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属于抗战大后方的桂林,成为全国抗战人士的理想聚集地,大量艺术家随着迁往桂林的人流定居此地,桂林成为当时“江南唯一繁盛之地”(李济深语),文人荟萃,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关于桂林抗战艺术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李建平、李江、覃国康、陆璎著的《桂林抗战艺术史》则填补了这一空白,从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对桂林抗战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史论结合,展现了广西文化的厚度。
图书 | 桂林抗战艺术史/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抗日战争期间,属于抗战大后方的桂林,成为全国抗战人士的理想聚集地,大量艺术家随着迁往桂林的人流定居此地,桂林成为当时“江南唯一繁盛之地”(李济深语),文人荟萃,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一直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关于桂林抗战艺术的研究成果比较零散,李建平、李江、覃国康、陆璎著的《桂林抗战艺术史》则填补了这一空白,从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对桂林抗战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述,史论结合,展现了广西文化的厚度。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基础 二、研究对象和重点 三、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四、研究目的与价值 第一章 背景与概况 一、战前桂林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战时桂林的崛起 (一)战时重要的民生要地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据点 (三)重要的国际交流城市 (四)抗日救亡文化城 三、桂林抗战文艺运动盛况 (一)文人荟萃 (二)出版繁荣 (三)作品丰硕 (四)抗日救亡艺术活动频繁 四、抗日救亡旗帜下的桂林抗战艺术成就 (一)诞生了众多引领时代的艺术精品 (二)打造了民族传统艺术的新生 (三)推动了艺术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 (四)促进了艺术出版的繁荣 (五)谱写了艺术理论的新章 第二章 声势浩大的戏剧运动 一、概述 (一)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基本条件 (二)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发展过程 (三)抗战时期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二、戏剧运动的主要活动内容 (一)众多戏剧社团云集活动 (二)创办多种戏剧刊物 (三)上演大量重要剧目 (四)颇具特色的旧剧改革 (五)重视戏剧理论研讨 三、战时盛大的演出活动——西南剧展 (一)西南剧展的起因和筹备 (二)西南剧展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三)西南剧展的影响及意义 第三章 戏剧家的活动及其剧作 一、田汉的剧论与剧作 (一)战斗的戏剧理论:以戏剧主张指导抗战戏剧运动 (二)以戏剧创作推动抗战戏剧运动 二、欧阳予倩的剧作与导演艺术 (一)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与创作 (二)欧阳予倩的导演艺术 三、夏衍的戏剧创作 (一)夏衍的戏剧经历与戏剧思想 …… 第四章 成就卓著的美术运动 第五章 美术家的活动及其作品 第六章 蓬勃开展的音乐活动 第七章 音乐家的活动及其作品 第八章 别开生面的舞蹈活动 第九章 舞蹈家的抗日舞蹈活动 第十章 价值与启迪 附:桂林抗战艺术大事记(1937—1945年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桂林抗战艺术史/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建平//李江//覃国康//陆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909180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8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18 |
CIP核字 | 2014262599 |
中图分类号 | J120.96 |
丛书名 | |
印张 | 33.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3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