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条之作(5\17 1987-198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儿童文学》杂志于1963年由其青园中央和中国作家协芸其同创办。50年风雨,半世纪辉煌,无数作家从他的摇篮里出发,亿万读者在她的陪伴中成长!《儿童文学》纯正高雅,精品荟萃,浓缩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精华。杂志月均发行量达100万份,被誉为“中国儿童灾学的一面旗帜”!《儿童文学》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每期刊有一篇“头条佳作”,或为引领风潮的力作,或为艺术精练的佳制,或是内涵丰富的名篇,本套丛书精中选精,粹中取粹,将50年来的“头条佳作”编汇成17册,献给中国儿童文学,献给所有9至99岁的公民!

程玮所著的《头条之作(5\171987-1988)》收录1987年-1988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内容推荐

程玮所著的《头条之作(5\171987-1988)》收录了1987—1988年度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之作,其中包括陈丹燕的《黑发》、程玮的《趁你还年少》《今年流行黄裙子》、沈石溪的《猎狐》、曹文轩《埋在雪下的小屋》等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文学性和可读性俱佳,经得住岁月的淘洗。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黑发

“坏猫”咪咪

趁你还年少

银鼬

五十三个月亮

高三那一年

退学

雨雾里一把小红伞

五美图

今年流行黄裙子

魔力

屋顶上有三个怪物

猎狐

埋在雪下的小屋

一龙二虎三猴

中国孩子的梦

播种龙牙

信从老山来

白狼

大自然·男孩·巴里

比美大赛

艾木

鸡丧

试读章节

镜子里我的头发像只温顺的黑猫一样错落有致地从头顶上到耳朵旁到脖子边到肩膀头,脱胎换骨得浓黑发亮,从前姑姑坐在这一大堆镜子前常对我撇着嘴说:“你知道你头上顶的是什么?是腌得太久了的雪里蕻!”上午摸着这一头头发,我突然领悟到这是说我的头发又黄又乱又软,反正是一塌糊涂,心里当下恼怒起来。以前我才不为这等小事愤怒。小时候我梳过小辫,自己梳,但总一个正一个反,以致到有一天,初中的英文先生在提问以后说,何以佳同学,如果你不反对的话,把那辫子剪了吧,我一看见反辫手就发痒呐。记得那时班上笑得东倒西歪,我倒也没觉得怎么样,不修边幅和刻苦用功那时候是正比,光荣的事。现在想想似乎也是应该愤怒的。

头发沙沙地从肩膀上掠过去,心里温柔地音乐般地响了_一声。

后面突然传来姑姑一声惊叫,镜子里的姑姑把大大的柔姿包扔在椅子上,目瞪口呆地看我后脑勺,黑发长长的后脑勺。又冲过来,从抽屉里拉出吹风机、卷发器、发夹、毛巾,热风呼呼地吹过来,姑姑眼睛像吹风机里的电炉丝一样热辣辣地盯着我。头发让卷发器拉得生疼,准有几根生拔了的,我咬紧牙关。记得那时姑姑烫头回来,头发烤焦了一块,但英勇地说过:要漂亮就不怕疼。

姑姑在头顶上絮絮叨叨地说,给你来一个super!我的天,以佳,你什么时候长的啊,这头发真是太棒了。

卷发器满头都是,我简直变成了一只绿头蛐蛐。

头发变成一缕缕的,又变成一片有点卷曲的,又变成两个大大的弯。一半头发落在额头上遮住一只眼睛,围到下巴,散着一股香喷喷暖烘烘的气味。这是处理过美容过的头发才有的。

抬起来一点,你嘴唇厚,有一点金斯基的味道,张开一点,好!别张大,一张大就满脸蠢相。闭一点儿,眼睛不要正视别人,眼神藏起来一点,要又蒙咙又尖锐,悠着点儿,不要动头发噢,这叫神秘的直发式。

镜子里我站在铺天盖地的大画前面,身后衬着像蛀虫一样曲着扭着怒放的向日葵,一派金黄,养在一个古老的,好像快破了,又好像结实得要命的陶罐里。这会儿,倒是突然显得披挂下来的黑发神秘而怪诞,心里开了锅似的,又热烈又害羞又得意又不知所措又急于想做一个帅的举动,姑姑拼命说挺起来挺起来,这才是女人风度。可我却忍不住地弓下去弓下去,如火如荼的向日葵和深不可测的陶罐包围着我美丽到可怕的头,如果不是还留下一只张皇的眼睛,此人定是女巫。从前我看见爱发如命的女孩怎么说,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个女的,嘁!高中有人烫了头,旧社会定要把她找去,叫她立正站好,说,你怎么不向何以佳学习,女孩子要纯洁朴实,别弄得鬼不鬼神不神的。那时我在脑袋后头揪个马尾巴,露出特别秃的大脑门,脑门上有一道抬头纹,特别令我自豪。现在那苏格拉底式的脑门全不见了。

要高傲而神秘,姑姑两眼炯炯地吩咐。

脖子好容易一扭,却听得骨头响了_一声,镜子里我的脸紧张得显出一副哭相。从姑姑嘴里滚滚而来而且那么得意的词实在消受不起。我掀起头发绕到耳朵后面,额头上清凉清凉的,心里顿时安静下来。

姑姑恨了声枯木不可雕也!

我说你好哎,哪比得上你,风流死了!我恶狠狠地翻白眼,把眼珠都翻疼了……

以佳鬼鬼祟祟一头扎进洗脸间,关上门,上锁,我都好笑。装着上厕。所,实际是去照镜子,这是女孩子常有的把戏,小时候我也这样。给买个新发夹就高兴得像上了天。

P2-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是永恒的,纯真的儿童文学更是永恒的。永恒的儿童文学是靠一代又一代作家、编辑精心打造的,《儿童文学》杂志也不例外:一批二三十年代的著名作家创办了她;五六十年代的老作家、老编辑开拓了她;八九十年代的中年作家、编辑繁荣了她;21世纪新一代作家必将发展她,成就前辈未成就的事业,辉煌她未有的辉煌。《儿童文学》杂志的未来会更美好!

——海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

50年的《儿童文学》,如同一个孩子,天真,好奇,专注,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抱着开放的态度,这是它永远年轻的秘诀。煌煌十七卷头条佳作集,何止群英荟萃,何止精彩纷呈,在某种程度上说,它简直是一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

——陈诗哥(儿童文学作家)

不知是注定还是巧合,我认识你那年正好9岁。你是我见过的最安静的朋友,无论我怎样哭怎样笑,你总是默默不语。我把你装进书包,放在床头,缠着你给我讲故事。你用文字和插图给我讲故事——比星星还要多,比星星上的花还要美好的故事——我都记得呢。慢慢地,我也鼓起勇气给你讲故事。你喜欢听,就把我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

陪我走过整整11年时光的朋友,只有你。

如果能活到99岁,我还想听你讲故事。

那时,你依旧是讲故事的人,我依旧是你的听故事的孩子。

——高源(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条之作(5\17 1987-198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1483
开本 16开
页数 2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6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2013143747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5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