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酒坊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街区)
内容
编辑推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之酒坊巷,位于金华古子城之西,北起石榴巷,南至飘萍路,是真正的金华城市之根。这里有超乎意料的文化遗存。由蒋金治、朱佩丽、徐卫编著的这本《酒坊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街区)》搜集、记录了大量的传统建筑、民胜古迹、风土人情,还有大量名人的故事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遗产特色区。

内容推荐

蒋金治、朱佩丽、徐卫编著的这本《酒坊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街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八个篇目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第一篇《古城图解》援引大量史料图片,为读者勾勒出了古城原貌;第二篇《对话酒坊》以点带面,着重介绍了酒坊巷的前世今生以及独具特色的金华酒文化;第三篇《名人寻访》汇集了诸多与酒坊巷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名人;第四篇《宗祠遗痕》以十处宗祠为依托,反映出酒坊巷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第五篇《古迹追踪》以丰富的古迹为载体,娓娓道出了酒坊巷城市文化的点点滴滴;第六篇《宗教大观》从不同宗教在酒坊巷的交融汇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第七篇《抗日烽火》以大量史实,再现了抗日战争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第八篇《街巷风情》从民俗、礼俗、戏俗、食俗以及歌谣传说等方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街巷风情画卷。

目录

古城图解

对话酒坊

名人寻访

宗祠遗痕

古迹追踪

宗教大观

抗日烽火

街巷风情

后记

试读章节

拾银还妻记

清朝末年,金华汤溪有一个姓郑的书生,眼看太平军就要攻打汤溪了,书生想来想去只有金华城城墙高而坚固,还可以避难,于是带着妻子跟随逃难的人往金华城里跑。路上逃难的人摩肩接踵,眼看已经是金华了,可是城门紧闭,这时追兵又赶了上来,双方一阵枪炮,书生被轰晕了,趴在死人堆里也不知过了多久,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只是死尸都翻遍了却没有妻子的踪迹。这样找了几日终究不敢进城。金华城虽然已城门大开,可到处残砖碎瓦,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突然心生一念,也许妻子已经回到汤溪,不如先回家看看。花了一天一夜回家一看,汤溪已成一片白地,杳无人气。书生悲伤气绝,好半天缓不过来。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书生才又站了起来,不能让妻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坚信只要妻子活着就一定能找到的,于是再次鼓起勇气来到金华。

书生一路打听太平军和妻子的消息,不久就知道,太平军已经攻占了金华城,在府衙驻扎下来,城里虽然人气大不如以往兴盛,店铺也都陆陆续续开张了。

战战兢兢从兰溪门进了城,郑书生来到酒坊巷,又累又饿,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坐在酒坊巷一家旅馆旁边的一块青石板上长吁短叹。这时正巧旅店的主人王老板出来了,看到郑书生虽然一身疲惫脏乱,仍是白白净净一副书生模样,知道又是战乱中的一个可怜人,便询问他遭遇的始末,最后王老板说:“你认得字吗?”书生说:“认识。”“会算账吗?”书生说:“会的。”主人说:“我这里账房先生因为打仗回老家了,何不留在我的店里,一边做事,一边慢慢寻找你妻子?”书生愣了一下,想想长期以往衣食都要没着落,便欣喜地回答:“如果能这样,真是太运气了。”

就这样,郑书生留在了旅店,有了空就走街串巷找妻子,城里找遍了,就去城郊村里找,找了几个月,仍然毫无音讯,慢慢也就死了心。他安下心来,尽力为旅店操劳,店里的生意一天好似一天,利润也成倍增加。搞得王老板都没事可做,整天拿本书在躺椅上看着书生忙里忙外的,心想:小伙子真是能干啊,相貌也好,如果留我这里做个女婿就好了。王老板有个女儿,此后就一心想把她嫁给书生,但一直不好意思说出口,这该不是趁人之危吧。

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就有个人急匆匆地跑进来吃饭,吃完饭,付了钱,又急匆匆地离去,却遗下一包东西。书生打开一看,竟是白花花的五十两银子。追出门去那人已不见踪影,他找王老板汇报了这个事。王老板也跟着他着急,五十两银子可不是小钱啊,不要耽误了大事。两个人一个上午都挂心这件事情,到门口张望了好几次。快到中午时分,那人又急匆匆地跑了回来,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在早上吃过饭的桌边,看了桌上看地上,什么也没有,只好失望地坐在桌边,垂头丧气的样子。郑书生看了心里却在发笑,故意问他:“客人找什么?”那人说:“早上在这吃饭,匆匆忙忙丢了一包银子。”书生又问:“丢了多少银子?”回答说:“五十两。”书生问:“客人带这么多钱出门干什么用?’’回答说:“朋友在太平军女营给我说了个媳妇。如今银子丢了,怕媳妇也娶不成了,怎么办?”书生笑着从柜台里取出银子说:“银子丢不了,在这里,诺,还给你,快娶媳妇去吧。”那人接过银子又惊又喜,向王老板和郑书生谢了又谢才告辞而去。

原来那位丢银子的生意人姓方,过了几天,方老板拿着两份请柬来请王老板和郑书生说:“承蒙你们捡了银子还我,事情已办妥了。就定在今日在侍王府举办婚礼。这件婚事是你们赐给我的,我专程来请两位去吃杯喜酒。”书生再三推辞。王老板说:“我在这看店,你就不要推辞了。”郑书生未免也有好奇心,平日里经常从侍王府门口过,有兵守着门想进还进不去呢,便也欣欣然跟随方老板进了侍王府。府里披红挂彩,热闹异常。婚宴还没开始,郑书生见府内建筑恢宏,构造精细。难得有此闲情雅意,不免赏玩一番,竟来到后花园,拾级而上,在山坡上有个亭子,正好观景。远远看见一条小船,荡着春水,一位穿着翠绿色衣裙,梳着环形发髻的女子,用衣袖掩着脸坐在船上。方老板在女兵们的簇拥下在岸边等着新娘,大家都说新娘子坐船来了。书生偶然抬头看了一下,好像是自己原来的妻了。那身穿翠绿色衣裙的女子也正好抬头看到了书生,好像是自己原来的丈夫。那女子一下子大哭起来俯伏在船中。船到岸边,人们催新娘子起身,她已经哭得不能动弹了。方老板急急地问:“怎么啦,出什么事啦?”她哭哭啼啼地回答说:“刚才看见一个人像是我原来的丈夫。”方老板忙问:“在哪里?”女子手指山坡:“他穿件灰色长衫,在那里。”方老板忙跑上山坡,见书生正悲伤欲绝,哭倒在地,问他是怎么回事,开始书生还不肯说,一再追问他,才说:“刚才我看见一个女子……”话未说完,就哽咽得讲不下去了。方老板说:“我知道了,这位女子就是你的妻子对吧。你已经捡到了银子,那银子就是你的了。你还给我银子正好是用来赎回妻子的,这是上天让我来成全你们夫妻团圆啊。你不要为难了,我感激你的道义,岂敢不以道义来报答你?”方老板要还妻子给郑书生,郑书生也是左右为难。方老板只好请王老板来劝说,王老板了解了前因后果说:“还银子的人,是有道义的人;还妻子的人,道义不在还银子人之下。方老板娶不到妻子也不行。我有个女儿,原本就想让郑书生娶她,如果你不嫌弃,我巴不得她嫁给像你这样有情有义的人,你看如何。”众人听罢,都认为事到如今能这样两全其美真是再好不过了。方老板换了个新娘,开心得不得了,新娘同样貌美如花不说,一是还了郑书生的人情,又得了个这样有义气的岳父,真是应了古话说的“好心有好报”啊。

P173-175

序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具有2300余年的建城史,素有“小邹鲁”之称。自汉始,历代名人辈出,贤臣名将、丹青学者灿若星河,为金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位于金华江北老城区的古子城,是金华市区唯一保存相对完整的历史街区,也是金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历经岁月沧桑,依旧保留着历史风貌。而位于古子城之西的酒坊巷则是金华真正的城市之根。丰厚的历史积淀让这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城文化、考寓文化、宗教文化、近代抗战文化以及口头文学。街巷里比比皆是的传统建筑,曾有大量名人在此寓居。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名人往来穿梭,形成了酒坊巷独具一格的名人文化。诸多的特色文化元素齐集一巷,让这里形成了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文化遗产特色区。

我市的几位文史专家蒋金治、朱佩丽、徐卫早在金华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前,就开始关注与研究酒坊巷的特色文化。十余年来,在资料匮乏的状况下,他们知难而进,严甄史料,探幽索隐,钩玄提要,穿越时空长廊,拨开历史迷雾,逐渐厘清了酒坊巷的历史文化脉络,编成了15万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之酒坊巷》一书。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八个篇目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第一篇《古城图解》援引大量史料图片,为读者勾勒出了古城原貌;第二篇《对话酒坊》以点带面,着重介绍了酒坊巷的前世今生以及独具特色的金华酒文化;第三篇《名人寻访》汇集了诸多与酒坊巷渊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名人;第四篇《宗祠遗痕》以十处宗祠为依托,反映出酒坊巷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第五篇《古迹追踪》以丰富的古迹为载体,娓娓道出了酒坊巷城市文化的点点滴滴;第六篇《宗教大观》从不同宗教在酒坊巷的交融汇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第七篇《抗日烽火》以大量史实,再现了抗日战争这段不可磨灭的历史;第八篇《街巷风情》从民俗、礼俗、戏俗、食俗以及歌谣传说等方面,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街巷风情画卷。

翻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之酒坊巷》一书,一定会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这座千年古城的热爱,并将这种记忆,这一热爱,转化为传承与保护古城的动力,让酒坊巷与古子城真正成为金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后记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古城的一条重要历史街区——酒坊巷,位于古子城的中部,南北走向,北起石榴巷,南至飘萍路,将整个古城一分为二。酒坊巷是金华城市之根。

为了让更多人更深层次地了解、认识金华古城,认识酒坊巷,更好的解读金华文化。在金华市文物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我们对古街区进行了反复探访、深入挖掘。然而,作为金华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史料少之又少。但收获往往是在多次失望之后的一个不经意间。每个小小的惊喜都让我们激动无比,如同散落在沙漠里的金子,虽然微小琐碎却真实地在闪烁。感谢这里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无法磨灭的记忆;感谢酒坊巷的原住民及他们的后来者,他们述说着金华的往昔。点点滴滴,细小的片断、微小的痕迹在此拼接,试图还原历史的真实。酒坊巷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载体,让人感受千姿百态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在此,我们谨以十五万字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华之酒坊巷》奉献给社会,奉献给热爱名城的金华人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酒坊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历史街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金治//朱佩丽//徐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811737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4112182
中图分类号 K925.53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7
16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