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之一。刘静、黄书光编写的《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将明代儒学教化置于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分析以学校为主体的制度化儒学教化体系,以及由宗族、乡里组织、戏剧文学组织等组成的非制度化儒学教化网络的运作方式与实践效果,勾勒出一副儒学教化如何在民间庶民生活层面展开的生动图景,并力图从中寻觅传统教化的内在逻辑与精神意蕴。
图书 |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之一。刘静、黄书光编写的《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将明代儒学教化置于中国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通过分析以学校为主体的制度化儒学教化体系,以及由宗族、乡里组织、戏剧文学组织等组成的非制度化儒学教化网络的运作方式与实践效果,勾勒出一副儒学教化如何在民间庶民生活层面展开的生动图景,并力图从中寻觅传统教化的内在逻辑与精神意蕴。 内容推荐 儒学存在着三种形态:一是儒学的原初形态,即作为一种学术或作为一种思想的儒学;二是儒学的官学化形态,即朝廷推崇并强力推行的儒学意识形态;三是儒学的民间形态,即通过民众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儒学价值体系与行为规范。儒学教化即指儒学倡导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向社会渗透,获得其民间形态的过程。刘静、黄书光编写的《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在厘清明代儒学教化的文化与思想背景和学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明代的基层行政单位——“县”形成的教化空间作为观察点,力图通过对以明代地方志资料为主的多样化史料的采集与深入解读,具体而生动地演绎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学是如何成为庶民日常生活的行为指南,从而获得其民间姿态的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明代儒学教化研究的缘起 一、研究的视角、方法及资料 二、已有研究成果 第二节 儒学教化研究基本概念的诠释 一、教化与教化权力 二、儒学教化与儒学的三种形态 第三节 明代儒学教化的研究背景及总体描述 一、文化与思想史的背景:朱学与王学教化思想的比较 二、明代儒学教化的总体描述 三、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学校组织与儒学教化 第一节 官学与儒学教化 一、学校:道理之原与教化之本 二、教材:被“编修”的儒家经典与“家孔孟户程朱”的教化企图 三、以夏变夷:边疆与偏远地区的儒学教化实践 四、学校与地方社会:叙彝伦,美风俗 第二节 书院与儒学教化 一、书院的兴衰与学术下移 二、书院的发展与乡俗教化 三、家族书院与地方社会教化 第三节 社学与儒学教化 一、社学:乡间里巷的儒学教化 二、社学的办学情况 三、社学与乡村教化权力之争 四、边疆地区的社学 五、义学、塾、馆的社会教化之功 第三章 儒学教化的社会网络 第一节 家规族法与儒学教化 一、家规族法中的儒学教化 二、国家与宗族:关于教化权力的讨论 第二节 乡约与儒学教化 一、官办乡约:儒家道德理想的社会实践 二、民办乡约:以地方绅士为核心的乡村自我教化 三、乡约与保甲结合:道德教化与惩戒 第三节 仪式、象征与儒学教化 一、仪式与象征的儒学教化意义 二、乡饮酒礼:道德的盛宴 三、儒学象征体系:对先贤的纪念与标榜 四、民间宗教对儒学教化的挑战 五、坊、乡的命名:社区的教化符号 第四节 道德的审判:民间诉讼与儒学教化 一、“非礼则无法”:明代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二、“教化为先”:成讼前的道德干预 三、“教谕式调停”:民间诉讼的儒家化审判 第四章 通俗文艺与儒学教化 第一节 社会文化与通俗文艺 一、官方的态度:坚决的压制与暧昧的喜爱 二、民间的态度:支持与反对 第二节 小说:儒、释、道外的“第四教” 一、说书:智俗共喻的教化方式 二、书坊主与通俗小说的传播 三、通俗小说与儒学教化 第三节 戏剧:“以人情之大窦,为名教之至乐” 一、官方戏剧:“备他时世曲,寓我圣贤言” 二、乡村戏剧:“寓教于乐” 三、 “反教化”的市场贱剧 第五章 官绅与儒学教化 第一节 地方官与儒学教化 一、地方官:“转移化导”之责任 二、教官:儒学教义的传播者 第二节 绅士与儒学教化 一、文人讲学与儒学意识形态的传播 二、乡绅:儒家伦理的“卫道士” 第六章 儒学教化视野下的妇女与儿童 第一节 儒学伦理与闺门教化 一、家庭教化:“三从四德” 二、社会教化:无名者的贞节 牌坊 第二节 蒙以养正:儿童与儒学教化 一、家庭对儿童的教化 二、塾、馆里的儿童教化 三、多样化的蒙学教材 第七章 琼州与吴县的儒学教化比较:以地方志为基础的考察 第一节 “化外”海岛:琼州的儒学教化 一、学校:儒学教化的核心机构 二、塔形绅士结构与地方儒学教化 第二节 “江南望邑”:吴县的儒学教化 一、完善的学校教化体系 二、绅士:下层绅士为主的教化群体 第八章 结语:教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明代儒学教化的宿命:教化与异化 二、明代儒学教化的实践智慧:成功的基层文化实践 三、全球化视野下儒学教化的现代使命:高尚人格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4556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2014305404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