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新觉罗家族史
内容
试读章节

满洲人早期信仰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因此不但对天、地顶礼膜拜,而且把与自己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一些动物、植物也奉若神明,同时还供奉祖先为神。“萨满”则是有关宗教活动的主持人,是沟通人与神的信使,其实也就是民间习称的“巫”,或叫“跳大神”的。

具体就爱新觉罗家族而言,有关神鹊、七星的崇拜,是其信仰中最古老的成分。爱新觉罗氏的始祖传说,说的是天女佛古伦吞食神鹊衔来的朱果,而诞育始祖布库里雍顺的故事。清代官书《满洲实录》卷一又记,布库里雍顺身后数世,有名樊察者,幸得神鹊搭救,始得逃生。于是从此以后,“满洲后世子孙,俱以鹊为神(满文体写为‘祖’),故不加害”云云。而昔年广泛传布于满族民间的“乌鸦救驾”(驾,系指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类脍炙人口的传说,当是樊察传说的翻版。只不过,由乌鸦取代喜鹊,充当救命恩主的角色。爱新觉罗先世对神鹊的情感自然非同寻常,突出表现在祭神竿仪式中。祭神祭天均有享鹊的肉,“故祭神时必饲之,每一置食,乌及鹊必即来共食,鹰鹳从未敢下,是一奇也。过去的沈阳八景中,就有“宫殿群鸦”一景,直到清季,每到二八月,要在盛京宫殿西偏的空地上撒粮以饲鸦。乌鸦群集,年久成习,每晚集聚,竟成一景。

祭星也是信仰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星,不是满天数不清的繁星,而是专指北斗七星,满语称之为“那丹(七)乌斯哈(星)”。祭星,多于月落以后夕祭时举行,即所谓“背灯祭”。其时将灯烛熄灭,万籁俱寂,繁星当空,颇有一种神秘色彩。祭星是满洲人萨满教信仰中古老观念之一,早在15世纪,朝鲜人就记载过建州女真的祭星习俗。当时尚无经常、固定的祭星仪式,只在消灾祛病时采用。到清太宗皇太极时,有关祭星的记载,仍主要是与占卜、除祟等巫术活动联系在一起。崇德七年(1642),多罗安平贝勒杜度病笃时,其福晋因病由气郁,招巫人(萨满)荆古达至家祈祷。荆古达“剪纸作九人,同太监捧至北斗下,半焚半埋之”。剪纸人是萨满医病时所行巫术,参照《清文鉴》卷一三的释义,可知祭星禳灾的过程大致是:先由萨满剪成纸人若干张挂起来,然后对七星祈祷,旨在嫁祸于纸人。剪纸人可能是明末才由辽东传人的汉地巫术,而对七星的祭祀却古已有之。七星在夜幕下永不陨落的自然景观,在原始初民心目中产生了强烈印象。爱新觉罗氏萨满教中的祭星,后来发展为一套完整固定的程式。古朴的七星神也向人格化转化。清人关后宫廷祭祀诸神中,有所谓“那丹岱珲”,或称“那丹岱瑚里”,通译作“七仙女”,也就是七星神的变体。

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立神竿(源于对神树的崇拜)祭天,举凡用兵及国中大事必祭,是信仰萨满教的一种表现。平日在家供“祖宗(神)板”,院中竖“索罗竿”(神竿),祭祀时请萨满跳神。不过,由于受到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熏陶,信仰体系也相当驳杂。天命元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立国初,就在赫图阿拉城东山顶上建造了佛寺、玉皇庙和十王殿等,号称七大庙。爱新觉罗氏在祭祀天、地、山、禽、兽的同时,还崇拜关帝、观音、佛祖。据说,努尔哈赤平时家居常常“手持念珠而数”,言语间常称“我佛”如何如何。又说明他们对蒙、汉等民族广为笃信的佛教、道教不仅不陌生,反而被逐步涵濡。

萨满教原始多神教的性质,决定了它无力排拒外来一神教的冲击。特别是当努尔哈赤挥师西进,先后攻占了明朝在辽东的重镇沈阳和辽阳以后,固有的与渔猎经济及氏族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萨满教信仰,益发难以满足急剧变革的社会需要了。何况它根本征服不了有着悠久文化的汉民族以及早已皈依喇嘛教(黄教)的蒙古族。

P152-153

后记

1996年,在李治亭先生主编《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中,笔者曾承担《爱新觉罗家族全史》一书的撰写。该书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此次再版,对旧著作了若干修订:一是结构的调整,将原有十一卷改为九章,压缩了1949年以来的内容,进一步突出了家族史的清代部分。这也是将书名改称“家族史”的原因。二是内容的补充,如就辛亥鼎革时期爱新觉罗皇室的历史贡献、庆亲王奕勖的历史定位等问题,立足于今天的认识水平,加以评说。三是讹夺舛误之处的修正,同时补充了若干图片。因为时间有限,更全面的修订仍有待来日。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本书责编郭沂纹女士,从当初的《中国知青史一大潮》《中国知青口述史》,到后来的《北京旗人社会》,再到这次的《爱新觉罗家族史》,在拙作的出版过程中,我们一路走来,精诚合作,付出了许多艰辛,也分享了许多快乐。感谢李小冰女士,尽管退休在家,仍破例认真校对全稿,使笔者再次感受到“知青”战友的深厚情谊。最后,谨向提供过各种帮助的朋友、广大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刘小萌

2014年10月17日

目录

概说

第一章 历史之谜

 一 发祥地之谜

 二 姓氏之谜

第二章 创业开国

 一 “山河启帝基”

 二 效力元勋

 三 金国显贵

第三章 恢宏帝业

 一 废除“共治国政”

 二 宗室贵族的形成

 三 佐命诸王

 四 诸王争权

第四章 “天下第一家”

 一 底定江山

 二 优遇宗亲

 三 再起内争

第五章 盛世天潢

 一 文治武功

 二 秘密立储

 三 削弱宗藩

 四 日尚儒雅

 五 濡染汉习

第六章 皇族制度

 一 宗室等级

 二 教育制度

 三 土地制度

 四 皇族事务

 五 王府管理

第七章 告别辉煌

 一 “玩家”种种

 二 贵族的腐朽

 三 诸制废弛

 四 生计问题

第八章 “盛筵必散”

 一 清季宗藩

 二 时穷节乃见

 三 王朝末日

第九章 坎坷之途

 一 自食其力的转变

 二 小朝廷的覆亡

 三 旧贵族的没落

 四 复辟梦的破灭

 五 争取平等的呼声

 六 尾声

附录一 表

 1.清朝纪年表

 2.宗室贵族封爵表

 3.宗室王公俸银俸米额数表

 4.宗室贵族妻女封爵表

 5.宗室王公封爵之女与女婿之俸银俸米表

 6.皇子分封拨给佐领庄园户丁表(康熙朝)

 7.旗族关系表

 8.八旗宗室、觉罗佐领统计表

 9.八旗宗室族长学长统计表

 10.八旗近支宗室学长统计表

 11.左右翼近支族长远支总族长衔名表

 12.京城王公府第表

附录二 大事记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推荐

爱新觉罗家族历史悠久,被清朝尊为肇祖原皇帝的孟特穆(猛哥帖木儿)自明朝初叶已见诸史籍。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清朝的前身——后金国,标志着爱新觉罗家族登上历史的舞台。从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朝入关,君临天下,迄至末代皇帝溥仪于1911年(宣统三年)退位,该家族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刘小萌编著的这本《爱新觉罗家族史》将爱新觉罗家族饱经沧桑的一部兴衰史,放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加以考察,并为其发展勾勒出一个大体清晰的轮廓。全书九卷,时间起自元末明初,迄于20世纪末,重点在有清一代。按照历史的发展,分阶段阐述该家族的变迁。其中,重要人物的活动,重要事件的影响,家族制度的兴衰,族内关系的演变,是贯穿始终又相互交织的几条线索。

编辑推荐

近二十年来,有关爱新觉罗家族史的各种撰著,包括回忆自传,以及影视作品不断问世,推陈出新,但因题材所限,它们所能提供的多是有关这一家族的某个历史片断或剖面,其中以讹传讹、恣意曲解者即所谓“戏说”者亦在所难免。刘小萌编著这本《爱新觉罗家族史》之目的,则是发扬史学著作之特长,将爱新觉罗家族饱经沧桑的一部兴衰历史,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加以考察,进而为它的发展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轮廓,并从中得出一些基本的认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新觉罗家族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小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55226
开本 16开
页数 4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2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4
CIP核字 2015026895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2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