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雯、张爱平、杨正礼主编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稻田氮素平衡与污染控制》系统阐述了通过实地调查、基础试验、同位素示踪、灌区主要排水沟定位监测等方法获取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研究成果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经验、借鉴,为我国稻田氮素过程及其调控研究提供系统的科学信息。
图书 | 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稻田氮素平衡与污染控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晴雯、张爱平、杨正礼主编的《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稻田氮素平衡与污染控制》系统阐述了通过实地调查、基础试验、同位素示踪、灌区主要排水沟定位监测等方法获取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研究成果将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经验、借鉴,为我国稻田氮素过程及其调控研究提供系统的科学信息。 目录 第一章 黄河上游宁夏灌区农业污染现状分析 一、宁夏灌区地理范围与自然概况 二、宁夏灌区灌溉农业的历史演变 三、宁夏灌区农业污染源解析 四、宁夏灌区农业污染防治的意义 第二章 稻田系统氮素平衡及污染研究动态 一、稻田土壤氮素循环 二、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渗漏淋溶 三、稻田系统氨挥发 四、稻田系统氧化亚氮排放 五、农田土壤氮素平衡研究方法 第三章 宁夏灌区灌淤土氮素迁移特性 一、灌淤土成因及理化形状 二、灌淤土水分运动与溶质运移 三、灌淤土水分运动参数 四、灌淤土硝态氮运移 第四章 稻田水氮迁移特征 一、田面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 二、渗漏水氮素浓度变化特征 三、灌区稻田水平衡及氮素渗漏损失 小结 第五章 稻田氮素的气态损失 一、稻田氨挥发损失动态特征 二、水稻生长季氨挥发损失量 三、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氨挥发及影响因素 四、稻田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五、水稻生长季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动态变化 六、水稻生长季稻田氧化亚氮排放总量 七、黄河上游灌区水稻生长季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影响因素 八、水稻生长季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全球增温潜势 第六章 稻田土壤氮动态变化与累积 一、土壤剖面铵态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 二、铵态氮积累量动态变化特征 三、土壤剖面硝态氮浓度动态变化特征 四、硝态氮积累量动态变化特征 五、土壤无机氮动态变化 第七章 稻田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 一、水稻产量及其生物学特征 二、水稻生育期叶片SPAD值 三、生育期吸氮速率 四、水稻氮素吸收量 第八章 稻田系统氮素平衡特征 一、稻田15N标记肥料的去向分析 二、稻田系统无机氮收支平衡 三、稻田系统总氮收支平衡 第九章 干湿交替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一、干湿交替对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 二、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环境因子的变化 三、干湿交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变化规律 小结 四、干湿交替过程中氧化亚氮排放 小结 第十章 宁夏灌区农田退水污染负荷估算 一、农田退水水量与水质指标监测 二、农田退水污染特征 三、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总量估算 第十一章 宁夏灌区退水污染控制方案 一、宁夏灌区稻田污染控制方案研究 二、宁夏灌区农田退水污染削减方案设计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黄河上游宁夏灌区稻田氮素平衡与污染控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晴雯//张爱平//杨正礼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6194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0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4 |
CIP核字 | 2014284543 |
中图分类号 | X322.243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