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纽约人在北京
内容
编辑推荐

《纽约人在北京》是曹桂林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沉淀了他对三十年旅美生涯和中美关系的思考。虽是续集,但《纽约人在北京》关注的是中国近几年的另一股风潮———回国潮。小说呈现了美国华人中精英阶层的生活与心理,从他们在美国的得失到回国念头的萌生,曹桂林都予以真实还原。除了继续主人公王起明的人生,小说还穿插讲述了他两位发小的人生境遇。小说提供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极具代表性的人生和社会发展的鲜活样本,生动阐释了当下“海归”大军涌回中国这一现象的过程与因果。

内容推荐

20年前《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的巨大成功已经使王起明、阿春等主人公的形象深入人心,王起明的故事更是牵动人心。上世纪90年代王起明海外成功后,带着原始积累,带着镀了金的身份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新一轮的折腾。曹桂林编著的《纽约人在北京》中三个北京胡同长大的发小在不同国度、制度中的人生故事,为我们提供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三段极具代表性的人生和社会发展的生动样本。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王起明有两个好哥们儿,一个叫李雨鹤,一个叫成太坤。

他们三个人在同一个院里出生,在同一个院里长大。他们一起踉跄学步、一起牙牙学语。他们一起在湖边捞过小鱼、一起拿着木枪相互追杀、一起当过毛主席的红卫兵、一起插队在内蒙古草原上放过马。他们还一起搭帮返回北京城,分别找到了各自喜欢的行当。

改革开放初期,三个人都不安于自己的现状,他们都怀揣一个梦想,梦想着到美国去寻求发展。不知是三个人的性格不一样,还是老天爷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命运,这一梦想,只有王起明实现了。

80年代初,王起明离开北京携妻去了美国,他还算是个聪明人,没过两年竟在纽约开了家毛衣工厂,像模像样地做起了美国小老板。

王起明是他们三个人起步最早的一个。当然,王起明也不是一切都那么顺利,在纽约发家后,他爱上一个叫阿春的台湾女人,与结发妻子反目,他的女儿宁宁与他背向,他的家庭最终土崩瓦解,钱虽然是赚到了一些,可算不上在美成功人士。

李雨鹤那几年也有很多不顺,最不顺的事是他的签证。美国大使馆拒了他三回,等到第四回再次遭到拒签时,他按捺不住,气恼地问签证官:“你们总得给我个说法吧,是怀疑我有移民倾向?还是瞧我长得不顺眼?”

美国签证官没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微笑着冲他摇了摇头。

“这,这他妈也太不靠谱了吧!”李雨鹤气急败坏。

打那以后,李雨鹤从根上就打消了去美国的念头。不过,那些年也有些顺心事,全国恢复高考时,他幸运地考进了北京财经学院。他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他却鬼使神差地利用课余时间做起了小买卖,买卖做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他跟他的恋人方沁子扒盒带、倒可乐、当噱头、贩时装,什么都干,什么赚钱干什么。他还是拥有小汽车的头茬人,那时候在北京能开上“昌河”的人没有几个。

李雨鹤的原名不叫李雨鹤,自从他爬出娘肚子那天起,他爸就给他取了个很顺口的名字叫李来福。李来福这个名字伴随他读完了初中,高中还没来得及上就赶上了“文革”,红卫兵串联时没跟他爸商量就自己作了主,把李来福这个名字改成了李向东,李向东这个名字贯穿了整个“文化大革命”。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时,他又把李向东这个名字改成了李雨鹤。周围的人问他为什么又改叫李雨鹤,他说时候到了,风雨过后我要鹤立鸡群,日后我定要出人头地。

记得那个时候王起明还嘲笑过他,说他简直就是条变色龙。

李雨鹤“文革”初期就是破除四旧的急先锋,现在变成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也不为怪,因为他骨子里就是个有激情的弄潮儿,他根据一本名叫《大趋势》的畅销书,连猜带蒙地翻译出一册单行本,书中阐述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大型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如何改制、如何管理。根据这个他还请人拍了个录像带,名字叫《当代车间里的班组长》。

这下子李雨鹤可真火了,小册子成了国企单位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录影带成了车间工人的必看片。这本小册子加上这盒录影带在全国工矿轰动一时,它还给李雨鹤和方沁子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他俩立即变成了那时很少见的万元户,这笔收入就是他们的第一桶金。

成太坤就有些一成不变了。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一头扎进了北师大的历史系,埋头苦读起中国历史来,可能他天生就是个钻研中国古事儿的虫子,原打算去美国留学的这码事,全被他一股脑地扔在了脑后。他最着迷的是明末清初史,还没毕业就写出了《我的明清两史观》。他的观点在学术界还引起过一些争议,应该说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他成了北师大历史系里的尖子学生。不过,那时也有让成太坤不太开心的事。他们这茬78届的学生,年龄很不齐整,有一半都属于大龄,成了家的、带着孩子的坐在教室里听讲一点都不新鲜。成太坤早就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可周围的女生就是没一个能看上他,当然,他也没相上身边的任何一个女性。

四年的大学生涯很快就过去了,毕业后的成太坤不知道哪根筋拧住了,他死活不愿留校当老师,他多次给王起明打电话写信,要求帮他去美国留学深造。王起明劝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说像你这种人在美国活不下去,你擅长的这个专业,在美国连西北风都没处喝,饿死在纽约街头也没人管。

话虽这么说,没过多久,成太坤还真的出现在了纽约机场,来接成太坤的不是别人,正是坚决反对他来美留学的王起明。不过,成太坤这次能够顺利地赴美,王起明没帮上太大忙,他只不过给成太坤出了份经济担保。成太坤这次来纽约持的是J一1签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交流访问学者签证。

两年后,王起明和郭燕的婚姻大战终告。婚是彻底离干净了,可他口袋里的钱也所剩无几了。

王起明每天以烟酒度日,整天都在寻找再次翻身的机会。

令王起明不解的是,这两年成太坤非但没有饿死在街头,相反,他在NYU(纽约大学)干得相当出色。该校东方史学系的著名教授夏之清,不仅成了他的导师,还帮他申请到了全额奖学金,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读完了硕士,现在正在修东方历史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也相当奇特,还非常绕口,论述什么《<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情爱故事的不同取向》。P1-3

书评(媒体评论)

曹桂林没把自己看得太高,编出一个情节曲折、起伏跌宕的故事来。然后变成一个大编剧、一个大小说家什么的。他不惦记那个。他就该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藏着不掖着,想到哪就写到哪儿,想起什么就写什么。这本书。是他回头上岸的垫脚石,是他杀回马枪的敲门砖。——姜文

我以为拉大提琴的手只会用拉弦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没想到他还会写小说。而且写得那么好,好到他的每一部小说的人物都让我有去扮演的冲动。如果说《北京人在纽约》是曹桂林个人生活的写照,那《纽约人在北京》就是他深厚文化积淀的沥血创作。——王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纽约人在北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桂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1375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201324472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5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