不见蔓延。查理曼在这次袭击中失去了几位重要人物,其中有御厨总监艾吉哈尔德、宫廷伯爵安塞姆、布列塔尼边区总督罗兰。

从九世纪开始流传查理大帝和他的勇将罗兰的事迹。口头文学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那时候,封建社会的发展与等级制度的确立,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地中海一带争夺加剧,民间传说中掺人了当时的政治社会内容和宗教神秘色彩。罗兰的故事逐渐变成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大规模长期圣战中的一个重要篇章。后世人确实常用神奇的语言,把一则平凡的逸事渲染成了一篇辉煌的传奇。

《罗兰之歌》是法国文学的开卷之作,并不是说在此以前法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文学作品。在九至十一世纪之间有《圣女欧拉丽的颂歌》《耶稣受难》《圣勒日》《圣阿莱克西》等,从题目便可看出这是一些表彰基督教圣徒的道德圣行的作品,语言贫乏,牵强附会,虽然是以韵文写成,但是通篇说教,谈不上文学价值。

在牛津抄本产生之时,法国通俗语言有了很大发展,其结构、形式和词汇已经能够承受长篇叙事的分量。在《罗兰之歌》中可以看到大量并列句,简单的形象和隐喻,人物的心理和意图描写,还有民歌中常见的复叠和夸张。随着各地区文化的传播,宗教斗争激发的宗教热忱,这部叙述七七八年龙塞沃悲剧的纪功歌,更多反映的却是十一、十二世纪的时代精神和特征。今天读到的《罗兰之歌》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冲突。一、两个世界、两种文明、两种宗教的冲突。二、领主与藩臣的冲突。领主供养和保护藩臣,藩臣向领主效忠,以死相保。一名藩臣可以同时效忠几名领主;也可既是一名领主的藩臣,又是另外藩臣的领主。三、藩臣与藩臣之间的冲突。好藩臣忠诚、英勇、磊落,坏藩臣不忠、怯懦、阴险。这些道德行为的准则在当时是明确的,对待上帝诚惶诚恐的基督徒心灵中容不得半点怀疑。

关于两教圣战的历史,基督教有基督教的写法,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写法,水火不相容。《罗兰之歌》属于基督教的写法。当西方国家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以后,一切其他信仰在他们眼中都是异端邪说,一切抱其他信仰的人都是异教徒,里面不仅有阿拉伯人,还包括斯拉夫人、匈牙利人、鞑靼人等。圣战中要勇往直前,把异教徒赶尽杀绝是基督徒的天职,杀敌可以作为补赎,信仰上帝的人战无不胜,为教而殉死者灵魂升人天堂。当作者怀着一片虔诚刻意描写这些价值观的同时,也暴露了基督教狂热、偏执和残忍的一面。

法国史学家保尔·彭古尔有一部著作,书名很有意思:《纪功歌是不是种族主义作品?》。以《罗兰之歌》来说,似乎还不能算,但是从中也可看出一切以信仰画线,区分敌我的是宗教,还不是种族和肤色。撒拉逊人一旦改宗,皈依了基督教,就拥有基督徒的一切权利。

其实,作者对伊斯兰教口诛笔伐,却对它的教义和仪式表现了相当的无知。完全以基督教的模式来想象: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伊斯兰教同样有三位一体:穆罕默德、泰瓦干、阿卜林;从不供奉神像的撒拉逊人同样在地室进行偶像崇拜;政教合一的教权政体同样也有十二员大将,以此与查理曼的十二太保相对应;军队中同样的武装、同样的战斗方阵;甚至撒拉逊王在狠狠诅咒查理曼时,同样用“douce France”(douce有“可爱”、“气候温和”的意思,考虑其含义,本书中译为“富饶的法兰西”,显然这词只用在褒义上)。

自古以来,各个民族的发展绝不是平衡的,同一个民族的演变也不是直线状的。可是只是到了近代,人们才慢慢明白了这个事实,发现世界是多极的、立体的,不该囿于自己精神与行动上的束缚,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用扁平的目光看事物。实际上大千世界万象纷纭,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恐怕是事物发展中的永恒存在。

《罗兰之歌》是欧洲中世纪的一部伟大史诗,浑厚质朴。有人赞誉说它有荷马宽阔流动的优美,但丁豪放有力的笔致。这毕竟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作品,有中世纪的种种特点。若用历史观点阅读,今天的读者依然会认为这是一部卓越不凡的大作。

马振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兰之歌(西方正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佚名
译者 马振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51414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1062525
中图分类号 I565.2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9
15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