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条之作(10\17 1997-199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儿童文学》杂志于1963年由其青园中央和中国作家协芸其同创办。50年风雨,半世纪辉煌,无数作家从他的摇篮里出发,亿万读者在她的陪伴中成长!《儿童文学》纯正高雅,精品荟萃,浓缩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精华。杂志月均发行量达100万份,被誉为“中国儿童灾学的一面旗帜”!《儿童文学》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每期刊有一篇“头条佳作”,或为引领风潮的力作,或为艺术精练的佳制,或是内涵丰富的名篇,本套丛书精中选精,粹中取粹,将50年来的“头条佳作”编汇成17册,献给中国儿童文学,献给所有9至99岁的公民!

张之路所著的《头条之作(10\171997-1998)》收录1997年-1998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内容推荐

张之路所著的《头条之作(10\171997-1998)》收录了1997年-1998年《儿童文学》杂志所刊登的头条精品文章,如王巨成的《流浪的暑假》,韩辉光的《今天过后是明天》,张之路的《鼓掌员的荣誉》。所选文章皆为儿童文学上乘佳作,适合全年龄阅读,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读者在享受精品阅读的同时,也会接受一定的身心洗礼。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流浪的暑假

海裂

柳絮飘来的时候

回家

窑神

走近生命之源

玫瑰使者

冬天里的红苹果

日子

二子

春桐秋景

微思细笔

今天过后是明天

祸事

蝴蝶

装在橡皮箱子里的镇子

留级生沙龙

雪地格言

我的故事讲给你听

阿斑虎和画里的窗子

鼓掌员的荣誉

认识死亡

故事里的陈永林

试读章节

森林—下子找准了方向,心里说我就是要新鲜而刺激。于是森林急切而激动地在屋子里转悠起来,一双不是太大的眼睛小偷一样骨碌着。森林好像刚刚发现自己的家很小,小得令人放不开手脚。

家里的一切给人纤尘不染之感,而且格外地有条理。为了维持这种干净和条理,老妈常对放不好鞋子和杂物的森林唠叨半天。兴奋中的森林对那些闪着富有光泽的电器、家具阴谋地笑了一下,然后扒去上衣,就开始操作起来。他把落地扇的头给拧了下来,把电视机从橱里捧出来放到床上,把枕头放进电视机橱里,把洗衣机推进厨房,把碗放进洗衣缸里,把冰箱拖到客厅吊扇下,里面放进衣服、放进老爸的烟酒……森林很有耐心地做着这一切。汗涔涔地下来,并伴随着吭哧吭哧的声音,直至室内一切井然有序的东西都被森林错了位,而且呈现一片狼藉,森林才住了手。

森林只停歇了一下。这当中他用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抹的结果是脸上多了些灰褐的斑迹,成了花脸。森林把他已经不玩的和目前还玩的玩具统统找出来,假想他们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像布棋子一样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安下它们,然后他把在暑假里需要做的所有作业和需要看的所有书,每个玩具一份。森林说:

“你们别忘了你们是学生。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如果有谁在暑假里疯玩的话,那——你可就完了,彻底完了。我的意思你们懂吗?”森林竟然一下子把班主任在放暑假前说的话惟妙惟肖地说出来。森林没想到自己还有这一种才能。这_发现,让森林把刚才说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森林很满意自己刚才制造的“杰作”。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果。本来,他是一个很注重后果的人。比如做什么事之前,他总要想一想老爸老妈或者老师同学或者别的什么人会有怎样的看法。当然他要选择让这些人赞赏至少高兴的做法去做。不过森林现在没有考虑后果。否则,森林也不会是后来的森林。

森林穿梭在横七竖八的家具中间,只觉得是在曲折的巷道里做游戏,就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在爬满青藤的墙垛以及散发着秸秆香味的草垛之间做游戏一样,这“游戏童年”不是他的,是某一本书上这么写的。森林从小到现在十五岁,是没有游戏地过来的,甚至这么长的时间里每一个日子都重叠得没有一点走样。有时他也玩游戏机,但感觉那绝不是游戏。真正的游戏在大自然里。大自然是什么?是记忆中难得的春游秋游。

森林边走边琢磨如果再有一个人_起玩捉迷藏,可能会更有些意思。

谁知这么一想,森林顿时感到索然无味。兴趣是突然地来,然后又是这么突然地去。森林感到了羞惭:天啊,我刚才都做了些什么?我是一个中学生呀!森林很想去收拾,也许他累了,也许他执意要叛逆—下,森林没动。森林骑在一只沙发上发呆,陷人了不知自己想要干什么的困惑之中。

去流浪!森林—下子从沙发上跳下来。

森林被自己的决定搞得浑身颤栗。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决定,甚至有些让人不敢相信。为什么要去流浪?知道什么叫流浪吗?流浪意味着什么?森林没有想这些。当“流浪”的主意一产生,森林就被强烈地吸引了。森林对自己坚定地说:对的,我要流浪,我还要写一本书。

森林本来打算利用几天时间好好准备—下再落实行动。既然要流浪,肯定要带上很多东西,什么饮料啦食品啦衣服啦,感冒腹痛的药片啦,由此又觉得乐,房子也要带上,连老妈最好也带在身边。这么一来,岂不是待在家里最好?森林看看家,搓搓手,显出一种无奈。

去流浪,去流浪!心灵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原来“流浪”已在心里扎下了根,想拔都拔不出来。森林似乎这才知道自己性格中不曾泯灭的一面。最后决定只带上一百二十元钱去流浪。一百元钱是从老爸老妈那儿拿的,二十元是自己的。

P2-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儿童文学》一如既如地沿着原初确立的方针在前行。她在与时代、风尚相融和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它的风骨、气度与那份雅致。在刊物如林的今天,在恶俗如潮的今天,《儿童文学》旗帜不倒,坚持文学性,坚持审美,坚持向上,坚持自己多年打造的形象,我是由衷的赞成的。

——曹文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儿童文学》让我拥有了许多难忘的“第一次”,它们是我记忆中的一枚枚香甜的苹果。愿更多的人来享受《儿童文学》这棵大树上的“苹果”!

——王巨成(儿童文学作家)

50岁是一个丰收的季节,50岁又是一个无比美丽的季节,《儿童文学》像我的另外一个妈妈,是最初带我走进儿童文学创作的人。在这片爱的海洋里,在这座梦的花园里,我们忘记长大,不曾苍老,一直是个对世界抱有纯真信念的孩子。

——潘云贵(西南大学文学院学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条之作(10\17 1997-199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之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1537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3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2013146317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