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黎明李黎明
内容
试读章节

对于中国文学的亲近,是中国人的本能么?刚进厂时,那么多迷茫苦闷的日子,李黎明和一些学问好的老先生有了来往。年轻的她,就喜欢“接触有味道的年长者”。

说起与老先生们的结缘,还得感谢亲爱的阿姨。阿姨把外甥女的照片拿给周围的人们看,本意是寻求门当户对的相亲机会,却意外让她认识了那些老先生。

她小学校长的丈夫吴昌治先生,出身书香门第,毕业于中央大学,曾是职业革命家,跟潘汉年从事地下谍报工作,后来随潘汉年一起受迫害,在家赋闲,研究起甲骨文来。他关于甲骨文的观点,与郭沫若的不一样,顾颉刚先生支持他写了很多商榷文章。李黎明字写得漂亮,常常去吴家带回一批甲骨文书,把吴老批在空白处密密麻麻的小字誊抄出来。吴老有时跟她分享新填的旧体诗。老夫妻俩热心地帮她介绍男朋友,他们的儿子还给她补习过数理化。

民盟的朱立波老太太,也是“老先生”之一。她常去朱家,陪老太太说说话。在那里认识了几个小朋友,有的因家里的钢琴被抄家抄没了而去朱家借钢琴弹。和有故事的老人对话,不知不觉受到熏陶。朱立波,后来成了她加入民盟(注)的介绍人。

还有一位国学专家吴嘉愚老师,诚心诚意上门教她古文。阿姨见她一直不谈恋爱,很担心,就反对她学古文。老师不能登门教她了,只好每天早上等在肇嘉浜路街心花园,她骑自行车匆匆赶到那里,边吃早餐边听老师讲一篇文章——物质食粮、精神食粮一道解决,然后才赶去斜土路上班。

那年头,老先生的学问不吃香,没人理,所有的课都是免费的。很少有年轻人如此好学了,老先生们喜欢对朋友称她为“女高足”。

最近,101岁的章人英先生在“李黎明”专卖店留下名片,重新联系上了她。这位当年的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吴嘉愚先生的好友,也在“老先生”之列。章老赠送了自己主编出版的《国学常识辞典》《中华文明荟萃》及《江南二章集》。《江南二章集》中,还收有15年前他写给李黎明的诗《手绘神州百美图》:“巧夺天工举世无,裁云镂月塑时模,黎明独有生花笔,手绘神州百美图。”

喜欢与老先生们交往,可见李黎明心气很高,甚至有点狂妄。有一次,吴老师来电话问她最近在忙什么,她回答在忙编织,又半开玩笑地补充道:“世界上最好的编织在中国,中国最好的编织在上海,上海最好的编织嘛……当然是李黎明!”

对于设计师,心气高也是必备素质吧?后来的事实证明:心有多高,舞台就有多大。

看老照片,李黎明以前还是蛮讲究穿着的。年轻时,她就眼界不俗,喜欢去“鸿翔”买衣服。看中的正是“鸿翔”那一份自主品牌的感觉。出身资产阶级的隔壁邻居,一位比她年长的女子,看着这知识分子家庭的妹妹添新衣裳,“哪能侬穿一件,我就欢喜一件啦?”从“鸿翔”买来的衣服穿旧了,自己动手染成蓝黑色,又是一件别致的新衣裳,穿来一样优雅得体。

她还喜欢流连于南京西路上的工艺美术服务部,看橱窗里、柜台里那些设计精美的东西。天平路上有一家卖抽纱刺绣的小店,里面的丝巾、手绢与寻常商店里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她喜欢薄纱的手绢,边角上绣着细巧的花,好美!

当年的她,未必知道在中国古典传统文化里,手帕除了实用意义,还另有审美意义、象征意义——古书上说“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罗帕,就是丝织的方巾,多用于传递朦胧情愫。借素帕表白心迹,含蓄而美好。不知道,却下意识地趋近,这样一种文艺趣味好像与生俱来。而设计师,本质上是不是就该出白天赋?

女儿回忆:一次妈妈正工作着,突然想起要骑车带女儿外出,外面冷,手套找不到了,便随手拿了两只厚袜子——还是一只红、一只绿的,往手上套。小女孩惊讶,“你就这样出去了吗?”妈妈答:“是啊,这是我创造的最新流行!”

其实是心系工作,忽略了生活细节。成名后的她,反而对服饰满不在乎了。她当然懂得,作为设计师,自身的形象也是蛮重要的,但她自认低能,只能比别人放弃更多一些东西,不然顾不过来。她自我安慰说:“一个人的魅力,不看外表。”

在宇宙厂,她也交了几个朋友,喜欢私下里把世界名著借来借去,“最幸福的是,下班回家,包里带回一本好书。”

“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第一年,李黎明就准备去考了。她跑到吴家请教,老先生给了她很多文科复习资料,而且居然押准了那一年的好些文科考题。可她唯恐自己出身不好考不取文科,只报了理科,马上从头开始钻理科,请单位里的高中生教她。高中生教了一点点,就觉得教不下去了,“你连这个也不懂啊?”但没多久,就夸她“进步这么快”了。她生来做事就很钻的嘛!可惜,补习时间太短,高考落榜了。P21-23

后记

潘真近二十年前采访过我,这次有人请她写我,她欣然答应了。这是出乎我意料的,因为我知道她工作很忙。我们一见面,都惊讶,都说近二十年来,对方一点没变,还是那么率真……

采访我是困难的,当时我实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可写的。

潘真也采访了我周围的人。我相信她是带着情感来写的,因为她告诉我,写我就像在写她自己。初稿出来了,看过的人都称赞,唯有我总觉得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我自己也不知道。于是,改了一稿又一稿,才有了现在这一稿。

逐渐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那就是:我想非常真实地告诉大家,我是一个很低能、有着很多缺点的人,踏上追求理想之路,在我看来是没有退路的……逼着逼着,就逼我去思考,去扬长避短,逼我把有些缺点变成了优点……我想,如果认真地读这本书,一定会相信我说的话: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做得比我更好的。

当初,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没有专业基础,无知者无畏,在时装设计这个领域坚持着走过了三十个年头,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至今还在继续着,可算是一个先行者。我很想让自己的经历给大家一些参考,我在图片上配了一些文字,希望大家能从这零零散散中获取一些东西。若真如此,我的人生又增添了新的意义。感谢你们:每一位能静下心来阅读这本书的人。希望你们有更加美丽的人生。

感谢为这本书付出的每一位朋友。

目录

我眼里的李黎明(序一)/王丽萍

李黎明和她的时装艺术(序二)/张光武

从幸福童年坠落

游泳练就自信

小干事成“编织皇后”

打出“李黎明”品牌

中文底子与设计

拒绝订单,坚持自创品牌

“文艺青年”的生意经

从上海秀向世界

第一步,香港;第二步,巴黎

初探法国时装界

随“今日中国”输出魅力

生命中的知己、贵人

物我两忘时,灵感来了

女儿,从见证人到接班人

成功,即“痛并快乐着”

我的话(代跋)

大事记

作品集

秀场纪实

序言

在我读中小学时代,姐姐和同学们喜欢上一项有趣的活动,那就是一手一根银色的勾针,一手一支白色的棉线,放学后,坐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用勾针缠着棉线,开开心心地编织起来。她们一针一线织一些简单的方块,然后再仔仔细细地缝合起来,就成为了沙发上的扶手巾,收音机上盖着的小方巾……现在想来,应该是我最初接触的编织艺术吧!那个时代,谁家的姑娘要会点儿这个功夫,谈对象都加分,那可是心灵手巧和贤惠能干的名片啊。

2000年,我第一次来到位于上海襄阳南路上的“李黎明”服装店,说实在的,我被惊到了——那是一个编织的海洋,五颜六色的大披肩,巧夺天工又不落俗套的背心、开衫、长裙,特别是独具匠心的旗袍,都令我目瞪口呆!编织原来可以这样艺术!这样大胆!这样妖娆啊!它既可以表现最接地气的自然,又可以天衣无缝地连接着时尚和潮流,更何况它是用最最传统的手工一针一线勾出来的,这是多么斑斓又多么奇妙的世界啊!我一下子对设计师肃然起敬!从密密麻麻的针线里,从错落有致又层层叠叠的起承转合里,我们看见了设计师的境界和感情,多么智慧、多么有想象力,又多么有创造力啊!而敢于打出自己名字命名的“李黎明”品牌,没有点底气和本事,想也别想。

从此以后,我渴望去了解李黎明老师,也幸运地成为了她的朋友。

当我们成为朋友以后,我很久都没有把生活中的李黎明和设计师李黎明结合起来。生活中的李黎明,喜欢微笑,常常是眼睛那么一弯,嘴角那么一扬,笑眯眯地看着你——那是李黎明的招牌笑容,很贤淑,也很诚恳,没有野心也没有侵略性,淡淡的,什么要求也没有,弄得你一下子没有办法,心扑通通地就软了——而在我的想象中,设计师要么特别强势、霸气,特立独行;要么冷漠、清高、端着,故作深沉。而我面前的李黎明,憨憨地笑着,像个知心姐姐,她温暖地看着你,你需要的时候,她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她的微笑也在。

李黎明老师常常坚持说自己很笨,很“低能”,有很多缺点……我一直觉得那是她的谦虚,一个特别谦虚又低调做事的人,一半源于良好的教养,一半源于本身的个性。良好的家教,使得李黎明无论在事业还是情感上,都有着顺其自然的淡然和超脱,这种教养下,她是不会去争啊抢的,而是相信天道酬勤的努力。而她本身温婉憨厚的个性,也使李黎明在漫长的商业大战中,一直保持从容,矜持,豁达,不抱怨不埋怨。如果遇上好事,她当老天赏礼;如果摊上逆境,她当命运考验。我们常常说,性格即命运,有这样的教养和个性,李黎明就踏踏实实做人,阳光乐观处事,能成大器,她坦然接受,如果遇事不顺,她也心安处之。

这样的个性,不急吼吼,也不大声嚷嚷,却是可以沉下心来默默做点实事的。这些年,她常常世界各地看秀,用敏感的眼睛看世界时装的变迁,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她的设计理念。她说:很多人接触编织是从家长里短开始的,但是我也可以用高贵来表现浪漫。“李黎明”品牌能从密密麻麻的编织世界里脱颖而出,成功地走出一条通向世界时装的道路,李黎明的智慧和本事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她将华丽、浪漫、时尚巧妙地结合在传统的编织艺术里,从而成功地将它提升到艺术的境界,就这样,“李黎明”的金字招牌30多年熠熠生辉。她是最早的那拨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国设计师,也是脚踏实地将传统编织与现代时尚完美结合的艺术家。

打开李黎明的百度资料,赫然写着:李黎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传承人,被业界称为中国的“编织皇后”。1994年创立同名品牌“李黎明”以来,先后在日本、香港、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做过专场时装发布。

大约从2000年起,我一直是“李黎明”品牌的忠诚支持者,我买了很多“李黎明”品牌的衣服和围巾。2011年我在韩国获得“亚洲文化贡献”奖,我就披着“李黎明”的披肩上台领奖。那是一条丝线勾织的宝蓝色长披肩,配以橘色和桃红的花朵,色彩激烈又华丽霸气。我领好奖后,韩国和日本的编剧围过来跟我合影,她们还借用了这条披肩在会场上拍照,还真是有趣的一幕呢!后来这事儿被李黎明老师知道了,她跟服务员说,以后王丽萍来再来买的话一定要给她折扣。我知道了,非常温暖。

在长达十几年对这个品牌的喜爱里,我还发现设计师也在与时俱进地创新。比如,她大胆的运用红色花蕾图案设计了新娘礼服,让新娘有“独一无二”的感觉;她设计的立体图案花朵的围巾,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她在一些服装上运用了蕾丝加流苏的设计,非常性感;而她设计的透视装,完美地表达了中国女性欲言又止的含蓄与妩媚,又不失高贵和骄傲。

一些外地和外国的朋友,来到上海,常常请我陪她们去逛位于中信泰富的“李黎明”专卖店,朋友们说,“有艺术含量,不可复制,还是百分百手工制作的,这应该是最昂贵的东西了!”况且“李黎明”的服装每一件都不会重样,所以就算买了放在那里,将来也可以传给女儿或者媳妇……当一个品牌,被喜欢她的人,当成传代的礼物时,这个品牌也就有了悠长的意义,也有了历史和价值。

既接得了地气,又守得住奢华;既拥有传统,也书写时尚,“李黎明”的成功,看似一切天成,但是请相信,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李黎明老师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热情、辛苦,她从来不说。那么,就以微笑,以谦虚,以才情,以坚持继续往前吧,因为李黎明老师始终拥有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样的微笑可以暖和人心,这样的微笑也可以创造美丽。

内容推荐

李黎明为上海的编织大王,从自主创业到在服装设计界获得一席之地,有不少经验和心得。《李黎明李黎明》作者潘真以散文笔调编写这本传记,旨在讲述一个设计师的成长故事,并和读者分享她的生活和工作感受。书稿另配有精美图片,包括设计的服装和个人生活照。

编辑推荐

打开李黎明的百度资料,赫然写着:李黎明,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绒线编结传承人,被业界称为中国的“编织皇后”。1994年创立同名品牌“李黎明”以来,先后在日本、香港、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做过专场时装发布。

《李黎明李黎明》作者潘真以散文笔调编写这本传记,旨在讲述一个设计师的成长故事,并和读者分享她的生活和工作感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黎明李黎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潘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14226
开本 16开
页数 1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5061688
中图分类号 K825.72=76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60
18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