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都是人间惆怅客(走进历史名角的失意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商鞅、伍子胥、李斯、孟昶……他们都曾横空出世,都曾成功博弈在风高浪急、暗流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然而他们没能笑到最后,反而遭到命运颠覆性的作弄,或是含冤,或是含恨,或是含耻,或是含辱,终成人间惆怅客,郁郁而终。在《都是人间惆怅客(走进历史名角的失意人生)》中,作者沈明明重点选取这些历史名角的悲剧片段,浓墨重彩,娓娓道来,用学者的严谨钩沉历史,揭示出名角不为人知的一面,又用细腻流畅的文笔,给我们描画出熟悉名人的陌生面孔。

内容推荐

沈明明所著的《都是人间惆怅客(走进历史名角的失意人生)》讲述了十几位历史知名人士如商鞅、伍子胥、李斯、孟昶、林则徐等人的故事,重点选取他们人生的悲剧片段,浓墨重彩,娓娓道来。作者用学者的严谨钩沉历史,揭示出历史名角不为人知的一面,又用细腻流畅的文笔,给我们描画出熟悉名人的陌生面孔。

目录

第一章 伍子胥:烈夫恩仇录

 日暮途远

 兴师复仇

 背后中枪

 仇恨的博弈

第二章 商鞅:替秦清障,为己掘墓

 游说孝公

 顶层设计

 身裂名显

 法,是个悖论

第三章 吕不韦:谁能赌赢最后

 世纪豪赌

 乱世佳人

 《吕氏春秋》

 生死博弈

第四章 李斯:直待咸阳血染衣

 拜师学艺

 崭露头角

 位及人臣

 蛇鼠一窝

 上蔡东门狡兔肥?

第五章 韩信:苍黄钟室叹良弓

 淮阴寒士

 国士无双

 兔死狗烹

 千古一叹唯功名

第六章 孟昶:嘉节号长春

 天纵英才

 身陷怪圈

 性别质疑

 千古名言

 穷途未必有末路

第七章 岳飞:秋风宝剑孤臣泪

 笑谈渴饮匈奴血

 君王多雨露

 怒指天涯泪不收

 生死两时势

第八章 海瑞:批鳞直夺比干心

 敢批龙鳞

 铁面无情

 反腐至死

 “气死”人不偿命

第九章 朱由检:有心承统,无力回天

 铲除阉党

 换届效应

 深陷怪圈

 坐困愁城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十章 和坤:记取香魂是后身

 反腐斗士

 神圣同盟

 世纪末日

 怀财误此身

第十一章 林则徐:天公不语对枯棋

 祸起销烟

 师夷制夷

 鞠躬尽瘁

 山登绝顶我为峰

第十二章 天国群王:一入官墙深似海

 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欲望都市

 天国梦碎

 前无古人的尝试

第十三章 孔丘:逝者如斯夫

 三十而立

 五十知天命

 七十不逾矩

 “君子不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伍子胥:烈夫恩仇录

日暮途远

公元前529年,楚平王即位,伍子胥之父伍奢被命为太子太傅。

楚平王在家排行第五。这是个残酷无情的家庭。父康王死,老大即位;老二杀死老大,自立为王;老三串联老四、老五,夺得王位;老五又弄死老三、老四,再也无人与其争夺王位了。正如戏词所唱:“列国之中干戈后,弑君不如宰鸡牛。虽然是弟兄情意有,各人心机各自谋。”

在这种大王手下为臣,有什么的结局,可想而知。太子建尊重伍奢,引起太子少傅费无极的嫉恨——祸由此起。

这个家庭不仅残酷无情,而且乌七八糟。太子建年已十五,未婚,与美貌如花的秦女孟赢定亲。平王命费无极去秦国迎亲,迎回楚国都郢后,费无极动了心思,其深知平王好色,于是设法掉包,让平王自娶准儿媳为夫人,由此获得平王宠信。

公元前523年,心怀鬼胎的费无极建议平王派太子建去镇守城防。次年又诬告太子建与伍奢密谋,结交诸侯为外援发动叛乱。平王召见伍奢“拷问之”。伍奢规劝平王不要亲近奸小而疏离骨肉。平王不听,反而把伍奢关押起来,派人去追杀太子建。太子建闻讯逃往宋国。

无极又对平王讲,伍奢有二子,必为楚之后患,可将伍奢作人质,命其召二子前来,一并除掉。兄弟二人接到使者送来的书信,伍子胥说,其中有诈,我二人一去,父子三人肯定性命不保,此仇谁来报?不如投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伍尚说,我知道此去必死,但若不去,弃父而逃,将为天下人耻笑,你赶快逃走,报杀父之仇就全靠你了!

伍尚遂束手就擒。使者欲捕伍子胥,伍子胥张弓搭箭,使者不敢近身,得以只身逃脱。伍尚一到郢都,父子俩立刻被处死。

伍子胥只身逃脱,然而,茫茫天涯路,何处是归途?他决定先到宋国与太子建会合。哪知到了宋国,正碰上宫廷内乱,便与太子建一同投奔郑国。郑国人友善接待他们。未曾料想,偏偏太子建此时却惹出j桩把性命搭进去了的荒唐事——

这位公子哥儿在郑国闲得无事,跑到晋国去玩。晋公说,太子你已经获得郑国人的信任了,如果你去做内应,我灭掉郑国后,就把它封给你。这位太子也真不是个东西,见利忘义,真的回到郑国去作准备。或许是老天有眼,他因为一点什么小事,要杀自己的随从,随从便向郑国告密,郑定公毫不客气地杀死了太子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可连累了伍子胥。郑国不能再待了,只能逃往吴国。一路急匆匆,到了昭关(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发现已有官兵严密把守,急得不知所措。后来这段往事被演绎为“伍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好在官兵没有认出他来,他蒙混过关。出了昭关,后面的官兵又追了上来。逃到江边无法渡江,伍子胥急得原地打转。也是命不该绝,这时一只渔船划了过来,渡伍子胥过江。为了表达谢意,伍子胥解下佩剑送给老渔翁说,这把剑价值百金,送给你老人家吧。老翁拒绝说,按照楚国法度,捉住你可获粟五万石,封执圭的官爵,何止百金呢!

接下来的故事,《史记》没有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甚广:伍子胥嘱咐老渔翁不要把他的行踪说出去。老渔翁说你放心吧,旋即把船划到江心自沉,以绝伍子胥疑心。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老渔翁的品格与王室的卑劣成鲜明对照。这也符合孔子所说的“礼失求诸野”。

伍子胥一路逃亡,仓仓皇皇,凄凄惨惨,身无分文,沿路乞讨,半道上又大病一场。一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子弟,竟落得如此地步,支撑他意志的是什么?是心中燃烧的那团复仇的火焰。若干年后,伍子胥兴兵攻楚,其时楚平王已死。恨不能手刃仇人的伍子胥,余恨难消,掘出楚平王尸体,鞭打三百。他的好友、楚国臣子申包胥指责他过于残忍,丧失天理到极点。伍子胥辩解:“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倒行逆施”后来成了成语,带有贬义。但在当时的语境中,是“不走寻常路”“不按常理出牌”的意思。

兴师复仇

伍子胥逃到吴国,是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我们现在很难说,司马迁也没有明白交代。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的吴国是一个弱国,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而他自己一无所有,要“空手套白狼”,只有在这样的国度,他才有操控空间,完成复仇大计。他应该有这样的判断!但是,他的企图很快就被人识破。

当时是吴王僚掌权,公子光为将。伍子胥通过公子光得以见到吴王,不过没有获得重用。不久,吴、楚两国因边境冲突,发生了一场战事,公子光攻下楚国边境两个小城,便决定大事化小,班师回朝。急于复仇的伍子胥向吴王建言,楚国是可以攻破的,可以再派公子光去。公子光对吴王讲,那个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他这样做不过是想借此来报私仇罢了,其动机并不是为吴国着想。

看来要挑起战事替自己报仇,是行不通的,得另想良策,从长计议。他意识到,公子光已经识破了他的“阴谋”,但他也看出,公子光更是个有野心的人。于是,一个更为周密远虑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

P2-4

序言

敲击着键盘,写作这本书,说真的,我的心情是沉重的。

浩瀚时空中,曾经难以计数的鲜活生命,或如浮云,或如流星。或如梦魇,或如火烛,最终,都永恒地灰飞烟灭于浩渺虚无之中。不过,他们中的一些,尽管已经逝去,然而人类历史和文化却储存着有关他们的牢固记忆。是的,正是因为他们的曾经存在,人类逶迤蹉跎的历史才是这样风雨兼程走过来的。我们不敢说他们创造了历史,但是却可以说,比起更多的人来说,他们的确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左右了历史迈步的方向。

他们,因此被后世称作重要历史人物。

当然,重要历史人物,只是一个笼统的称谓。事实上,作为生命个体的他们,因为禀赋,因为经历,因为环境等各种原因,各自迥然不同。甚至相互差距悬殊。相同的是,他们都曾横空出世,都曾是成功博弈在风急浪高暗流汹涌的历史长河中的幸运儿。然而,可悲的是,这些幸运儿中的一部分人,不仅没有能笑到最后,反而惨遭命运颠覆性的作弄——不得善终而死于非命!或是含冤,或是含恨,或是耻,或是辱……实属死不瞑目。

他们的非正常死亡,与他们生平的辉煌业绩,与他们的人生境遇,与他们奉守的人生哲学等等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逻辑联系?他们的死,除了给历史留下一声声深沉叹息之外,还有些什么呢?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场表演。去看看他们是如何“没”的,的确是个难得的独特视角,借此,可以让视线去洞悉诡异莫测的政治风云,去鉴别生活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或许从中还能更真切地感悟到生活真谛,体味到人生究竟应该如何去构筑生命的崇高价值。

悲剧,不是悲惨事件本身;悲剧,是对悲惨事件反思和解读的结果。大体说来,任何个体生命,在划过一道或者平凡或者绚丽的弧线之后,无一例外地终结在死亡这一悲惨事件上,这是一切生命的宿命。为了能从容接受这种“命运”,便有了老庄们诸如“生不足喜,死不足悲”之类的谆谆教导。然而,一旦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死了,便有了捶胸顿足、斥问苍天的愤懑和悲情,顺着下去,该是对玄机诡秘、风云不定人生法则的疑惑和拷问了。或许可以这样说,悲剧,缘于人们对现实生命的深刻哲学思考,正如喜剧缘于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艺术再现。悲剧,多是生活的真;而喜剧呢,则常是艺术的善。

走出了悲剧才有真的喜剧;沉浸在喜剧里却在孕育真的悲剧。说白了,喜剧在哪里?只在读懂了悲剧之后。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温历史中那些具有浓烈悲剧意味的人和事,不是娱乐,不是向后看,不是在前人的残肢断臂上找乐子,而是为了更清晰地看清眼前,从而能心明眼亮、信心满怀地往前走。  都是人间惆怅客。阳光灿烂也好,愁云密布也罢,一路前行,权当闲庭信步!

沈明明

2014年10月

后记

感谢您读完了这本书。

我手上正握有三束鲜花。

这第一束是献给您的,感谢您选择阅读本书,感谢您阅读时表现出的非凡耐力。

第二束鲜花,我得献给我的忘年之交、作家、文史专家何侃先生。是年,他年届七旬。两年来,本书的构思、写作,尤其是大量烦琐复杂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得到了他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让我心里特别过意不去的是,这两年他的身体一直欠佳,老伴又身患癌症,需要他全方位的照顾。其中的苦累,不言而喻。没有他的忘我劳动、悉心指导和积极参与,这本书是不可能现在面世的。

感恩的千言万语并作一句,祝何哥及嫂子身体健康、健康!

最后这朵鲜花,应当献给中国文史出版社和本书的责任编辑梁玉梅女士。感谢中国文史出版社敢冒市场风险出版本书。梁玉梅编辑与我此前互不相识,因为这本书,我俩有着频繁的电话及短信联系,她工作的严谨作风、务实态度、高效率,让我深受感动。

手中的花献完了,心里只剩下期待,真诚期待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沈明明

2014年11月5日

邮箱:13803559963@163.com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都是人间惆怅客(走进历史名角的失意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明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60791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15035717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