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冰湖/北纬48°动物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由陈彦斌著的《冰湖》收录了15篇发生在黑龙江边的精彩短篇动物故事。在北纬48°的黑龙江边,那里的渔夫要与他们的猎物——上百斤的大鱼搏斗,还要与瞬间封冻的大自然斗争;那里的水獭要躲过“偷鱼贼”狐狸,还要防着猎狗与猎人;那里的大鲇鱼要与河鳖战斗,还要防着撞到渔夫的网上……

内容推荐

由陈彦斌著的《冰湖》讲述的是:已经过了冬至,寒冷的兴凯湖湖面上一条船也没有,可柏树奎父子依旧乘着夜色绕过了关卡,划着破旧的木船下了湖。他们为何要冒着随时会封冻的危险下湖捕鱼?等待他们的究竟是怎样未知的命运呢……

领略在惊涛中与自然搏斗的残酷和乐趣

品味逆境中震撼人心的生存之道

一部《老人与海》式的渔夫笔记

目录

冰湖

大鱼

撞箔

虎头海雕之死

消失的鱼群

偷鱼贼熊瞎子

冰河的救赎

老船

黄昏

最后一条哲罗鱼

两败俱伤

钓鳖

水獭一家

鸭兮,鸭兮

后记

试读章节

冰湖

1

通知是立冬那天贴出来的:近日湖将封冻,严禁一切人员下湖捕鱼!

兴凯湖每年封湖几乎都在立冬前后的几天,赶上一场寒冷的从西伯利亚过来的寒流,荡漾的湖水几乎在瞬间便封冻了。由于封湖太突然,每年几乎都有渔民失踪或冻坏的事件发生。

前年初冬,一只渔船偷偷下湖捕鱼,再没返回到岸边,连人带船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去年又有只船被冻在冰湖上,两个捕鱼人在船上被困了五六天,直到有人下湖镩冰窟窿打鱼,才发现了两个捕鱼人,喊人把他们救回来送进医院,两人一个丢了双脚,另一个截了一只手,都不能再下湖捕鱼了。从那以后,每年到了立冬那天,各乡各镇便会在靠近湖边的几个村子里张贴布告,严禁渔民冒险下湖捕鱼。

然而,初冬的兴凯湖实在太诱人了。天寒水冷,除了白鱼、细鳞、哲罗和狗鱼等几种冷水鱼以外,多数鱼都归了窝子。只要冒险下湖布网,掏到了鱼窝子上,一网打百八十斤,甚至几百斤大白鱼也不算稀奇!

柏树奎是到村里小卖铺打酒时见到那纸布告的,布告赫然粘贴在小卖铺的门旁。他却没放在眼里,心里暗暗地想:什么布告,不过吓唬小孩子的小把戏,甭搭理它!

尽管布告已经张贴出来两三天了,但偷着下湖捕鱼的渔民仍不见少。昨天他和儿子下湖回来,看见个鱼贩子从一只机动渔船里拎出来十几条五六斤的大白鱼。过去一打听,才知道是在湖界一带打到的,柏树奎也想明天到那一带去试试运气。机动船上的渔老大听说他也想划船去湖界,不由得眯缝起一双小眼睛,仔细地瞧了瞧柏树奎,才说:“机船开到湖界还得三四个小时呢,就你那条破木头船,嘁,啥时才能划到啊!”

柏树奎原来只是个农民,一直在村子里种地,这两年才下湖捕鱼,暂时还买不起铁壳机船,只好先买了一只风蚀水浸得通体黢黑的旧木船,船帮已经裂开几道指头宽的大缝子。春天下湖前,他买了一些麻刀和石灰,又熬了十几斤豆油,把渔船严实了一遍,才敢下湖打鱼。可这只木船实在太破旧了,他一直不敢安装机器,怕机器振动得太厉害,把严好的船缝再震裂。难怪其他渔民都瞧不起他,说他和他的渔船是“老牛拉破车”。

听到这些冷嘲热讽,柏树奎也不争辩,只是暗暗想:这“车”好也罢,破也好,半夜咋也划到地方了。只要锯响,就有末!他很信奉老一辈人说过的这句话。等到明天早晨,其他的机船赶到湖界一带时,他可能早就把鱼窝子占上了,说不上都已经开始遛网摘鱼了呢!到了那时,肯定会招来一双双嫉妒得喷火的眼睛。那可太让人得意了——哪个男人不渴望着成功,不希望看见那一双双嫉妒得几乎喷火的眼睛呢?

看来,今年乡里确实下了狠茬子。不仅让人挨村张贴布告,还派人在湖岸边设了卡子,不许渔民下湖捕鱼。

看湖人住的那间地窨子,坐落在湖畔的柳树林边。月光下,从地窨子的烟囱里冒出的淡蓝色柴烟,在柳林的上空袅袅升腾,散在苍茫的天幕里。柏树奎领着儿子来到湖边,躲在柳林里观察了一会儿,地窨子外面静悄悄的,连个鬼影都没有——天太冷了,几个看湖人都躲在地窨子里烤火呢。

爷俩悄悄绕过那间看湖人住的地窨子,来到水边。

湖里的捕鱼船已经一只只被拖上了岸,初升的新月在船帮上涂抹了一层银色的光晕。岸上的渔船像一条条被冻僵的大白鱼,躺在冰冷而寂寞的沙滩上。只有长长的湖浪在不知疲倦地推涌着,一下接一下地冲刷岸边的沙滩:哗——哗——

柏树奎找到自己的渔船,渔船一半在水里,一半横在沙滩上。看着儿子把扛在肩上的船桨放到船上,柏树奎也赶紧把装着网具的麻袋放进舱里。他背的麻袋里除了几块渔网,还有一瓶白酒和足够热两次饭的劈柴。

一排湖浪扑打过来,渔船像禁不住寒冷似的哆嗦了一下,又恢复了平静。放下东西,爷俩一边一个抓住船帮,用力地将渔船推下湖。,渔船漂浮在湖面上,不停地摇来晃去,映在湖水上的月影被碰得粉碎,散了一片粼粼金黄。靠近岸边的湖水特别浅,爷俩推着渔船朝前走了十多米,渔船才真正漂浮起来。柏树奎抓住船帮,看着儿子上了渔船,才跳了上去,他支起船桨,用力扳动,渔船拖着一条水线摇晃着向湖的深处驶去……

直到这时,柏树奎才回头朝湖边看了一眼,并狡黠地眨了眨眼睛,为他们成功地躲过了看湖人而得意地嘿嘿冷笑了几声。

这年封湖比往年晚。每年这个季节,湖已经封冻了,打鱼人只能待在家里,或者几个人聚到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打麻将。一直得等到湖冰能禁得动人了,才能镩冰窟窿下网捕鱼。柏树奎想趁着湖还没封冻,多下几次湖,也好多打点鱼,明年春天最好能换上一只铁壳渔船,再装上一台十二马力的挂机。只要有了机动渔船,再加上他的吃苦耐劳,再不用为筹集儿子上学的钱款发愁了。

渔船驶离湖岸越来越远,生长在湖边的柳林已经模糊得看不清了。柏树奎停下船桨,腾出手来,卷了支指头粗的旱烟叼在嘴上,划了根火柴,灵巧地用双手挡住了湖风,点着叼在嘴上的纸烟,狠狠吸了一大口,才又操起桨。

明天得早点往回返,望着月亮外面套着的那圈光环,柏树奎心里暗暗地想。弄不好明早就得刮起大风,节气毕竟到了,只要一变天,马上该封湖了!  本来,他也没想在湖里待得太久,最迟明天晚上就准备回来。当然,回来的时候也不能太早了,怎么也得天黑以后才能上岸,得避开那些在湖边设卡的人。那帮小子简直太黑了!真被他们逮住,少说也得罚个五六百块!

“爹,我划一会儿?”坐在船后的儿子对在前面划船的柏树奎说。

P1-5

后记

北纬48°和那里的动物

有这样一句话:经历过的才是最真实的,而那些真实的经历往往也容易使人感动。每一名作者,都有他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其作品自然多是反映他所熟悉的生活。我的父亲是外线工人,一生走南闯北,经常跋涉在人迹罕至的旷野或山林里。1964年,他和两名工人在当地雇了几十个农工,建从同江到抚远的电话线路。那年秋天,我家也离开了北方小城佳木斯,来到了勤得利。

那年我十三岁,在小学六年级读书。

地处北纬48度的勤得利,坐落在黑龙江下游南岸,和北岸俄罗斯仅一江之隔,也是祖国的最东北角。那时那里人烟稀少,偏僻而荒芜,当时不仅不通铁路,甚至也没有一条公路。夏天只有每周一次航行在黑龙江上的客船:而冬天只能在冰封的江面上奔跑马爬犁。直到1975年,一条连接着内地和边疆的沙石路修通了,那样的情况才彻底结束了。

恰是那样的荒芜,自然界才会格外富庶而慷慨,冬天人们可以看见成百上千只乌鸡在田野上散步,苏雀在半空中飞翔:柞树林里或草甸子上,还有成群的野猪或狍子,甚至狗熊也会到村子里拜访,惊起阵阵狗吠声。到山里砍柴或去江边钓鱼的路上,人们常常会和猞猁、山狸子不期而遇。如果夏天夜里在江上打鱼,蓦然发现前面有个黑影游过,赶紧划船躲起来吧!不用问,不是正在过江的黑瞎子,就是马鹿。更神奇的当然还是黑龙江里的鱼类了,那里不仅有上百斤的大鲇鱼、哲罗鱼和七粒浮子,还有体长四米多,体重足有两千多斤重的大鳇鱼。像那样大的淡水鱼,内地人不仅没见过,恐怕听都很少听说过吧!

在中学读书时,父亲一位同事外出巡线。回来时扛了条七八十斤重的大鲇鱼。原来那人查线时,经过条江汊子,发现了那条大鱼,拖上岸发现鱼肚子有个洞,还渗着血。剖开,才发现里面还有只七八斤的河鳖。

恰是在北纬48度,才有那样真实的传奇,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我才有了一个个故事,像讲述鱼吞河鳖的短篇小说《两败俱伤》,讲述熊过江的《黑鱼泡子》,讲述捕鱼途中遇狼的《黑林子》等小说,致使有读者看过我的小说或散文后,说那些文章里带着一股重重的鱼腥味儿。也有编辑是这样评价的:以写实的手法、丰富的细节,将那片荒野的美与残酷呈现出来。这些小说有一些原生态的美学观念,写得冷静客观又不乏激烈冲突……

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我曾伫立乌苏里江畔,默默望着江里的渔火:近处稀疏,数得过来,每只船上有两盏灯,一盏在船上,一盏在网漂子前,相距百余米。极目远眺,越是远处,渔火越密集,无论上游,还是下游,都亮着无数渔火,沿着迤逦蜿蜒的江水,斗折蛇转,在江水尽头,星星点点的渔火和天上银河连接在了一起,我不由突发奇想,那两条河流是不是同发自一个源头:一条流淌在天上,一条淌向人间呢?而那里驾船的渔夫都点亮了渔火,漂浮在天上和人间的河流上,在那里撒网捕鱼呢!

我看过很多这样壮观的景象,印象最深的故事,却与亲情有关。

有一年秋天,学校派我到密山市出差,而同座是位密山退休干部,善谈,路上讲起在几年前一个初冬,有父子二人到兴凯湖捕鱼的故事。尽管那时已经很冷了,但还没有结冰,父子俩穿着大衩,在齐腰深的湖水里撒网时,突然封湖了,在那瞬间,湖面全结冰了。爷俩一边用手砸冰,一边赶紧往岸边走。父亲先上了岸,回头看见儿子没跟上来,转身回去接应落后的儿子,结果两人都没有返回湖岸……

我曾在位于北纬48度的勤得利生活过三十多年,而且喜欢打鱼钓鱼,每年都见过黑龙江封江开江,从没看见过在那瞬间封江的事情。况且即使赶上封湖,那两个渔人一个四十多岁,儿子也十四五了,哪能冻死在湖里呢?不过是个感人的故事而已,现实生活中绝不可能发生!

出差返回佳木斯,几个老师一起吃饭时,我再次提起那个故事。谁知一个同事说:“绝对是件真事,并不是故事,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冻死在湖里的父亲,曾经就是咱们学校一名老师,当时和我同在一个办公室。出事以后,几个老师都赶到了出事的地方,看见兴凯湖岸边还有砸冰时留下的碎冰碴子,一共三条,其中两条是那个当老师的父亲留下的,另外一条是父子俩朝岸边走的时候留下的。封湖太突然了,爷俩全冻死在了湖面上……”

听了那个老师的讲述,我的心里不觉一沉,不仅为了在那瞬间,突然封湖的兴凯湖,更为了救儿子而冻死在湖边的父亲。

类似的故事,我也曾亲眼目睹过。那时,我还在勤得利上学。一天吃完午饭,刚从食堂里走出来,突然看见个妇女一边疯样地朝水井跑,一边喊:“有人跳井了,快救人呀!”听见喊有人跳井了,我们几个同学赶紧朝井边跑去。很快,学校几个老师也赶到了井边。他们正准备绑上井绳下去救人时,才发现辘轳上的井绳不见了,已经垂在井里了,赶紧往上摇,才觉得很沉,似乎有人抓在井绳上。

勤得利坐落在山坡上,东西两面全是山,井水很深,足有四五十米。怕往上绞井绳时引起晃动,把抓绳子人晃下去,我们不敢快摇,只能稳住,往上慢慢摇辘轳。可能五分钟,也可能足有十分钟,反正时间很长,终于看见一双女人的手,慢慢地,慢慢地从井下露出来……抓住拽到井边,怎么也扒不开那个女人的手——那两只手死死地攥在井绳上,怎么也扒不开——事情不用再往下讲了。那件事给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尤其那双母亲的手,那从井里缓缓出现的双手,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每次谈起因这两件事写成的小说《冰湖》时,我总是唏嘘不已。

感触最深刻的动物

受父亲影响,我从少年时代开始看小说,二十多岁开始创作,直到1994年才在《北大荒文学》杂志首发短篇小说《鱼王》。二十年里陆续发表三百余篇小说、故事和散文,多反映渔民生活故事,偶尔也写过几篇“人和动物”小说。

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动物,不仅养过鱼,养过野鸽子(鹁鸪)和小野鸭子,还养过狗和羊,唯独讨厌,不,应该说害怕狼。

那时晚自习后,走在回家路上,时常能听见山林里传来的狼嚎声;在冬天砍柴途中,能看见里面满是毛发的白色狼粪,但从没看见过狼(动物园除外)——不仅我,除了猎人和渔民以外,很多人可能都没有见过狼,只听过大灰狼的故事,还有“狼外婆”的传说,它们不仅狡猾,而且凶残。

我创作的与狼有关的小说,像《黑林子》,像《与狼同行》和《狼剩儿》,其中的“狼”都是十恶不赦的反面角色,比狐狸还要狡猾。在收割后的田野上,可以看见狐狸在那里捕捉田鼠,而绝不会发现狼的身影。在那时,各家猪栏都挂满了破盆子或绳套子。据说狡猾的狼看见那些东西,不敢跳进猪栏。实际那只是个传说而已,邻居家一头猪在夜里被狼赶走了。第二天早晨,人们沿着踪迹找进林子里,那头猪已经被狼吃掉了,只剩下一堆骨头。这种事情在勤得利绝非发生过一起,那里还发生过狼袭击人的事。

一年冬天,有人到冰封的黑龙江挑水,没防备一只狼突然从冰碴子里蹿了上来,一口叼住那人的棉裤,当时简直太可怕了。那是只老狼,可能它很长时间没吃到食物了,结果不但没把人拽倒,那个挑水人反而抡起了扁担,把狼打倒在地。还有只狼被猎人的夹子夹住,趔趔趄趄地跑进了村子,趴在一堆柴草垛上,似乎想求人救它一命。但人哪能放过那只狼,况且当时打死一只狼还可以得到二十元奖金。它被两个少年发现,他们几棒子把狼打死。那样的故事简直太多了,像黑龙江冬天积雪一样,随手可以捧起一把;而伴随着无垠荒野被开垦成田地,森林一片片消失,狼族也失去了它们最后栖身之地,狼群像春天勤得利的积雪一般消失了。其实消失的不仅只是狼群,还有成群的狍子、马鹿和野猪。

狼不仅是种群居动物,而且大部分公狼和母狼还是一对忠贞不渝伴侣,尤其护崽子的母狼更是充满了对后代的爱,于是我才有了名为《雪葬》和《狼祸》的故事。写完了《黑山谷》后,我对狼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文学创作开始“移动”,开始酝酿并创作《最后的狼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述一支狼族所发生的故事。

小说《最后的狼族》中,并没有出现“人”,只是在讲述一个狼家族里发生的故事。而那支狼族最后消失,是因为狼群之间的争斗和尔虞我诈吗?当然不是!尤其是狼群从街津山(完达山支脉)里几乎消失了的今天,更值得人们反思了:自然本应有大自然规律,恰是人类打破了那样的规律,随着生活在那里的野生动物消失,才使那些穿行在山谷里或草原上的掠食性野兽神出鬼没地出现在村庄里,以后孩子们再问到“大灰狼”时。也只能在画报上或动物园里看见了。

每名作家或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由于想法或创作思路发生了变化,题材和对象也会发生一定“转移”,从一个方面转移向另外一个方面。原来我主要写成年人作品,很少涉及儿童文学题材,如今开始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但无论怎样转移,目的只有一个:只要能创作出受读者喜欢的作品、爱读的好书,就会得到他们的欢迎,尤其青少年读者。

我是老师出身,在勤得利当过七年小学老师,还在中学工作过十余载,对孩子的生活有着很深刻的理解,会努力创作出更多受少年儿童们喜欢的好作品。

陈彦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冰湖/北纬48°动物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彦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286629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7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2015050008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