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炜编著的这本《唐代的文学精神》是“古典文学与华夏精神文明的建构”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回顾了唐代文学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历程。全书以自由欲望主题、理性意识的发展、人生困境意识及解脱、苦难思想和救赎等主题展开,是我们理解唐代文学精神内涵及唐人精神世界的线索。
| 图书 | 唐代的文学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谢思炜编著的这本《唐代的文学精神》是“古典文学与华夏精神文明的建构”丛书中的一本,主要回顾了唐代文学所展现的民族精神历程。全书以自由欲望主题、理性意识的发展、人生困境意识及解脱、苦难思想和救赎等主题展开,是我们理解唐代文学精神内涵及唐人精神世界的线索。 目录 引言:文学精神史的探寻 第一章 初唐诗人 一 富贵与文华 二 憧憬与感伤 三 稽古之道与感遇兴寄 第二章 盛唐之音 一 边塞之梦 二 田园山水之境 第三章 诗人李白 一 李白和他的时代 二 李白诗中的自我 三 李白诗中的自由经验 四 李白诗中的欲望主题 第四章 诗人杜甫 一 杜甫的精神成长之路 二 杜甫的社会批判 三 杜甫的人性关怀 四 杜有的界限 第五章 历史沉思与讽谕精神 一 气骨顿衰的大历诗坛 二 复古弘道观念的传播 三 贬文与崇文之争 四 延续数代的历史追忆 五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六 讽谕诗运动 第六章 自我追问与自由意愿 一 贞元之风尚荡 二 忧人成苦吟 三 韩、白诗中的题材分离 四 悲哉梦仙人 五 去来皆是道 六 人知我是谁 七 遍寻山水自由身 第七章 世俗风情与艺术人生 一 婚內婚外的风情世界 二 色欲观念与高尚真情 三 越礼私诱与情礼冲突 四 士阶层的男性自我观照 第八章 唐代民间精神及其文学表现 一 唐代知识人口和教育普及率估算 二 悲惨世界的平等呼声 三 讲唱文学与民间伦理教育 四 民间叙事策略与观念渗透 结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唐代的文学精神/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建构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谢思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49851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1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41 |
| CIP核字 | 2014011178 |
| 中图分类号 | I206.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河北 |
| 长 | 245 |
| 宽 | 170 |
| 高 | 13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