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品中国隐士
内容
试读章节

时间:三国末期。

地点:魏国汲郡(今河南辉县)苏门山。

人物:阮籍、孙登。

苏门山不到二百米高,下有百泉。山色奇异,泉水淙淙,撒着碎金样的阳光,数棵合抱粗的大树下,有半尺厚的枯叶,身着宽袍、容貌奇伟的阮籍,正在向隐居在此的高士孙登请教。孙登身穿葛衣,微闭着眼睛。阮籍问如何能长生?孙登不答。阮籍又问如何导气?孙登还是不答。仿佛没有听见阮籍的问话。

阮籍听好友嵇康说他曾跟孙登从学三年,孙登一句话不说。临走告诉他,要他慎重行事,不要介人当今政务,否则凶多吉少。此时,阮籍忽然有些明白,眼前的高人是不会回答自己什么的。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于是,阮籍清亮地长啸一声,下山了。阮籍喜欢长啸,长啸是一种表达方式,清高?交流?对社会的批判?还是一吐胸中的块垒?也许这些成分都有。

至半山,忽然整个山谷响起如同凤凰的鸣声,他呆住了,这是高士的长啸。天籁一般美妙祥和,如同一道灵光,让他的身心瞬间清新、透亮、轻快。他明白这是孙登最高最好的回答。

回去后他写了《大人先生传》,以孙登为原型,创造出了“大人”,大人“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大人是阮籍心目中的神人。他向往这样的神人。不过,阮籍骨子里还是留恋现世。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说。

比较有意思的是好友刘伶的《酒德颂》里也有个“大人先生”,刘伶说他是“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门窗),八荒为庭衢……”,两人不知谁受谁的启发。也许都是受《庄子》的启发。

1

阮籍是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字嗣宗,士族出身。父亲阮瑀为建安七子之一,诗文受曹操重视。曹操听说阮瑀有才,要用他做官,他逃到山里去。曹操令人放火,把他烧出来。后来跟随曹操。

阮瑀和曹丕不错,常在一起探讨文学和政治。

有这个关系,阮籍和曹家的关系也近。

阮瑀走向仕途是出于无奈。阮籍后来对政治不满,故而向往高士。

阮籍虽是士族,但到他出生时,家族已经有些衰落。他三岁时,父亲染上瘟疫去世,曹丕对朋友的去世很哀伤,专门作《寡妇赋》。阮籍家道更不如以前。但这些并不妨碍阮籍的聪明。《魏氏春秋》载“阮籍幼有奇才异质,八岁能属文,性恬静”。

十七岁时,阮籍随叔父至东郡,见兖州刺史王昶,阮籍终日不说一句话,王昶以为阮籍深不可测。

此时的阮籍,还不算狂放,狂放是以后,看清社会的面目以后。但已经很自负。见了刺史,一天不说一句话,既有恬静的一面,也有深沉自负。

河南荥阳有广武山,汉代刘邦、项羽曾在此鏖战。一个秋日的黄昏,阮籍登上城头,纵目古战场,一片迷蒙,他发出一声慨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这声慨叹,成了千古慨叹。他不把刘邦、项羽放在眼里!狂放中含有自负,也有壮志。

《咏怀》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完全是一副壮士的形态:慷慨悲壮,大义凛然。

他和后来的李白一样学过击剑,想要“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里垌”,干一番男儿的大事业。但时局有变化,三国鼎立已经形成,并渐趋统一。内部高层争斗却严重,曹叡死后,曹芳、曹髦都无能。司马氏后来专权和高压,让他不满,无法伸展抱负。

少年阮籍也有游乐无羁的轻荡,好弦歌,和朋友一起游山水。

恬静、轻荡、高志、自负。都在阮籍身上统一起来。

2

阮籍喜欢弹琴,也喜欢品箫。不是铮铮琮琮,就是呜呜咽咽,还经常驾着牛车到处跑,车上有酒,有琴。一口酒,一节琴,一首歌。在明晃晃晃的道路上跑烦了,就在没有路的荒野上跑,直到深夜。牛车停下了,他一看,前面是一片迷茫的荆棘。他不由大哭起来。

是啊。本来他就知道是这个结局。但他为何还要跑?人生本来就是虚妄,却还要挣扎。谁不是这样?他为自己而哭,也为世人而哭。为巨大的孤独和恐惧而哭,也为他的“觉醒”而哭。

就这个意义上说,阮籍完全是现代版本的孤独者,只不过没有异化成卡夫卡的“甲虫”。他是超当时的。不过也说明古今的思想,某些地方相通。

时人以为阮籍是个白痴,只有族兄阮武叹服,说阮籍胜过自己。阮武是清河郡(治山东临清)太守。

正始三年(242)前后。

太尉蒋济听说阮籍“才俊而淑悦,志高”,就问掾属王默,阮籍是不是真的很有才干?王默说,当然。

蒋济准备征辟阮籍。

阮籍听说后,很快写了一封《奏记》,然后乘车到洛阳城外的都亭,交给吏卒,要他转交给蒋济,自己又回到了尉氏。蒋济以为阮籍不会应征,听说他到洛阳很高兴,就派人去迎接他,但阮籍已返回,蒋济就很生气,迁怒于王默。

P5-7

目录

阮籍(三国210—263)

陶渊明(东晋约365—427)

谢灵运(东晋385—433)

陶弘景(南北朝456—536)

陆羽(中唐733—804)

陆龟蒙(晚唐?—881)

林逋(北宋967—1028)

倪瓒(元1301—1374)

傅山(清初1607—1684)

王夫之(清初1619—1692)

朱耷(清初1626—约1705)

内容推荐

每个朝代,总有一些天生傲骨,有治世之才,却不与朝廷合作的人物。这些人被称为隐士。他们甘心吃粗食,着布衣,或长啸于山林,以鹿鹤为伴;或浪迹于江湖,以诗画为娱;或交友于民间,以学问为乐。他们并非心性冷漠,而是在俗世找不到一块能安顿干净灵魂的地方。

《品中国隐士》中的十一个人物,串演着隐士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刻画生动,品议得当。

本书由一退所著。

编辑推荐

历史有多个面孔需要欣赏。一退所著的《品中国隐士》写的是名臣,他们构成帝制王朝的重要支撑,影响了中国历史,延续着中华文明,也演绎着色彩斑斓的人生故事。十一个名臣,从萧何、霍光到狄仁杰、林则徐,各有各的人生高潮。和作者其他的品中国系列丛书一样,文笔细腻,议论得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品中国隐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一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54883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2015078156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4
15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