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避水台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年轻有为的商业才俊,《避水台》作者徐马楼将视野探入现代物质文明冲击下的黄河滩区,关注这里发生的情感、人伦和精神蜕变,对于重构当代乡土中国文明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无论物质文明走多远,人类总是需要文学的,需要像作者那样绑紧灵魂的贴地飞行者。

内容推荐

纵观这部关于故乡黄河滩区的小说集《避水台》,各个篇目之间存在着文本互涉现象,使文本内部和文本之间独具连续性和整体感,增进了该文集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来自黄河滩区的徐马楼,带着他独特的故事,独特的感悟,独特的色彩,和陌生的冲击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为之喜,为之痛,为之忧,为之思。

目录

河自今日流

河岸

十号街坊

末日与遗失物

风中少年

试读章节

依原计划出发的头一天晚上,传来了拉炭的好消息。村后头耿付安家二小开军绿卡车回村了。这意味着,若乘上二小的车,当天就可以到矿上,路上至少省下三天。于是一丢下饭碗,大家纷纷去十字街上的供销社赊瓶老白干、二两猪头肉,赶往耿付安家。罩着帆布篷的军绿卡车当街停放,威武神气,大铁家伙几乎把街道霸去三分之二。车上车下早挤满了花花绿绿的孩子,喊声震天,形同过年。耿付安家院里外全是人,生人熟人,本村外村的,除去看热闹的,来人的目的大家心知肚明。二小躲进堂屋赌气不露头,耿付安倒是八面光,从堂屋出来乐呵呵地说:“都回吧,二小明天走不假,车上统共耳刮子大片地方,也装不完咱徐楼村的炭车子。二小来前都有人定下了,一会儿大队小队干部都来我这,头几天才开过会,今年上冻早,挖河任务紧,不让去拉炭,别弄不好都走不成喽,回吧!酒和肉想留下就留,呵呵!等会儿招呼队里的干部兴许用得上。”多说无用.人群如潮水般悻悻退出,去供销社退酒退肉。

徐楼村位于黄河滩区,紧靠大堤,为方圆十里最大的村落,大明朝自山西顺黄河漂来的徐氏最早迁居此地,命名徐楼村。此时徐楼村已徒留其名,解放前占七成以上田亩的徐姓大户被土改,杀剐一批,逃窜一批,家产充公,倒是同样从山西迁来的长工耿姓快速繁衍,占了全村近两干人里的八成,余下两成被高、杨、肖、王四姓均分,气候未成。村靠黄河大堤过近,洪灾袭扰频仍,故村东建有硕大避水台,凡遇洪水,避水台即变身诺亚方舟,供干百人生活躲避,大队部、学校、马厩、祠堂等要紧所在全建于此。秋冬农闲季节,滩区人去几百里外的太行山矿区拉炭蔚然成风,究其根源,恰为徐楼村首创。

耿付安家老二自小英武俊朗,几年前百里挑一入的伍,在安阳当汽车兵。有一年空车过黄河出任务,国道离徐楼村仅二十几里,时间刚好宽裕可以回趟家,二小自小脑子活性,就盘算给家里捎点什么。他平时私攒下些方木,得知安阳矿上缺木料,出发前便拿木料到矿上换了一大车炭。途中车下国道,过大堤轰隆隆地进村,把炭卸在了家门口的大街上,像座小山。开始耿付安紧张不安,怕二小违反部队政策担责任,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大炭堆。二小卸完炭把车开到村西头的堤下河边,用大水桶把车里里外外浇洗干净后,立马上路,留下耿付安围着煤炭块子转圈皱眉头。第二天,耿付安放出炭价钱比堤外乡供销社一斤低两分的消息,不到半天就被周边各生产队派马车拉完了,耿付安获利丰厚。他留下最后两千斤自用,那一冬烧得暖意浓浓,红红火火。艳羡者便思付怎能也沾点这类便宜,像那句老话“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食夜草不肥”说的一样。姓杨的光棍汉四秃子多次声称也能拉来炭,还言之凿凿,出村过大堤往正西二十八里上国道,沿国道一路斜着往西北二百七十里,下国道再往正西过俩大坡约三十里就到矿上,都是好路,炭堆得比咱这大堤还得高,黑压压一片。大多数人闻听四秃子高论后都不屑一顾,挖苦道,队里那头母牛是你吹死的吧,还嫌头秃得不够啊。四秃子说到做到,当年队里收完秋,种上麦,他纠集几个青年,偷偷拉着车子带着车笆出发了。四秃子没有食言。半个多月后,他面呈屎黄色,带着小青年们拉回两车炭来。此举狠狠抽了村人一个耳刮子。打此,滩区里跟着四秃子拉炭的人排成了行,浩荡的拉炭大军翻过大堤,向着西北太行山区高歌猛进。并非滩区无炭可卖,乡供销社门口大院里年年都有几座小煤山。只是价钱骇人听闻。滩区人不惜力,拉回来的炭除了自己家里过冬烧火取暖,多余部分便宜卖给乡邻,可谓一举多得。四秃子的创举让滩区人幡然醒悟:寒冬腊月竟还可以暖意浓浓。至于四秃子怎样办成这事的,传言较多,比较接近真相的可能跟他当年在安阳住监狱有关。四秃子在乡里偷看中学女教师如厕被抓现形,女教师恰巧是乡干部的秘密相好,当然不依不饶。四秃子以流氓罪论处,被捆着游了好几条街,最后在安阳地区监狱服刑。此事一度在滩区盛传,当然主角并非无辜的四秃子,而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乡里某干部。据说由于监狱伙食紧张,四秃子本身也没犯什么罪,提前被赶出来,他瞎摸几百里奇迹般地回到了滩区。当然,此事从未经他亲口证实。P4-6

序言

乡土故事,少年情怀,是文学永恒的土壤和主题。它不但是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也是一个人想象力和文学创作激情的原动力。徐马楼奉献在这里的六部小说,让我清晰地窥见故乡在他心中的魅力和魔力。我出生、成长于豫西南一片小小平原里.码头、船桅、长街,绿油油的麦浪,金黄的谷地,蟋蟀和蝈蝈动听的鸣叫……这是故乡在我记忆里的印象,我完全不知道黄河滩区的情景,不知道那里的人们怎样生活,有着怎样的风俗和历史。是徐马楼的小说把我带进这片陌生的土地,让黄河滩区在我眼前变成活生生的人间景象,使这里的历史成为生动的人世风云。孤岛似的避水台,是徐马楼记忆中家园的象征;黄河,是他心中敬畏的亲人,它的慈爱让人感动,它的无情让人恐惧,它的恩泽使,生灵繁衍,它的无常使滩区这片土地充满了神性。这里的人,与黄河有着无法想象的亲密,他们的生死、情爱,折射出黄河波澜的沉浑与诡谲,它们不仅是徐马楼讲述的故事背景,也是这些故事的血肉。

作为一个初入文坛的作者.他的文学观是我所赞赏的,他选择的写作路子我认为是正确的。他抓住了对于写作者来说至关重要的两点:人性的视角,个人的命运。这使他从开始写作就能够站在文学的层面去思考生活、解构乡土,避免了社会变迁、历史风云的宏大叙事,意识形态与道德评判思考。故乡历史的真实性只能用个人的悲欢离合来呈现,亮子与二妮,索子与小兰,秀秀与船夫二小,这几对人物的爱情故事因乡土原生态的质朴而感人,也因愚昧、执拗的乡风而令人感叹,爱情的悲剧没有削弱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僻陋的乡风也没有让人痛恨,在乡土历史上发生的悲壮、苍凉的故事恰恰是我们对家园缅怀的记忆亮点,它们是乡土魅力的所在。黄水泛滥,贫困饥饿,人性的压抑,乡土上的芸芸众生(亮子、陈天佑、五个少年伙伴)在苦难中展现出他们的坚强、乐观、追求和智慧,他们与命运拼搏的过程构成了乡土的历史。苦难于是成为家园记忆的符号,后辈的精神财富,文学的想象与重构的发酵剂。对故乡人物的重塑,对家园的寻觅与再创.构成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应当说,徐马楼讲故事的能力显现了他写小说的潜质。感性的叙事,丰富的人物形象,不急不火的叙事节奏,并不刻意突出但却能够用心用意铺垫的乡土文化氛围,使他的小说具有一定的文学档位。以我的阅读习惯,我觉得他应当在结构上再下一点工夫,尤其接近结尾的时候,要更耐心些,更精心地想想。还有一点,叙事的笔触不够集中,影响了作品的感染力。这是一般作者常有的毛病。被乡土丰富的人物、故事所激动,总想把记忆、传说、虚拟中令他感动的细节全部奉献出来,不知道珍惜手头的材料,使原本感人的情节淹没在纷沓的枝蔓中。对于一个初写小说的人,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徐马楼的创作刚刚开始,有理由期待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从故乡出发,构建出自己的文学世界。

2014年8月1日于伏牛山

书评(媒体评论)

来自黄河滩区的徐马楼,带着他独特的故事,独特的感悟,独特的色彩,和陌生的冲击力,走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为之喜,为之痛,为之忧,为之思。[小说家鲍十]

作为年轻有为的商业才俊,作者将视野探入现代物质文明冲击下的黄河滩区,关注这里发生的情感、人伦和精神蜕变,对于重构当代乡土中国文明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无论物质文明走多远,人类总是需要文学的,需要像作者那样绑紧灵魂的贴地飞行者。[出版人杨葵]

纵观这部关于故乡黄河滩区的小说集,各个篇目之间存在着文本互涉现象,使文本内部和文本之间独具连续性和整体感,增进了该文集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评论家周志强]

“我深知自己的写作水平低洼,恰如堤内的滩地,而文学的殿堂像高企的大堤,翻出堤外并非易事……”这是徐马楼所言。读了他的小说之后,我想说的话恰恰与之相反:真正的好小说正如堤内的滩地,由破堤而出的大河之水冲击沉淀而成,厚朴肥沃,养育万千。徐马楼的小说忠直,沉重,激荡,酷烈,带着黄河泥沙俱下的气势和浩浩汤汤的气息,再经由时间的酝酿和他的赤子之心的锻打,我相信他的滩地一定会有更丰硕的收获。[小说家乔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避水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马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4347
开本 32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2015016413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