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
内容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背景、缘起与研究意图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关键词释义

第一章 琴派意识寻踪

 引言

 第一节 地域风格意识主导期——春秋时期的琴派意识

 第二节 师承风格意识主导期——唐宋时期的琴派意识

 第三节 琴家风格意识主导期——明清时期的琴派意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巴蜀琴文化遗存

 引言

 第一节 汉文化的迁移扩散与巴蜀琴艺

 第二节 琴材的地理分布与巴蜀琴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蜀派的形成与特点

 引言

 第一节 东西琴文化的接触与蜀派形成

 第二节 彰显“混合”与“创新”的蜀派传谱

 第三节 穿越时空的《流水》与蜀派音乐风格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蜀派的现状

 引言

 第一节 成都蜀派活动的文化空间与道教、佛教文化

 第二节 成都蜀派琴艺活动与琴人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表格、图片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推荐

李松兰编著的《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以历史人类学的“历史”观,观察在特定地域中,巴蜀古琴流派的孕育、产生、传承的历史和生存现状。通过对地域性古琴流派的梳理、历史古琴遗存的文化地理学分析、对蜀派代表琴曲《流水》音响的微观分析、现代蜀地的古琴活动的实地调查等一系列研究,阐释了在“特定的空间和地点怎样保留了产生于斯的文化”、“艺术通过人与地域环境如何发生关系”。这一区域的、个案的、具体而鲜活的“地方琴派文化与历史”的研究,展示出中国古琴艺术悠久的历史如何造就了古琴艺术当代活动的区域性特征。

编辑推荐

《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是第一本以蜀派为论述对象的专著。作者李松兰针对蜀派、蜀地自古以来就远离帝国政治文化中心、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但又始终与中原、东南地区文化艺术保持某些交流渠道等特征,确立了自己选题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借助文化地理学视角,从历史学观念出发,运用钩沉之法将沉没于古代的蜀派文字记录、考古发掘的东汉抚琴俑等排列比对,再以传承谱系、代表性乐曲《流水》之声音来求证蜀派逐步形成的历史踪迹和艺术特征,最后,借助田野考察所获,细致描述了蜀派的生存现状,如此,以历史统摄全文,用现状回应历史,最终呈现出蜀地琴乐文化的全貌。论文中,自然、地理、人文,琴器、传谱、琴声、琴人,都成为彰显蜀派历史的有机因素,而活跃于佛寺道观、民众社区的当代蜀地琴乐,则叙说着蜀派鲜活、顽强的生命力量。这大概就是作者选择历史人类学方法所希望达到的一个结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蜀派历史与现状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松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54700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2015014402
中图分类号 J632.3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