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磊磊编著的《中国电视批评》是一部力图从电视的艺术表现形态入手,科学、全面、历史地探讨中国电视艺术叙事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上篇:光影流变:中国电视的美学辨析与历史阐释”、“中篇:时代映像: 中国电视与社会的互文性解读”和“下篇:视域重合:中国电视的语义分析与价值判断”。该书将分别从艺术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电视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 图书 | 中国电视批评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贾磊磊编著的《中国电视批评》是一部力图从电视的艺术表现形态入手,科学、全面、历史地探讨中国电视艺术叙事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为三部分。“上篇:光影流变:中国电视的美学辨析与历史阐释”、“中篇:时代映像: 中国电视与社会的互文性解读”和“下篇:视域重合:中国电视的语义分析与价值判断”。该书将分别从艺术美学、艺术社会学、艺术语言学的角度对中国电视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目录 上篇 光影流变:中国电视的美学分新与历史描述 中国电视的美学属性 中国电视剧的主要类型 中国电视剧制片制度的演变 中国电视剧的商业化叙述模式 中国贺岁影视剧的诞生及其文化意义 中篇 时代映像:中国电视与中国社会的互文性解读 中国家庭:影像叙事中的裂变空间 中国女性:影像叙事体中的文化原型 中国刑警: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国家形象 中国武侠:影像世界里的“文化原罪” 中国商人:市场鏖战中的当代英雄形象 下篇 双重阐释:中国电视的叙事策略与价值取向 千古绝唱一代风骚 ——电视音乐片《走西口》随想录 大众传播领域中的话语转向 ——电视系列片《穷则思变》的视点分析 用影像的方式重构经典 ——电视连续剧《雷雨》改编的启示 影像语言的叙事成规与种族问题 ——兼论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双重语境 假想战争电视剧的观赏性 ——电视连续剧《DA师》的启示 承传与突破间的选择 ——电视连续剧《绝对控制》的价值取向 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变奏 ——《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阐释空间 将传统变成力量 ——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文化题旨 历史烽火中的黑红变异 ——电视连续剧《狼毒花》的形象演变轨迹 逝去时光中的历史悖论 ——电视连续剧《中国往事》的视点转向 商业电视的消极快感与现实社会的心理裂变 ——电视连续剧《蜗居》互文性分析 生死瞬间的抉择 ——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的价值取向 后记 我的电视记忆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电视批评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贾磊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372826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1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0 |
| 出版时间 | 2015-02-01 |
| 首版时间 | 2015-02-01 |
| 印刷时间 | 2015-0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2 |
| CIP核字 | 2014257389 |
| 中图分类号 | J905.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