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说北大/北大文化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微说北大》由杨虎、严敏杰著:北大版《世说新语》,写尽北大气象

陈独秀说,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辜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讲课,辜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六首十几行英诗。

有一次,胡适在课堂上问:“你们哪位是偷听生?没关系,能来偷听更是好学之士。听我的课,就是我的学生。我希望你们给我个名字,是我班上的学生。”胡的一番言语让所有的偷听生都大受感动。胡对偷听生的态度和做法很能反映北大当时“兼容并包”的学风。

陈寅恪在西南联大讲授“隋唐史”,开讲前开宗明义:“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周作人说:“有人说北大的光荣,也有人说北大并没有什么光荣,这些暂且不管,总之我觉得北大是有独特的价值的。这是什么呢,我一时也说不很清楚,只可以说他走着他自己的路,他不做人家所做的而做人家所不做的事。”

内容推荐

由杨虎、严敏杰著的《微说北大》可谓是一本北大版的《世说新语》,它参用了《世说新语》的体例,分为授教、德行、气节、神采、雅量、真趣、狂狷等二十五个章节,将百余年来北大人的精彩语录汇集成书,并收录多幅珍贵老照片。在只言片语问体现百年北大的历史人物风情,在细微之处让读者体悟北大百余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气象及精神魅力,而北大对于中国之意义,也尽在其中了。

目录

授教第一

德行第二

气节第三

神采第四

雅量第五

真趣第六

狂狷第七

乖僻第八

绰号第九

风雅第十

师友第十一

忠诲第十二

读书第十三

著述第十四

论学第十五

嘉言第十六

讽议第十七

辩驳第十八

神伤第十九

忧思第二十

自许第二十一

月旦第二十二

谣歌第二十三

风骨第二十四

奋勉第二十五

附录:北大人物志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授教第一

解题:大学之职,重在教书育人;育人之所,首推三尺讲坛。把课讲好,乃是每一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立身之本。大学能够留给学生最深刻最美丽的诸多印象中,名师的授课风采一定不可或缺。百余年来,北大的课堂一直是展示大师名家实力和风采的最佳舞台。要在北大的讲坛上立住站稳,就必须有严谨的授课态度,扎实的知识积累,巧妙的授课技巧,此外还得有些率真的雅趣。因缘于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和表彰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理念,北大的课堂之上,大体能够保持住异彩纷呈,妙趣横生的风尚韵致,从而让身临其境者终生难忘,也让未能躬逢其盛者无限向往。这或许是了解北大魅力的首要门径,因此开篇作授教第一。

○清末京师大学堂在清政府高压之下,课程也多陈腐无聊之论,经常引起学生不满。当时,有个姓叶的教习给预科学生讲授“人伦道德”课,学生对他的空谈不满,他却赖着不走。此课考试时,有一学生孙炳文在考卷上大书“叶公好龙,尸位素餐”八字。结果孙被学校挂牌开除。孙后来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回到北京大学,1912年毕业于预科第一类。

○据沈尹默回忆,他初入北大任教时,有一预科教地理的桂蔚丞老先生,每次上课时,均有一听差挟一地图,捧一壶茶和一只水烟袋跟随上讲堂,置之于讲堂上,然后退出,下课照旧如仪。其教科书、参考书和讲义对学生是保密的,丝毫不允被借阅。

○陈汉章于1909年入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任国立北京大学历史教师。他教中国历史,自编讲义,搜集资料,从先秦诸子讲起,考证说欧洲近代科学中的声、光、化、电之学,在我国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早有记载。那时,欧洲列强尚处于茹毛饮血时期。当时正在北大就读的沈德鸿(茅盾)课后作“发思古之幽情,光大汉之天声”的对联形容此事。陈闻听后解释道:“我明知我编的讲义,讲外国现代科学,在两千年前我国已有了,是牵强附会之说。但我为何要这样编呢?鸦片战争后,清廷士林中,崇拜外国之风极盛。中国人见洋人奴颜婢膝,有失国格人格,实在可耻可恨。我要打破这种崇洋媚外风气,所以编了这样的讲义,聊当针砭。”他还说:“中华民族同白种人并肩而无愧色。”沈德鸿事后称陈汉章是一位“爱国的怪人”。

○冯友兰在北大上本科时,“中国哲学史”一课由哲学系陈介石讲授。他从先三皇、后五帝讲起,每周四小时,讲了一个学期才讲到周公。学生问他如此讲法,何时才能讲完,他说:“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要讲完一句话就可以讲完。要讲不完就是讲不完。”果然课没讲完,陈就去世了。20世纪30年代史学系一位讲师讲宋史,与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学年下来,仅仅讲了一个王安石变法还没有讲完。20世纪40年代邵循正在北大讲元史,一个学期也只讲了一个成吉恩汗。

○陈介石在老北大深受学生尊重,他在哲学门(系)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历史门(系)讲“中国通史”。他讲的是温州一带的土话,一般人都听不懂,甚至连好多浙江籍的学生也听不懂。因而上课时只好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发给大家,登上讲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之快,下课铃一响,粉笔一扔就走了。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恰好写到一个段落。他虽不讲话,但却是诚心诚意地备课,课堂所写与讲稿亦各成一套。

○据北京大学毕业的震瀛回忆,辜鸿铭在北大执教时,“很得学生爱戴,胡适之先生也比不上”。他回忆说,辜常常教学生念英文本的《千字文》:Dark skies above the yellow earth。音调很足,口念足踏,全班合唱。“现在想起来,也很觉可笑。看他的为人,越发诙谐滑稽,委实弄得我们乐而忘倦,这也是教学的一种方法,所以学生也很喜欢。”

○沈从文回忆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学时的情景:“辜先生穿了件缃色小袖绸袍,戴了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系了根蓝色腰带。最引人注意的是背后拖了一根细小焦黄辫子。老先生一上堂,满座学生即哄堂大笑。辜先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要笑我这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因此只有少数人继续发笑,多数可就沉默了。”沈称辜的这句话给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辜鸿铭在北大讲授的是英国文学,每学期上第一堂课,他都要先对学生宣告:“我有三章约法,你们受得了的就来上我的课,受不了的就早退出:第一章,我进来的时候你们要站起来,上完课要我先出去你们才能出去,这是师徒大义,不可不讲;第二章,我问你们话和你们问我话时,都得站起来;第三章,我指定你们要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不能坐下。”辜要求虽严,但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陈独秀说,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带一童仆为他装烟倒茶,辜坐在靠椅上,拖着辫子,慢吞吞地讲课,一会儿吸水烟,一会儿喝茶,学生着急地等着他讲课,辜一点也不管。有时一年下来只讲六首十几行英诗。

P1-3

序言

表彰北大真精神,传递北大正能量

作为年轻的“老北大”,我们是怀着一颗热烈而虔诚的心完成这部书稿的。我们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少,但却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来自陕西的关中平原,高中毕业后都来到北大读书、生活,毕业后又留校工作,一直没有离开过燕园这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园子。是北大培养了我们,让我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境界、认识了真理。因此,我们对北大常怀感恩之心。和每一位北大人一样,我们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种浓郁的北大情怀。可以说,这部书是浸润着浓浓的北大情怀的。

北大是迷人的,她的一切能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沉醉不已乐而忘返。这缘于她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精神魅力。无论在什么时候,与北大相关的话题,总能引发人们的兴致。在我们看来,北大就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大百科全书,正如燕园的末名湖一般,虽然不大,却有着大海一般的气象。要读懂这大书、这大海的真精神、真气象,绝非一日之功。随着在北大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的这种感觉就愈发深切。

有一点是不能否认的,北大的一切,真真切切地体现在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身上,真正的北大魅力也体现在优秀的北大人身上。自入北大读书以来,我们就经常听老先生神采奕奕地讲述北大的历史、传统与精神,从他们的讲解中,我们知道了北大人的风骨、气概和神采;我们还曾经常听师兄师姐神侃北大人的逸闻趣事,在这种漫无目的的闲侃中,我们领略到了北大人的风趣、狂狷和洒脱;我们还经常阅读一些关于北大的回忆、评论文章,通过众人的视野,我们明晓了北大人的职责、使命和前景。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精彩的话语表达出来的。

既然无法明确言说北大的魅力究竟何在,不如将前哲与时贤关于北大的精彩话语辑录起来,以供众人饭后闲览,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之余能多几分理解和思考,对北大和世人来说,均为有功之举。虽然是“述而不作”,但又可以发挥“表彰北大真精神,传递北大正能量”的些微之功,因此又何乐而不为呢?基于这样的共识,我们便产生了编写一本汇集北大精彩“话语”书的念头。2007年,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梁刚建社长和李潇潇编辑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牛刀小试”,合作编撰出版了《北大新语》一书。

《北大新语》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新华社资深记者丁一曾专门撰写并刊发书评文章《(北大新语)的新与旧》,称赞此书比较好地借用了“世说”体例,显得古意盎然,在“轻描淡写”中把北大传统和北大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该书出版不久便登上了北京万圣书园的月度销售排行榜,有些图书馆和学校还将此书列入推荐书目。一位网友在图书馆读到这本书后就将其推荐给大家,并这样写道:“它是百年老北大的大师们的((世说新语)),让我们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和大学教授以及怎样做一名大学生,什么才是大学精神,一本令人爱不释手的好书。”书中的部分内容被各种网站和报刊广泛转载。此书的重点章节还曾在(《北大人》刊物上连载,在北大校友中反响良好。

初版的((北大新语》不过是我们通过适当方式表彰北大精神、传递北大能量开端而已,这样的工作,应该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众多师友也肯定了我们这样的想法,让我们做起来更有动力。近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之余,陆续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新资料、新掌故,拟在版权到期后,推出让读者更加满意的增订版。适逢编者之一的本师肖东发教授主持编纂《北大文化丛书》,便将此书的修订版纳入其中,并在臧永清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真是荣幸之至。

此次增订和初版的内容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思路。通过学习、讨论和思考,我们决定把编纂此书的指导思想明确为四句话:“挖掘北大历史掌故,展示北大独特魅力,表彰北大真精神,传递北大正能量。”前两句话是我们所做的基础工作,是表现形式;后两句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儆言大义。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即便是“真趣”“狂狷”“乖僻”这样的篇章,也要努力反映和透露出北大人的真性情和凛然风骨。

二是调整了体例。和初版相比,新版的每一章都增加了数百宇的“解题”部分,以起到必要的画龙点睛作用。为了增强读者阅读的连贯性和趣味性,也为了增强篇章布局的内在逻辑性,新版在篇章次序上,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全书还新增了“风骨”和“奋勉”两章,以期让人们对北大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以“奋勉”作结,寄予着我们对北大的殷切期望和美好祝福。

三是增删了内容。所谓增,是指新版字数比原书增加了十万余字,反映在各个篇章,除“谣歌”外,均有或多或少的新增内容,尤其是对新时期的北大掌故,特别留意收入。以体现北大“旧邦新命”的特征。另外,在《北大新语》出版问世至今,已经七年有余,其间,侯仁之、吴小如、汤一介、田余庆等先生先后离世,所以除了在正文部分增加其生前道德文章掌故外,还在人物志部分,对其简介也适当进行了修改。所谓删,是删去了一些有疏误的内容。如初版“授教”有一则关于潘光旦先生的内容:“潘光旦在西南联大讲课时,每次走进教室,先从身上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问学生抽不抽,学生当然不抽,他便点燃那支烟,开始上课。”在《北大人》转载后,潘先生的后人提出,潘生前并不抽烟,此事当属演义之说。遵潘先生后人之教,将其删去。此外,还删去或改写了一些不甚精彩的内容,以使全书内容更加精练、挺拔。除了增删之外,还将篇章之内的排列顺序、部分内容的归属进行了适当调整,以使篇章题目与内容更为切合。

可以看出,增订版几乎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广大读者。考虑到出版的“与时俱进”,我们受当前“微信体”的启发,并在臧永清老师的建议下,将书名更新为(《微说北大》。《微说北大》者,乃“以微知著、以小见大,呈现北大精神魅力”之谓也。全书分为“授教”“德行”“气节”“神采”“雅量”“真趣”“狂狷”“乖僻”等二十五节,后附“北大人物志”。将百余年来北大人的精彩“话语”和掌故汇集成书,在只言片语中体现北大的历史传统和精神魅力。读者可在细微之处领略、体悟北大人的真性情和凛然风骨,对于做人、做事、做工作、做学问,都有一定的助益。不着一字评价,却能尽览北大风流;无须正襟危坐,便可广汲北大能量,或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以类别为纲领,以人物为中心,所收人物以老一代北大人为主,同时文理大师又有侧重,难免会有挂一漏万,以偏概全之嫌。另外,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征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由于体例的独特和篇幅的限制,未能一一注明,仅在全书后面列出参考文献,还请大方之家见谅。在此也对这些图书或文章的作者深表谢意。

有人说,为人师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学生心中点燃求取真知的火种。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肖东发教授,因为他就是点燃我们心中“北大情怀”这一火种的导师。肖老师在北大设帐讲学凡三十余年,对北大的感情十分深厚,精熟北大的历史风物、精神传统。每年新学期开学,便为全体新生讲授“北大历史与精神传统”,有“北大新生第一课”之称。在校开设“北京风物与传统文化”一课,总要留出专门的课时讲授北大精神,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职是之故,人多称赞肖老师为“爱校主义者”。在他的教诲、勉励、感染和支持下,我们也愿意努力做年轻人中的北大“爱校主义者”,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向世人积极“表彰北大真精神、传递北大正能量”,为实现北大人的共同梦想而摇旗呐喊,擂鼓助威。而此书的编撰出版,就是我们践行“爱校主义”的一次尝试,当然也是聆先生之教,读先生之书的一个初步成果。能以我们有限的能力,为所有关爱北大的读者奉献这样一本书,也是我们对北大,对老师的一种回报。这种对北大、对世道人心有一定意义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坚持做下去,并争取做得越来越好,以不负师友和读者的厚望!

杨虎、严敏杰于京西燕园 2015年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说北大/北大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杨虎//严敏杰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34784
开本 16开
页数 4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28
CIP核字 2015078660
中图分类号 G649.281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