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埃塞俄比亚的序曲

历史不仅是吊诡的,同时也是相似的。那场后来发展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战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局部战争恰恰开始于当时世界中心的边缘地带。无论是1931年就已开始的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还是30年代意大利对非洲的入侵,它们的主战场都并不在当时世界的核心区域。虽然非洲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但是战争的烽火在非洲古老大陆的升腾,却早于欧洲本土。

说起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原名为阿比西尼亚)并不算一件十分令人震惊的事,自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逐步完成统一以来,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的趋势便日益明显。然而,当后发的意大利开始积极向外扩张时,却发现这个世界早已不是那个“空的世界”。经历了19世纪末各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以后,意大利能够去开拓的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因而在这个愈发饱和甚或逼仄的餐盘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势必要以牺牲其他殖民国家利益为代价。而由于国力有限,意大利暂时无法直接向英法等传统强国挑战,它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想吞并埃塞俄比亚的企图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889年,一个由意大利人支持的本地酋长,为了当上埃塞俄比亚的皇帝而与意大利人签订了一项让步条约,此后意大利人已开始习惯于以埃塞俄比亚的保护人自居了。1890年意大利人擅自宣布将埃塞俄比亚北方的部分领土与意属厄立特里亚合并,从而引发了埃塞俄比亚与意大利之间的武装冲突,进而发展成为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埃塞俄比亚人于1896年在阿杜瓦战役中将意军击溃,经此一役,意大利出征的1.7万军队中,死伤1.1万人,被俘4000人。而埃塞俄比亚军死亡人数在4000—5000人之间,受伤6000—10000人。意大利的战力之差,由此开始显露出来。当时德国政治家俾斯麦对此曾讽刺说:“他们(指意大利人一引者注)带着满嘴蛀牙和极大的胃口,来到非洲大陆。”

但奇怪的是,意大利人似乎并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训,想直接控制埃塞俄比亚的意图和欲望反而越来越强。由于得到三大协约国的支持,埃塞俄比亚于1923年被接纳为国际联盟的成员,这意味着意大利想直接控制埃塞俄比亚的企图落空了。于是,意大利只好改变策略。1928年,墨索里尼同埃塞俄比亚签订了一项条约,根据这项条约,埃塞俄比亚在意大利控制的阿萨布港(Asab,阿萨布位于厄立特里亚东南部,是濒临红海的港口城市。)获得一个自由区,而意大利则获取了修筑某些公路的特许权。意大利希望通过这个条约,逐渐把埃塞俄比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未能如愿以偿。1916年以来,一直在埃塞俄比亚摄政的海尔·塞拉西(Haile Selassie)于1928年10月7日成为国王,并于1930年称帝。这位皇帝此后成为20世纪全世界最后一位握有实权的皇帝。他开始实行一系列范围广泛的改革计划。在许多受聘提供技术援助的专家中,只有一个意大利人,因为皇帝的头脑是清醒的,他明白意大利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于是,意大利人在经历了一种拍肩膀交朋友的过程后,真正的面目逐渐显露出来。和当年其他帝国主义者一样,它为自己入侵埃塞俄比亚找到了最高尚的动机。这种借口之一,就是埃塞俄比亚未能废除奴隶制,而它在加人国联时,曾许诺要废除这一野蛮的制度。这时,意大利人开始行动了,它准备举着文明的火炬,给埃塞俄比亚带来和平并结束它的奴隶制。瓦尔瓦尔(Walwal)事件就是这种行动的第一个标志。

1934年12月5日,在英属索马里与意属索马里之间的瓦尔瓦尔绿洲,埃塞俄比亚护卫队和意大利军队发生了一次冲突。埃塞俄比亚声称这个绿洲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60多英里处,一直被意大利人非法占领;意大利人则声称,他们占领这个绿洲已经多年,而且埃塞俄比亚也曾承认隶属于意大利的部落所占用的土地应归意大利人所有。虽然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很多地图上却表明这一地区应该属于埃塞俄比亚。应该指出,在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之中,领土与边界问题是历史地形成的,在传统社会中并不存在着现代意义上的明确的国境线概念。而只是在近代欧洲的民族国家形成以后,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的地位与作用变得日益明显。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明确的国境线只是一种欧洲概念,并不适用于那些尚未进入现代世……

P1-3

目录

一 埃塞俄比亚的序曲

二 地中海的波涛

三 意大利的挫折

四 闪击巴尔干

五 克里特之战

六 隆美尔出现在非洲

七 “沙漠之狐”

八 需要胜利

九 阿拉曼之战

十 巴顿与“火炬”作战计划

十一 永别了,非洲

十二 进军西西里

十三 尾声

地中海与北非战场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目

序言

“希望书库”版序言

钱乘旦庞绍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弭散,到现在已经五十年了。五十年前出生的那些人,如今也已经“知天命”,要年逾半百了。五十年来,尽管世界上狼烟未止,大大小小的战争始终不断,但全球性的大战总算没有打起来,出现了五十年难得的和平时期。五十年中,世界发展很快,物质生产的能力成倍增加,财富之增长居然破天荒第一次使居住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不仅少数特殊人物可以享受优裕的生活,而且数量相当可观的普通人也能够分享其富裕了。许多地区已经习惯于和平与安宁,几代人都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即使曾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战争也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人们祈望着和平能世世代代维持下去,永无止境。

人们渴望和平,因为和平与幸福总是连在一起;人们痛恨战争,因为战争与苦难是同义语。很少有人不希望和平,而想要战争的;然而,战争又似乎是人类永远摆脱不掉的命运之阴云,笼罩着由希望之火点燃的历史之光。战争陪伴着人类的历史,乃至在官修的史书上,没有战争似乎就显示不出君王的伟大,没有征伐似乎就表现不了统治的英明。可悲的是,历史似乎也果真如此,还在我们的先民与巨野洪荒作斗争的时代,人类就被战争的梦魇时时纠缠,尽管豺狼虎豹凶狠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但人的不同族群之间却免不了要彼此厮杀,人的同类相斗充满了血腥气。文明降临之后,战争与历史一起进入文明,而且越来越自觉地利用文明的进步所造成的结果,从古希腊的青铜剑,到20世纪的激光导弹,哪一个历史阶段,不见证着武器的发展与完善,人类的多少智慧,被消耗在战争这门艺术上!当后人歌颂帝王的宏业、将军的伟绩时,似乎已经忘记了战争的残酷;有些人说,战争是文明发展的杠杆,没有战争,社会也就停止不前了。对此我们虽然不敢苟同,但同时又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发展有时的确需要战争来推动,比如:当新社会需要诞生、旧社会又不肯退去时,战争会帮助消灭旧社会;当邪恶势力张牙舞爪、剥夺千百万无辜人的生命与自由时,战争会帮助伸张正义,消灭邪恶;即使在并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只是不开化人群的相互残杀或贪婪帝王们的争疆夺土时,它也会起到沟通文明、交流文化的作用,因为在工业化以前的时代里,地区间的联系极稀少,人们生活在封闭的地域里,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于是,战争作为一种残酷的沟通手段,居然也可以成为文明的载体!

但战争无论如何都是人性中丑陋一面的暴露。不管存在不存在正义的一方,战争都是由邪恶势力造成的。非正义的战争自不消说,它体现着统治者的贪婪、权欲和凶狠残暴;、即使是正义的战争,也必然是在邪恶势力登峰造极、正义的力量不用战争作手段便不可铲除恶势力的前提下发生的。一场战争要么无正义与非正义可言,实际上双方都是非正义;要么一方是正义,另一方是非正义,于是战争首先由非正义一方挑起,正义一方为反抗、为生存,不得不奋起反击,拿起武器,向邪恶势力开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典型的用正义战争打败非正义战争的大战,为打赢这场战争,全世界人民付出了五千万人牺牲的代价,战争的财产损失,估计达到四万亿美元。人类作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仅仅是为了消灭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势力之一——法西斯主义。痛定思痛,人们不禁会默然深思:难道一定要在热血和泪水中才能伸张永恒的正义吗?为什么不能在邪恶势力毒苗初露的时候就将它铲除,而一定要等它作恶多端、危害匪浅时才动员更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和它作本来可以轻易得多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后人去深思的最深沉的,也许就是这个问题。

人类是不是还需要不断地经受战争的苦难?是不是只有用鲜血和生命才能捍卫真理和正义?也许正是带着这种迷茫,世界才走完了五十年艰难的和平历程。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却不可忘记:当上一次大战奠定的世界体系瓦解之后,我们这个世界又变得动荡不安了,两极控制世界的平衡状态已经被打破,新的战争根源有可能在混乱中产生。我们能否阻止新的战争?我们能否化解各种冲突?能不能在邪恶势力刚刚抬头的时候就遏止它、消灭它?这是摆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的严峻考验。我们渴望和平,我们希望永远不再有战争,至少不再有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我们希望人类的理智已经成熟到这个程度,即人们将永远清醒地认识到:现代科学已经使人类具备了消灭自己的能力,世界的核武库可以把地球炸翻好几次。然而我们却不得不痛心地承认:战争曾一直与历史同在,我们不能保证人类的私欲永远不再助长邪恶势力的抬头,使之再次成为引发世界战争的根源。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深信:正义会在战争中凯旋,因为人类在其本性中,天生就追求真理与正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波澜壮阔的,它高奏着振人心弦的英雄乐章,它为作家艺术家储藏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它为一代代后世人留下了长久永存的崇敬与深思,它为历史家提供了永不磨灭的史绩。然而,我们仍然希望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战,铺设在人类脚下的,应该是永远的绿色和平之路。

让我们真诚地祝福和平永存。

1994年10月于南京

内容推荐

《北非战场》是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和庞绍堂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里的一种,由资深历史学教授陈晓律所著。本书描叙了二战中从意大利对北非的入侵到德军在意大利战场的投降为止的在北非战场发生的战争史实。全书史料翔实,描写生动,对著名的巴尔干战役、克里特战役、阿拉曼之战等大型战役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隆美尔、巴顿、蒙哥马利等名将的形象和风采;同时,对隆美尔和盟军统帅的战略战术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和精当的评价。本书是一部兼顾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佳作。本书原稿于1996年收入“希望文库”,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出版,作者做了少量的修订工作,该书所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已纳入“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编辑推荐

埃塞俄比亚的危机以意大利人的狂欢而结束,与四年之后的大规模战争相比,这场危机只是一个小小的序曲,也许它在军事史上的地位微不足道,然而它确实预示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风暴就将袭击这片古老的大陆了。《北非战场》便讲述了这场大规模的战争,是由著名历史学教授钱乘旦先生和庞绍堂先生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里的一本,由资深历史学教授陈晓律所著,它生动描述了著名的巴尔干战役、克里特战役等大型战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律//张子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82905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2014265954
中图分类号 K152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