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珍妮姑娘(简写本)/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除了对美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外,西奥多·德莱赛编著的《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珍妮姑娘(简写本)》的另一突出特点便是对人的本质或者说人的本性的淋漓尽致的表现。那种驱使人的行为的本能和欲望在资产者白兰德和雷斯托身上表露无遗——无论是白兰德还是雷斯托,他们对珍妮的“爱”,其实只是一种卑下的情欲。白兰德叹赏珍妮的嘴和腮帮,尤其是她那圆浑婀娜的体态,只是“因为那其中充满着青春的健康,以及中年人认为最值得向造物主祈求的那种幸福”。他的这种“幸福”其实就是肉欲,就是玩弄女性。他根本没有诚意要跟她结婚,“假使他公开地要她,天下人会怎么说呢”?雷斯托对珍妮的“爱”也不例外,因为他认为,“如果要结婚,这个理想的女人应该从他自己的阶级里去找……他根本不能设想自己会向一个女仆去求婚”。他把珍妮玩弄多年抛弃后,与富家寡妇螺底·基拉特结婚,更证明了他的虚伪及他“本质上是一个动物式的人,只不过加上了一层教育和地位的虚饰罢了”。

内容推荐

那么资产阶级的道德是什么?珍妮为人情妇,她的堕落有什么罪过呢?在西奥多·德莱赛编著的《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珍妮姑娘(简写本)》中,德莱塞评论说:“道德就是乐于为人献身的那种品质,正因为这样,所以它被社会看得几乎一文不值。你要是拿自己去贱卖,就会被人家轻易利用,被人踩在脚下。你要是看重自己,那就不管多么没有价值,别人也会尊重你。”所以,珍妮虽然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德莱塞根本不认为她是有罪的。珍妮对兄弟姐妹的爱,对私生女儿的爱,对父母的体贴入微,特别是对错怪她的父亲毫不计较,一直照料到他去世,以及她处处委曲求全、一到紧要关头便乐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更是体现了一切劳动者的高贵品质。她的不幸遭遇使我们特别同情她,而让她遭受如此悲惨命运的那个社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罪恶在于那些自命有教养且道德高尚的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资产者,罪恶乃是在那个逼良为娼的社会。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是当时虚伪罪恶的美国社会道德使得美丽、纯洁、善良的珍妮姑娘只能在屈辱中悲苦一生。

目录

初出茅庐

梦幻女孩

爱的初次体验

处女的变迁

心灵的伤痛

新生

受洗的孩子

有一点心动

迫不得已

同居

母亲之死

味斯搭

一种新关系

败露

觉醒

海德公园

遗嘱

旧情复萌

葛哈德之死

决绝

如愿以偿

味斯搭之死

最后的眷念

试读章节

第二天,珍妮就开始找工作,她依照巴斯的话说,不管干什么都可以,可还是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所有的店铺都好像合计好了似的不要她。于是,她只好把目光转向家庭工作。她在广告栏里苦苦寻觅,觉得有四个地方值得她去尝试。可去的第一个地方已经有了人,但那家的女主人对她的态度相当和蔼,并让她留下了地址,说是有了空缺,再通知她。因为她动人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上她那乐观向上的性格,没有人不喜欢的。

她去的第二个地方,是欧克利路上的一家公馆。公馆的规模相当大,珍妮觉得有点不配,但是既然来了,就去碰碰运气。接待她的仆人把她带到二楼的女主人房间里。女主人名叫联桥夫人,是个美丽大方的旧式女子,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聪明人。她一见到珍妮就打心眼里喜欢她,简单的交谈后,就决定留她做普通的女佣。

“我每礼拜给你四块钱,你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睡在这里。”联桥夫人说。

珍妮讲明跟哥哥同住,并且家里人不久就要来。

“很好。”联桥夫人说,“只要你准时来就行了。”

“我会的。”珍妮谦卑地说。

“那好,今天就开始工作吧!”联桥夫人说。然后,给了她一顶精致的小帽子和一条围裙。她的主要工作是侍候女主人,替她梳头发,帮她穿衣服,以及女主人安排她的其他差事。这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主人,珍妮很喜欢她。

女主人给她的第一件任务,就是洗刷闺房里的装饰品,她虽然勤勉地干着,但她走的时候仍然没有完工。她来到哥哥住的地方,便把她找到工作的消息告诉他,巴斯听了很高兴。他们很快就可以把母亲接过来,她也可以跟孩子在一起了。甜蜜的新生活在她的眼前展开,她的心里快乐极了。依着巴斯的提议,珍妮很快写信叫母亲过来。过了几天他们又租了一间合适的房子,等着母亲他们的到来。

葛婆子靠着孩子们的帮助,勉强收拾了一小车家具,就很快出发了。这许多年来,葛婆子的梦想,就是有一个舒服的家,有一整套体面的家具,有一块漂亮的地毯,有几幅美丽的油画,有几把舒适的椅子,有一架黑亮的钢琴。可是,一直以来她的梦想都无法实现,因为孩子太多,境遇又不好,可她总希望着。

到了克利夫兰之后,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葛婆子心中充满新的希望。巴斯一再告诉她,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好。出了车站到达新的房子,葛婆子一路算计着,白兰德送给珍妮的钱还有五十块,她可以考虑买一些分期付款的家具。

巴斯付了第一个月的房租,而珍妮已经把房间擦洗得干干净净了。又置了新的席子和被褥,还从邻近的铺子里买来了漂亮的水晶灯,预备了足够的香肠和面包。总的来说,新家无可挑剔,比科伦坡的舒服多了。

经过一个礼拜的时间,这家小小的房屋就完全布置妥当,添置了新的家具和地毯,以及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但最为难的是还缺一个新炉灶,因为这笔费用会大大加重账单上的负担。较小的孩子都送进了公立学校,只有乔其,他们决意叫他去找事做。尽管葛婆子和珍妮都觉得这不公平,但没有办法,只有等情况好一点了以后,再送他进学校。

因为他们现在的收入和支出刚好两抵,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如果谁有什么闪失,生活又将回到过去的层面上。刚开始的时候,巴斯把全部的工资都交给葛婆子,可后来,每礼拜只交四块钱来做自己的食宿费。而珍妮呢,全部的工资都交了出来,她觉得只要好好地帮她照顾孩子,其余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乔其在店铺里做收送货款的店徒,每礼拜的工资是两元五角,本来是情愿全部交出来的,后来葛婆子许他留五角钱作为零用。她想,只有这样才是公允的。P50-51

序言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小说家,1871年8月27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特雷霍特镇。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于1846年逃避兵役到了美国,开过纺织工场。母亲是摩拉维亚的农民的女儿。他们有子女11人。1870年工场失火焚毁,一家生活贫困。《珍妮姑娘》中孩子们捡煤渣,珍妮为了搭救兄弟出狱而牺牲色相,这样的描绘是以作者的姐姐和哥哥的事迹作为原型的。他有一个姐姐甚至被迫为娼。

德莱塞12岁起充当呢绒绸缎店的店员和报童;17岁时去芝加哥谋生,曾给一家小饭馆洗碟子,在铁器店做伙计。18岁时,由小时候的一个女教师资助,进入印第安纳大学,有机会接触到达尔文、赫胥黎和斯宾塞的著作。一年后又回到芝加哥,充当房地产公司的推销员和洗衣店的送货员。从23岁开始,先后在芝加哥的《环球报》、圣路易斯的《环球一民主报》和《共和报》任记者,在纽约《每月》杂志任主编。1899年开始写作《嘉莉妹妹》,第二年完成并出版,1907年此书在美国解禁再次出版,德莱塞因此成名。

《嘉莉妹妹》被禁后,德莱塞被迫停笔10年。这10年中他仍从事编辑工作。1904年担任斯特里特和史密斯出版公司小说部编辑,1905年任《史密斯杂志》主编,1906年任《百老汇杂志》主编。其间,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他影响重大。1909年他着手写作长篇小说《珍妮姑娘》,1911年出版。这是《嘉莉妹妹》的姐妹篇,是又一部对贫富对立的社会的控诉书。读者还可以从中窥见作家幼时一家人凄苦生活的影子。门肯称《珍妮姑娘》为自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以来美国最优秀的小说。

从此以后,德莱塞文思旺盛,才华横溢,连连推出引入注目的新作。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的问世,使他一跃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1927年赴苏联访问,返美后写了不少游记、政论和短篇小说。1941年被选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1945年8月加入美国共产党,同年12月,因病在好莱坞逝世。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美国的悲剧》,短篇小说集《锁链》《妇女群像》,政论集《悲剧的美国》。

德莱塞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是洞察美国社会症结的一次旅行,正因为他亲身经历结痂之痛,才更理解、同情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因而也在反思造成这种状况的缘由,向往和探索现实光明的前途。德莱塞前期的作品,创作思想偏于对美国社会虚伪道德的暴露,《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珍妮·维芙是一个善良、美丽、温柔、天真的姑娘,拥有一双碧蓝色的大眼睛,她的贫穷处境似乎注定了她一生的悲苦命运。白兰德参议员是一位典型的上层阶级心怀仁慈的绅士,他在珍妮最危险时伸手拉了她一把,对她的生活给予莫大的帮助,但也是他,让珍妮变成了可悲的情妇。白兰德在占有珍妮之后许诺“从华盛顿回来之后就娶她”。当我们还无法预料其中的阻力时,议员就死了,只留下了可怜的珍妮和腹中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珍妮被顽固保守的父亲赶出了家门。她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了暂时的寓所,只能在父亲外出工作时才可回家。很快,珍妮找到了第二份工作,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平平静静地过了几年,又一个风度翩翩的商界巨子雷斯托闯入了珍妮平淡无奇的生活。她一再地逃避,却又同时遭受着窘迫生活的打击,再加上父亲失去了劳动力,于是她投降了,远离了亲人,跟着雷斯托来到纽约,过着快乐的生活。他们曾为了珍妮的女儿大吵过,雷斯托原谅了她,三个人快乐地生活着。可不久,雷斯托妹妹的造访,打断了快乐的生活。他们的生活来源断了,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生存又成了问题。雷斯托无法摆脱有钱的生活,他最终选择了金钱、名誉,离开了珍妮。珍妮既失去了爱人,又失去了父亲、女儿,她失去了精神支柱。雷斯托又回来了,他们又在一起度过了短暂的时光。这一次之后,雷斯托步了白兰德的后尘。珍妮悲惨的一生就此毫无悬念地画上了句号。

我们在阅读德莱塞为我们讲述的曲折故事的时候,心中总是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是什么最后导致了珍妮姑娘的悲剧?是贫穷吗?是她道德败坏吗?是社会吗?而我们所问的这些问题,正是德莱塞最终所要揭示的。

在19世纪80年代,有钱人就是神,贫穷人就是下贱。即使是一块璞玉,生在贫穷阶层就是坏玉。传统腐朽的门第观念就像一道厚厚的墙竖立在贫富之间,门当户对,岂容乱伦者扰了“家风”。德莱塞这样描述富人眼中的穷人:“在他(雷斯托)的姐妹、兄弟和父母的眼中,她(珍妮)就是一个坏女人,一种在社会地位上、思想上和道德上都比他低得多的货色,简直是街上的烟花女子。”这种状况在当时是见怪不怪的,但这还只是当时资产阶级道德的冰山一角,而德莱塞通过珍妮这一形象所竭力向我们展示的,就是这一冰山的全貌。

那么资产阶级的道德是什么?珍妮为人情妇,她的堕落有什么罪过呢?在《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珍妮姑娘(简写本)》中,德莱塞评论说:“道德就是乐于为人献身的那种品质,正因为这样,所以它被社会看得几乎一文不值。你要是拿自己去贱卖,就会被人家轻易利用,被人踩在脚下。你要是看重自己,那就不管多么没有价值,别人也会尊重你。”所以,珍妮虽然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德莱塞根本不认为她是有罪的。珍妮对兄弟姐妹的爱,对私生女儿的爱,对父母的体贴入微,特别是对错怪她的父亲毫不计较,一直照料到他去世,以及她处处委曲求全、一到紧要关头便乐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更是体现了一切劳动者的高贵品质。她的不幸遭遇使我们特别同情她,而让她遭受如此悲惨命运的那个社会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罪恶在于那些自命有教养且道德高尚的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资产者,罪恶乃是在那个逼良为娼的社会。是当时的美国社会,是当时虚伪罪恶的美国社会道德使得美丽、纯洁、善良的珍妮姑娘只能在屈辱中悲苦一生。

除了对美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之外,《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珍妮姑娘(简写本)》的另一突出特点便是对人的本质或者说人的本性的淋漓尽致的表现。那种驱使人的行为的本能和欲望在资产者白兰德和雷斯托身上表露无遗——无论是白兰德还是雷斯托,他们对珍妮的“爱”,其实只是一种卑下的情欲。白兰德叹赏珍妮的嘴和腮帮,尤其是她那圆浑婀娜的体态,只是“因为那其中充满着青春的健康,以及中年人认为最值得向造物主祈求的那种幸福”。他的这种“幸福”其实就是肉欲,就是玩弄女性。他根本没有诚意要跟她结婚,“假使他公开地要她,天下人会怎么说呢”?雷斯托对珍妮的“爱”也不例外,因为他认为,“如果要结婚,这个理想的女人应该从他自己的阶级里去找……他根本不能设想自己会向一个女仆去求婚”。他把珍妮玩弄多年抛弃后,与富家寡妇螺底·基拉特结婚,更证明了他的虚伪及他“本质上是一个动物式的人,只不过加上了一层教育和地位的虚饰罢了”。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的行为,将人性论体现于资产者身上,而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则更多的是他们的美德及不幸。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倾向,即决定人的意识及行为方式的是环境,是身份导致了这两个人的动物性无限张大,批判的矛头最终还是由单个的人指向了社会。

准确地说,珍妮的悲剧是当时美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必然产物。她就像一朵贫穷的玫瑰,即使贫苦无依,为所谓的社会道德所不齿,但依旧娇艳地开放在我们心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珍妮姑娘(简写本)/少年阅享世界文学名著经典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西奥多·德莱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212282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4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2
CIP核字 2015055789
中图分类号 I712.44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6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