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过去随便翻阅晚明野史,经常遇到有关柳如是的故事,逐渐引起兴趣,不过这和许多旧时代的诗人文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柳如是在她的同时侪辈中间,无疑是声势最煊赫的一位。无论是“秦淮四媺”还是李香君、卞玉京,她的这些前辈或姊妹行,都远远比不上她的气派。不但在当时,就是在身后,三百年来,一切大小文士只要碰到与她有些牵连的事物,无不赋诗撰文,感慨一番。一张小像,一颗印章,一面镜子,一只笔筒,都是发泄幽情的好题目。这些雅人的动机说穿了无非是想吊死去了若干年的这个小女人的膀子,却完全不顾在辈分上说,她该是他们的祖母、曾祖母……

去岁《绛云书卷美人图》初版行世后,很快售罄。本次新版订正部分手民之误,新版黄裳先生的《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精)》采用红色布面精装,封面重为设计,焕然一新,更为古雅可喜。

内容推荐

黄裳先生独步文坛,才情华茂,他留下的数百万言的创作,不论是现代风格的散文,还是文言的书跋,都是娓娓有致,引人入胜。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迄于两千年以降,作者写下的关于柳如是、钱谦益的文字几已尽收于此。

《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精)》披览故实,洞隐烛微,使我们借此窥见这位三百余年前的江南奇女子的性格和命运,明清之际的兴亡史事亦在其中。另外,关于陈寅恪先生的名作《柳如是别传》,书中多有评论文字,读者或可留意。

目录

绛云书卷美人图

柳如是

关于柳如是

钱柳的遗迹

河东君小像

河东君

柳如是的几本书

常熟之秋——关于柳如是

柳如是

关于《湖上草》

河东君尺牍抄

旧辑柳如是《湖上草》及《尺牍》跋

西泠访书记

《竹笑轩吟草》

跋《竹笑轩吟草》

旅京随笔(摘录)

鬼恋

陆放翁与柳如是

附:海滨消夏记(摘录)

钱牧斋

余淡心与金陵(摘录)

《钱牧斋先生尺牍》

《秋柳》

吴昌时与钱谦益

春夜随笔(摘录)

《银藤花馆词》

《琢春词》(摘录)

附录:马湘兰

代后记

出版因缘小记(吕浩)

试读章节

关于柳如是

过去随便翻阅晚明野史,经常遇到有关柳如是的故事,逐渐引起兴趣,不过这和许多旧时代的诗人文士的出发点并不相同。

柳如是在她的同时侪辈中间,无疑是声势最煊赫的一位。无论是“秦淮四媺”还是李香君、卞玉京,她的这些前辈或姊妹行,都远远比不上她的气派。不但在当时,就是在身后,三百年来,一切大小文士只要碰到与她有些牵连的事物,无不赋诗撰文,感慨一番。一张小像,一颗印章,一面镜子,一只笔筒,都是发泄幽情的好题目。这些雅人的动机说穿了无非是想吊死去了若干年的这个小女人的膀子,却完全不顾在辈分上说,她该是他们的祖母、曾祖母……行,在实际上说,她又是一位“女吊”(女性的吊死鬼),竟忽略了她会在半夜里跑来“讨替代”。

古今有些才子的有些设想,确是十分古怪的。譬如一个人,死了以后变鬼,这自然没有问题。但变鬼之后,会不会也一年年老下去呢?一般的意见又并不以为如此。牛僧孺作《周秦行纪》(或云这是旁人托名所作,用以进行政治陷害的,是颇古的“阴谋文学”,这里姑不具论),说他夜宿汉薄太后庙,会见了戚夫人、王昭君、杨贵妃、潘淑妃、绿珠等一大串不同时代的古美人,一律朱颜绿鬓,宛如当年,饮宴唱酬,最后由昭君伴寝(在别人都推辞了以后,薄太后指定昭君伴寝,那理由也是非常有趣的。说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后又改嫁,“且苦寒地胡鬼何能为!”所以尽可自由行动,不要紧的。)实在风雅极了。不过想想戚姬后来是成了“人彘”的,杨贵妃缢死,潘淑妃杀头,绿珠跳楼自杀,都是血肉模糊的形象,但牛僧孺却一概不见。自然,这是小说,是才子们的白日梦,但也确实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迄今有关柳如是的许多诗文,大半即属于此类。自然,在这中间,有些议论还是不无可取之处的。我这里所指的是总的倾向。

为了“研究”(姑且这么说说吧),我搜集过一些资料。托朋友从图书馆抄来了她的诗集,从清人文集、笔记中搜集了一大堆有关文献,几乎有编成一册《蘼芜集》的本钱了。又搜集了她的一些逸诗,还买到过一张朱野云所摹的小像,正是如是初访半野堂的小影,画幅四周,题满了吴山尊、费屺怀、严几道等数十位作者的题诗。可惜的是,还没有来得及研究,这一切就都“迷失”了,大概是“有一弊必有一利”吧,摊书满前,未必能写得出文章;面前只剩一张白纸时,倒也会胡乱写下些意见。自然,距离“研究”的要求,那可是越来越远了。

三十年前,我组织过梅畹华写他的传记,我的希望是通过他个人的经历,记录或表现出清末至解放这个历史时代的一个侧面。他后来写出了一部未完的《舞台生活四十年》。有些人的意见是生活谈得多了,也就是说艺术谈得少了,不过我想,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似乎多半还是谈生活的那些处所吧。

不管类比得怎样不伦,柳如是和梅兰芳,无疑都是很典型的历史人物。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一个则活动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末期,在新中国还活跃了十来年,两者都是生活在天翻地覆的大时代,社会的变革都是激烈而巨大的。两人的具体身份又都使他们有可能接触十分广阔的社会面。通过他们的个人活动,具体地、深刻地认识当时的社会,那条件都是十分优越的。

柳如是也是有艺术才能和表现的吧?她写过一些诗词,留下了一卷《尺牍》,都很有特色,也都是不会磨灭的。她作为一个“名妓”,应该也有些吹弹歌舞的本领,不过我说不清,她有一幅《月堤烟柳图》的卷子流传下来,后面还有钱牧斋的题跋,我见过照片,却实在幼稚得很。不用说,这一切比起她的生活实践来,都是微不足道的。

正如“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口号一般,学得吹拉弹唱,“普天下服侍看官”,则是妓女、歌女……一切最下层的受迫害者的呻吟。两者之间,有被迫与自愿的不同,相同的是都有货色“出卖”,男的卖“艺”,女的就只有卖淫。卖淫也有三六九等的,明末秦淮就分旧院和宁院、猪市(或作朱市)许多等级,解放前上海也曾有长三、么二……许多名色。柳如是是属于高级的名妓,虽然身份不同,但努力方向是并不两样的,她们都要想方设法早日跳出火坑。说得好听些就是“选婿”。

明末名妓选婿的故事,人们是并不陌生的,像“杨云友三嫁董其昌”,至今川戏里还保留着这样的节目。她们大抵要选择怎样的对象,她们采取一些怎样的手法去捕获对象……这一切,如果加以细密的研究,是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的。首先,依据当时的标准,怎样的对象,才算得上是头等的?大致说来,不外乎官僚、地主、名士,但当资本主义萌芽已有相当发展的时候,商人也挤进来了,不过地位还是虚弱的。名士的得以跻身其间,原因是他们或者本身就是大地主,或者可以向大官僚转化。名士本身倒并没有什么分量。

记得野史中记如是最早出身于盛泽的归家院,她本姓杨,名爱,柳则是“寓姓”,最早见于记载和她关系亲密的腻客是复社党魁张西铭(溥),这是很重要的线索,说明在她开始进入社会之际就和晚明的政治圈子发生了关系。接下去又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如是儒生打扮,到松江去拜访陈卧子,递上名片自称“女弟”,她是想下嫁给陈子龙的。这一段因缘又没有成就,野史说什么陈子龙“性严峻不易近”,看来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

P23-27

后记

我的注意柳如是,实始于一九四六年在南京龙蟠里看到黄荛圃旧藏元刻《阳春白雪》的时候。书前有河东君小像,虽是重摹,但渊源有自,与流传旧本一般无二。书中有校笔,出女子手。又有“牧翁”、“钱受之”、“女史”、“惜玉怜香”诸印,当是绛云楼旧藏无疑。与此同时,泛览明清之际野史,看见说到柳如是的地方不少,深感这是一位值得注意的人物。因辑成一文,为《金陵杂记》之一。当时见书不多,知识有限,错误不免。最严重的是上了钮玉樵的当,他说如是曾以刺投陈卧子,遭陈严拒。当时未见如是《戊寅草》前陈子龙序,遂不能知陈柳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所以造作出如此荒谬的物语,大抵由于爱重子龙者的为贤者讳,不愿他与这个“坏女人”有所沾惹的缘故。野史中曾出现大量攻讦如是的传说,正是当时社会舆论正统观点的反映。但我也并不认为这些攻讦之词是彻头彻尾的捏造,其中正有可资追寻的痕迹。而这些正是如是蔑视封建道德、勇敢抗争的表现。这与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所采取的处处为如是辩诬的态度是不同的。

后来在嘉业堂遗书中买到管庭芬旧藏旧抄本云间女士柳隐著、袁瑛辑的《我闻室賸稿》,得见她的诗作和尺牍,理解较多,遂发兴重写一文,时在六十年代初。她写给汪然明的三十一通尺牍,感情溢露,词句清丽,实为佳作,想为之笺注,而苦于其中今典索解为难,只能就其词彩动人处少作赏析。二十年后得见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于此三十一通笺札有所论释,但仍未能完全通解。因知此事大难,钩稽索引,仍待努力。又十余年,遂写成《关于柳如是》一文,收入《榆下说书》中,此后遂更无新篇问世矣。

居常有一种理解。历史著作中有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种体裁,就是传记。如能选取某一历史人物,其社会接触面极广、牵涉政治动态甚多,而自身又具有特立独行的行谊的,取广阔视野加以观察,作细密的排比绎,组织成文,这样成就的就不只是个人的传记,而是某一历史阶段全景式的摄取、反映,其功能绝非简单的列传或概括的记述可比。在组织、编写梅兰芳的自述时就听到过这种议论,认为写传主的平居生活,如养鸽、绘画……都不必要,他们要求的是一部梅的表演艺术总结、一部身段谱与工尺谱。这是企图将传主囚束在艺人的圈子里,使之与社会环境剥离。自然,写下绘画、养鸽这些身边琐事,眼界还是过于狭窄了,未能放眼观察传主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活、政治环境、交游人物,是使《舞台生活四十年》远远未能达到更丰满生动的境界,这是写作条件局限只能留下的遗憾。

陈寅恪先生选中柳如是作“别传”的传主,确是历史家的卓识。使他感泣不能自已的是体现了“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柳如是,于失明膑足之余,成此巨编,真不能不使人钦服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毅力。其稿既以释证钱柳因缘为题,“于时地人三者考之较详”,自不能不于牧斋的出处行谊多花些笔墨,因而不能不使读者产生喧宾夺主之感,正如晚近《红楼梦》研究中有“红学”与“曹学”之诮一般。但这正是历史家的高明之处,《别传》全书俨然是一部明清易代之际的别史,举凡历史事变、人物活动、文化氛围都能在书中寻得踪迹。其丰满、生动,远非“南明史略”之类著作可及。自然,“繁琐冗长”也是作者的自道;寻绎诗句作意,有时也不免求之过深,失之迂远,作者自己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这是一部郑重的历史著作,而非艳史那样委琐下流的小说。作者在考索史事之余,也时作波俏的按语,所谓“忽庄忽谐”,这都在作者卷尾“合掌说偈”中有所交代。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在严峻的考订工作中时时迸发的欢愉。他还时时插入自作诗篇,也是一种别致的做法,这些诗都成为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可以领会作者的心事的。

总之,《别传》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完成了一代历史整体勾画任务的未之前见的制作,在寅恪先生自己的著作中也是一种突破、创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9604001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2013207457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192
13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9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