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你不知道的纽约
内容
编辑推荐

朱辉编著的《你不知道的纽约》以独特的角度介绍纽约一些鲜为人知的景点、故事和人物。希望和更多人分享作者眼里、心中的伟大城市,她多彩的历史、著名的建筑和城中生活的人们。合集共有45个故事,配有相关图片。

无论你到纽约旅行,还是试图了解这座伟大的城市,本书都值得你珍藏。

内容推荐

自由女神像是座没人要的铜塑;华尔街公牛是件非法展品;911倒塌的双子楼深处的秘密;洛克菲勒中心那幅已经不在的壁画;纽约最好的饭店和最让人垂涎的小吃;哈莱姆区那把用命换来的手枪;时代广场上的裸体牛仔;谜一样神秘的马赛克之路;不敢去的深夜的纽约大学;中央火车站的最后一块瓷砖;春夏秋冬走过的中央公园……

朱辉编著的《你不知道的纽约》用52个奇妙动人的故事描写了世界之都纽约的45个著名和鲜为人知的景点,隽永优美的语言和电影画面切换的写作手法娓娓道来地球另一边那个伟大城市的故事、城中的人们、历史的痕迹、每日生活的点点滴滴……

每个独特的故事带你进入一个你从未到过的世界,看到从未见过的景致,遇见未有机缘谋面的趣人,品尝从未吃过的美味。你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起欢笑、悲哀、痛苦、温暖、会心、期待、成长……

当你从故事隧道的另一端出来的时候,你再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样了。

目录

自由女神像

炮台公园(曼哈顿)

海关大楼(世界)

保林绿地(华盛顿的下午)

冲锋的公牛

石街

转角(华尔街爆炸案)

华尔街40 号

世贸中心的秘密

世贸中心中转站:大师(I)

布鲁克林大桥

在Grimaldi's 吃午饭

大理石宫

羊角圈

在凯茨吃早饭

艾斯特广场( 两个莎士比亚演员)

布朗大楼(大火)

华盛顿广场

马赛克人

纽约大学:布特妮大楼

拾花·格林威治村

空中花园

切尔西市场

在Morimoto 吃晚饭

麦迪逊广场公园(上)

麦迪逊广场公园(下)

意大利市场(完美的一天)(上)

意大利市场(完美的一天)(下)

帝国大厦

纽约公共图书馆

时代广场的裸体牛仔

克莱斯勒大厦:大师(II)

中央火车站(上)

中央火车站(下)

斯巴克斯牛排店(刺杀)

联合国大厦:大师(III)

洛克菲勒中心(十字路口的人)(上)

洛克菲勒中心(十字路口的人)(下)

里佛大厦:大师(IV)

西格拉姆大厦:大师(V)

广场旅馆(龙虾卷)

Lady M 蛋糕

唐人街

大都会博物馆

古根海姆博物馆:大师(VI)

中央公园:冬

中央公园:秋

中央公园:夏

中央公园:春

哈莱姆区

试读章节

布鲁克林大桥

(布鲁克林大桥)是名副其实的宗教式的信念飞跃。

——John Perry Barlow(诗人)

大学四年级的一天,我去交大看我弟弟。他正和他游泳队的朋友苦心经营他的第一个无本买卖:在阶梯教室放自己弄来的美国大片,然后卖票收钱。

那天放的是《美国往事》,卖出去比教室容量多一倍票的结果是教室的每一个缝隙都站着脸上长着青春痘的学生们,就像现在北京早上的10号线。

电影是原版的,电视机开到最大音量,让人觉得罗伯特·德尼罗等不到枪手来刺杀,自己就会声嘶力竭而随时断气。

故事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但是奇怪的是,电影中的有一个镜头鲜明地烙在我的脑子里。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这个镜头。

当“面条”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布鲁克林的街上闲逛,在街两边高大的仓库中间空旷的背景里,有一座巨大的桥,像一个趴伏在空中的巨兽。镜头跟着“面条”和他的伙伴们向前走过一条又一条的街,大桥始终沉默地出现在背景的天空中。

几年前,家里来了几个客人,其中一个说她在纽约最想做的是走过布鲁克林大桥。但后来因为他们的行程安排,没能成行。

盛夏的一个周六的清晨,我们安静地坐在满是阳光的厨房吃早餐,妻子说:

我们去走布鲁克林大桥!

1852年纽约的冬天极其寒冷,冰冻了布鲁克林和曼哈顿之间的东河,困在没有遮盖的摆渡船的数千上班的人们中有一个德国移民、桥梁建筑师约翰·罗布林(John A.Roebling)和他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Washington A.Roebling)。

15年以后,约翰成为这座总长为1.8公里、世界第一座斜拉式钢索吊桥和最长桥的设计师。

但是约翰却没能见到大桥的完成,甚至都没能见到大桥的开工。

向着市政厅的方向走,我期望能一眼见到久闻大名的大桥,但没有。在行人和机动车分叉的牌子下一拐弯,在我意识到之前,我们已经在引桥上了。

第一进入眼帘的是大桥直径一尺半的钢牵引索,在湛蓝的天空画着美妙的弧线,连到远方像巨兽盘踞着桥头堡。八月纽约的太阳照在身上,走在一百多年古老的木头的桥面上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下层行驶的汽车偶尔的喇叭声提醒着现实。

桥上人还很少,没有喧嚣,没有拥挤,大桥默默地在我们面前伸展。

1869年7月6日,当约翰站在渡船码头上测绘将建大桥的位置时,因为专心工作而没有听到身边人的惊叫,一艘靠岸的渡船压扁了他的脚趾。固执的约翰拒绝看医生,十六天以后因患破伤风而去世。约翰是在接下来的十四年建桥过程中死去的二十个人中的第一个。

约翰唯一的儿子,华盛顿和他新婚的妻子艾米丽正在欧洲学习桥梁深水打桩的“沉箱”技术。噩耗传来,华盛顿赶回纽约,接替他父亲成为大桥的总工程师。

32岁的华盛顿对他父亲的设计做了一些重要的改进,加进更多的桥梁的稳固技术,并亲手设计了两个桥桩深水作业的“沉箱”。

1870年的1月3日,大桥正式开始动工。开工后不久,其中的一个沉箱在深水中着火,正在沉箱中工作的华盛顿带领工人最终把火扑灭。但因为沉箱上升过快,华盛顿得了严重的“潜水员病”,全身瘫痪。

偶尔被穿着运动衣的跑步者和骑着蓝色自行车的游客超过,我们轻松地向着大桥的第一个桥头堡走去。河上有微风吹来,河面上有带着白帆的游艇。观光直升机飞往不远处的自由女神像。左面是平行横跨河面的曼哈顿大桥,在日光中勾勒出逆光中的剪影。偶尔低头,透过木板的缝隙,竟然可以看到四十米下的河面,黑色的河水在桥的巨大阴影中,波光粼粼。

如果没有站在桥头堡下面,很难想象这两个用六千五百立方米水泥的花岗岩巨无霸的雄伟和壮观。两个哥德式的拱门高出桥面近五百米。华盛顿曾经预言:这两个纪念碑式的桥头堡会让布鲁克林大桥成为一个历史纪念碑。1964年,他和他父亲用生命建造的桥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纪念碑。

在桥头堡的阴影下,墙上有一块不起眼的铜牌。上面写着:

献给布鲁克林大桥的建造者:艾米丽·罗布林、华盛顿·罗布林,约翰·罗布林。

在每一件伟大作品的背后,我们总能找到一个自我牺牲的女子。

在接下来的12年中,瘫痪后华盛顿每天坐在布鲁克林高地家里的床上,用一个望远镜看着大桥的进展。每天晚上,他口述各项指令,由他的妻子艾米丽记录下来。第二天艾米丽把指令送到工地交给施工工程师,风雨无阻。收工后,艾米丽再把当天的工程进展细节汇报华盛顿。

随着工程进展,指令和反馈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深。艾米丽自学了高等数学、力学、桥梁学。在当时妇女没有选举和受教育权只能在家里带孩子的美国,艾米丽是唯一的女性——每天对付政客、工程师、工程难题。保证大桥严格按照她热爱的公公和丈夫的蓝图完成。

我们在大桥的“爱情之锁(Love Lock)”停下休息、喝水。

有人说这个仪式是从二战开始的,爱人去欧洲战场前,两人会来到桥上把写上两人名字的锁锁在桥栏上,把钥匙扔进河里,作为“两情不渝”的象征。

我趴在桥栏上看写着密密麻麻的留言,想象着写下这些真情实意话语的恋人们在后来的日子里是否在一起、是否幸福、白头到老……

有一条中文写的留言进入我的眼睛:我不想离开这里,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和你在一起。

字迹工整、娟秀。

1883年的5月24日,建造了十四年花费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布鲁克林大桥终于完工了。当时的美国总统阿瑟(Chester A.Arthur)和纽约市长在礼炮声中走过大桥和对面走来的布鲁克林市长握手。

因为华盛顿拒绝出席完工仪式,艾米丽手里抱着一个大公鸡(象征着胜利),第一个走过大桥。当天一共有1800辆车和15万人跨越在这座雄伟的大桥。

晚上,阿瑟总统亲自到华盛顿家里向他祝贺。

看着窗外竞相绽放的烟火,华盛顿问总统:

为什么不就放一块牌子说大桥开放呢?

总统一时语塞。

从布鲁克林的一端下桥,我们向前走,准备去哥玛第(Grimaldi's)——纽约最有名的披萨店吃午饭。在拐过街角的时候,我无意回头。

我一下呆住了。突然看到那个晚上在昏暗、充满香烟和汗味阶梯教室里看到的那个《美国往事》里的镜头:

“面条”和他的伙伴们向前走过一条又一天的街,巨兽般的大桥始终沉默地出现在背景的天空中……

我感到我的喉咙被什么东西哽咽住。

当两张时隔久远的画面重叠起来的时候,中间是多年人生的欢乐、痛苦、成功、失败、得到、失去……在时光的河流中慢慢变成薄薄的一层,夹在我们的短暂记忆里。

P44-47

序言

我不知道翻开这本书的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心深处有一个遥远的地方。

在那个地方有座美丽的城池;城池里有从未到过却似曾相识的街道;街道上铺满金色的阳光;阳光下是斑斓的花和修剪整齐的树枝;树枝垂下的绿色中是孩提时莫名的兴奋和快乐……

纽约是我的梦中之城。到美国的第一个寒假,在中西部读书的我坐着灰狗长途汽车第一次来到纽约。每天中午在华尔街边上的餐馆打工。下午两点,我脱下油腻的围裙,离开昏暗的餐馆,

走到曼哈顿冬日的阳光下,一个人在陌生的街上寻找熟悉的地名。在那个冬天走过的无数

街道上,我好奇地注意到纽约的路牌有两种颜色:绿色和褐色。在城市的最后一天去了大都会博物馆,闭馆出来的时候发现正下着大雪。走在无人的中央公园笔直的广场大道上,路两边的百年参天榆树如巨大的深色华盖,

沉默地矗立在纷扬白雪的背景里。四周有一种蓝色的宁静,可以清晰地听到雪花落在地上的声音……这一刻的纽约永远留在我的生命和记忆里。

毕业后自然地来到纽约工作、生活。城市背面的黑暗、肮脏;纽约人的粗鲁、攻击性;冬日的多雪、寒冷;每日工作生活庸碌、

焦虑,我慢慢忘掉了她曾经是我梦中的城市。随后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在离开纽约的两年中,我发现非常想念那个城市。我想念当飞机掠过上空克莱斯勒大厦如巨兽跃出地面的身影,钟爱的博物馆和坐在市

图书馆灯下看书的下午,带米其林星的顶级餐馆和街边热狗小吃摊,世界建筑大师们设计、建造的美丽大楼,带着浓重纽约口音、领我到有尿骚味地铁入口的陌生人,中央公园的春

雨秋阳和那个永远下雪的冬日傍晚……突然意识到: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已经成为自己梦中城市的一部分。

回到纽约的很多年以后,我才明白第一次到纽约看到的绿和褐色路牌的意义:绿色是普通路牌的颜色。褐色曾是纽约城最古老民居外墙石头的颜色,被用来作为界定“历史保护区”的路牌。在褐色路牌的街区里,建筑、街道不得有任何的人为改变。它们谨慎而小心地维护着城市的记忆、时光的痕迹和人们的自豪。

从某一个周末开始,口袋里揣着讲述纽约历史的书,我走入书中的城墙、街道、城堡、车站、大楼、餐馆,再次走入我梦中的城池。在这个城市里,我走到从未去过的地方,看到从未见过的景色,遇到从不相识的奇人,品到从未吃过的佳肴,感到很久以前想象中那个远方城市的兴奋和快乐……

有一天,好友说你应该把你的纽约和大家分享。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朱辉 2015年 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你不知道的纽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朱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97588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1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2015071325
中图分类号 K971.2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