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治平、周明俊主编的《中西哲学论衡(第3辑)》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特色学科主办的学术年刊。本书由“融会贯通”、“西学探要”、“中学揽胜”、“多棱透视”四大板块组成,文章篇目涉及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等研究领域,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一定的可读性。
图书 | 中西哲学论衡(第3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余治平、周明俊主编的《中西哲学论衡(第3辑)》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特色学科主办的学术年刊。本书由“融会贯通”、“西学探要”、“中学揽胜”、“多棱透视”四大板块组成,文章篇目涉及西方哲学、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等研究领域,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一定的可读性。 目录 融会贯通 言意新辨 陈嘉映 Sprache,Welt und Handlung Ein trans-analvtischcr und trans-hermeneutischer Ansatz Gfinter Abel 西学探要 作为哲学原则的自我设定——论费希特《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的原理 钱立卿 Methodische Uberlegungen zur Untersuchung der Modaltheorie Ockhams Jiang Lu 论经验知识的三角构架 陈常燊 中学揽胜 上古之“夷”:基於文字、地理及习俗的初考 余治平 从朱子学到阳明学——论岛田虔次阳明学研究心路和解释方法 邓红 善恶的存在与呈现——刘蕺山“意之好恶一机而互见”说释义 汤铭钧 多棱透视 Naturalized Truth and Plantinga’s Evolutionary Argument against Naturalism Ye Feng 唯识学“所知障”概念:译词评议、研究检讨、部派溯源及东亚展望 刘宇光 光亮与阴影中的启蒙艺术 鲍永玲 美国生命伦理学原则之争对中国伦理政策制定的启示 李元 哲学青年埋头读书潜心问学——“康德读书班”纪事 锺浙 《中西哲学论衡》(年刊)稿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西哲学论衡(第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治平//周明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50776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6 |
CIP核字 | 2015008227 |
中图分类号 | B1-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