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编著的这本《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是“古典文学与华夏精神文明的建构”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发展和精神嬗变,从文学与精神传统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西周文学的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在传统教养和美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阐明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传统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图书 | 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山编著的这本《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是“古典文学与华夏精神文明的建构”丛书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发展和精神嬗变,从文学与精神传统的互动关系入手,探讨了西周文学的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在传统教养和美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所产生的实际影响,阐明其在中国古代精神传统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目录 第一章 殷周之际的精神革命 第一节 “敬顺天时”:上天信仰的远古起源 一 殷商已有上天信仰的推测 二 “绝地天通”:“五帝”时代的精神革新 三 甲骨文中主赏罚的“帝” 四 殷人的祖先崇拜 第二节 成师祭天:“懿德”的高扬 第三节 新天命观下的精神格局的开拓 一 “天命”观念三义 二 “殷鉴”意识 三 “天下”与“四方民” 四 政制多元的大智 第二章 作为“精神变革”组成部分的周初“大武”乐章 第一节 《大武》乐章之还原及演出时地之推测 第二节 《大武》乐章中“德”对“暴”的消解 第三节 《大武》:中国诗歌记忆的开端 一 关于“六代之乐” 二 “六代之尔”的内涵 三 《大武》乐章:“六代之乐”的结束和“三百篇”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 周人的气质 第一节 “惟土物爱”的俭朴习性 第二节 农夫本色 一 神圣化了的农耕 二 《无逸》中的农耕政道 三 农耕造就的民性 第三节 族群生活的开放与凝聚 第四章 西周大封建与王朝社会整体精神倾向的造成 第一节 共命运、尚传统的社会意识 第二节 社会精神的三大和弦 一 “书、别”之和 二 族姓之和 三 家、国之和 第三节 “单线索社会”下的贵族精神 第五章 “大风纹”的时代 第一节 殷周两大人群的融合与广泛的文化吸收 第二节 礼仪的新变 一 前人的相关研究 二 礼乐变革的大致勾勒 第三节 从“饕餮”到“大风” 第六章 大祭列祖,将祖先还原为创造历史的英雄 第一节 中期大祭祀祖先的两个中心 第二节 祖宗:从鬼神到英雄 第三节 历史主体精神之彰一显 第四节 “帅型祖考”意识的涨起 第七章 编修史籍,缔造深广的精神传统 第一节 “虞夏书”:确定人文精神传统的开端 第二节 “德治”理想的模型 第三节 “周书”的编修:重彰周公之德 第四节 “商书”:在“威”与“德”之间 第八章 语言文学的丕变与礼乐精神的特征 第一节 语体上的显著变化 第二节 新精神下的文体变革 第三节 视点迁移:新精神视野下的文学境域 第四节 文化变革的结果:礼乐文明的圆成 一 礼乐:文明进步的产物 二 礼乐:耕种“人情之田” 三 追求和谐的基本精神 四 礼乐:一种展现形态的“审美秩序” 第九章 西周宣王时期社会危难下的现实精神进发 第一节 征战与诗篇创件 一 两个方向上的边地战争 二 战争与诗篇的创制 第二节 战争诗篇中的礼乐精神 第三节 拥抱生活的现实精神 第十章 “王纲”解纽时代的抗议与思考 第一节 纲维解纽:贵族精神全面衰败 一 三大社会纲维的解纽 二 败坏之由:物欲的腐化 第二节 天命观念之再扬 一 天命信念未曾动摇 二 以“上天”为制高点 第三节 历史断裂处站立着的人 第四节 “谏”与“歌”的背后:原始民主 一 “谏”的背后 二 “天听自我民听” 第五节 史家与诗人:新精神洪流的发端者 附录一 《尚书》“虞夏书”三篇著作年代考 第一节 新思路的提出 第二节 《尚书·吕刑》确为西周穆王时篇章 第三节 《尧典》年代的确定 一 在《尧典》与《吕刑》之间 二 《尧典》与西周中期铜器铭文对读 第四节 《皋陶谟》和《禹贡》的著作年代 一 《皋陶谟》的著作时间 二 《禹贡》的著作年代 附录二 《尚书》“商书”、“周书”的编纂 第一节 《尚书》“商书”、“周书”的编纂 第二节 编修中的加工与改变 第三节 附谈《逸周书》的几篇西周文献 附录三 大小孟鼎年代“康王说”质疑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周礼乐文明的精神建构/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李山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49844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5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51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8 |
| CIP核字 | 2014011180 |
| 中图分类号 | K89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河北 |
| 长 | 245 |
| 宽 | 17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