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卡锡编著的《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十九世纪德国社会理论与古典的古代(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展示了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的语言之下还坚持的某种古典传统理路,或在传统的古典语境之中萌生的现代性的思想结构。本书的出版将对推动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并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的传统做出巨大的贡献。
图书 |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十九世纪德国社会理论与古典的古代(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内容 | 编辑推荐 麦卡锡编著的《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十九世纪德国社会理论与古典的古代(马克思与西方传统)》展示了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的语言之下还坚持的某种古典传统理路,或在传统的古典语境之中萌生的现代性的思想结构。本书的出版将对推动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并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的传统做出巨大的贡献。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非同寻常的文集,麦卡锡编著的《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十九世纪德国社会理论与古典的古代(马克思与西方传统)》所包含的论文通过考察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与伊壁鸠鲁的思想——对19世纪社会理论家马克思著作的影响,从而展露出奠定马克思社会、政治及经济理论的传统的丰富多样性。 马克思的贡献并不在于社会工程、科学控制及经济预言(正如他通常被误解的那样),而是应该用更为广阔的视域来衡量,即以其对人类能力、政治理想及社会理性的推崇来理解。他对未来的见解如此珍贵和深远源于他对过去的理解如此敏锐和激动人心。他对占有性个人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商品生产的批判程度最终建基于他对亚里士多德及伊壁鸠鲁理解的深度,以及后两者将其道德理想所提升到的高度。 目录 导论 目光与眩晕 第一部分 黑格尔与希腊人:追忆往事 第一章 马克思及古希腊人对18世纪德国思想的影响梅维斯 第二章 城邦的理想化迪普 第三章 辩证法的起源 斯密斯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与伊壁鸠鲁:唯物主义、伦理学与古希腊物理学 第四章 马克思思想来源的古希腊传统戴高礼 第五章 马克思与希腊哲学 巴拉诺维奇 第三部分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人类能力与社会结构 第六章 本性、功能与能力 纳斯鲍姆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康德与青年马克思的伦理学 凯恩 第八章 家庭、市场和公司 布斯 第四部分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道德与实践 第九章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 米勒 第十章 马克思的道德实在论 吉尔伯特 第十一章 实践与意义马格里斯 第十二章 马克思的主体性、唯心主义与希腊哲学 若克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十九世纪德国社会理论与古典的古代(马克思与西方传统)/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麦卡锡 |
译者 | 郝亿春//邓先珍//文贵全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2446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5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2014181959 |
中图分类号 | A8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6 |
宽 | 148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9-2011-184号 |
版权提供者 |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ing,I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