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康编著的《新青年》介绍:1.内容生动:作者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陈独秀、胡适等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我们展现了《新青年》聚拢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与家国情怀。
2.时机精准: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书是对《新青年》及其所影响的一个时代的全景呈现。
3.史料丰富:通过对文献资料、报刊报道、书信往来等的分析和整理,再现真实的历史现场,还原生动的人物形象。
| 图书 | 新青年(时代巨变中的人与事)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家康编著的《新青年》介绍:1.内容生动:作者用生动的笔触,讲述了陈独秀、胡适等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我们展现了《新青年》聚拢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与家国情怀。 2.时机精准: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书是对《新青年》及其所影响的一个时代的全景呈现。 3.史料丰富:通过对文献资料、报刊报道、书信往来等的分析和整理,再现真实的历史现场,还原生动的人物形象。 内容推荐 张家康编著的《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本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赛先生”与“德先生”,并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书以《新青年》为线索,对陈独秀从办报到参与建党一路实践其对国家与社会的革新梦想进行了总体概览,记叙了《新青年》是如何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引发并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叙述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瞿秋白等《新青年》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力图还原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的人生抉择,展现他们对大时代背景下国家走向、社会进步、个人命运的思考和价值追求。 目录 青年早尊他为领袖 中国的普列汉诺夫 抗战中的陈独秀 艰难炼骨书生本色 陈独秀的朋友们 蔡元培与中国共产党 没世不渝的友谊 我得感谢我的慈母 “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 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 苦撑待变的“过河卒子” 一为“喇叭”一为“诤臣”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鼓吹学子一扫阴沉 书生领袖的困惑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春兰秋菊不同时 漫话周作人的毁誉是非 五四大潮中的康有为梁启超 最早退出中共上海发起组的两个人 卫道忧时启迪今人的学问家 中共“一大”主持者的蜕变 周佛海一生的红与黑 一代怪杰辜鸿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新青年(时代巨变中的人与事)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家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25380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7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48 |
| 出版时间 | 2015-02-01 |
| 首版时间 | 2015-02-01 |
| 印刷时间 | 2015-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14 |
| CIP核字 | 2015016520 |
| 中图分类号 | G239.29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