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大问学记(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北大问学记》是北京大学教师肖东发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自1972年进入北大,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从一个虽懵懂幼稚却热忱求学的青年学生,到走上讲台执鞭授课成为一名职责神圣的教师。他将自己在北大求学、读书、写书、教书的轨迹和心得一一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内容推荐

《北大问学记》是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一部有关北京大学的散文随笔集,有为各种写北大的书所作之序跋,有作者参与出版史研究会议和考察活动之记录、随想,有纪念缅怀北大师友之文章,等等。从该书所记述之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中国出版阅读现状和中国印刷史研究,可以看到一个北大学人承袭北大严谨求实、兼容并蓄、孜孜以求治学精神的追求和深深的北大情怀。

目录

自序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

 ——《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总序

我与北大校刊的不解之缘

 ——兼贺北大校刊出版I000期

三角地与燕南园

怀念导师继往开来

 ——兼论中国早期印刷文化的源与流

王重民与向达先生祭

侯仁之,燕南园最后一位百岁大师走了

治学之道薪火相传

 ——推介长篇传记《侯仁之》

把心交给读者

 ——读巴金先生的《随想录》

知识分子的境界之旅:《走读周有光》

读经典要讲究版本

好传统应该发扬

《新闻学在北大》编著感言

结缘与致敬

 ——《北大周边的书店》序

把实体书店留住

文化强国与全民阅读

阅读是人类永恒的生活方式

南行记闻

 ——访我国古代图书之府建阳

中国藏书文化的探索与研究

 ——《中国藏书楼》的策划与编撰

出席“世界印刷文化起源国际学术

研讨会”侧记

印刷术发明权的论争并未止息

 ——北京大学肖东发教授访谈录

出版学专业应该成为一级学科

怎样在法兰克福讲中国故事?

追寻与继承

 ——《北大燕东园的大师们》序

试读章节

北大风物与人文精神

——《北大人文与风物丛书》总序

“常向湖光会意思,偶从塔影悟精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以“一塔湖图”(一塌糊涂)来概括燕园的风景,语虽诙谐,却也恰切。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支硕大的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挥动着这支巨笔,饱蘸未名之墨,书写了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正好是北大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等等。这样的传说和神话实在是举不胜举。

近来,我倒对“一塔湖图”有一种新的理解——那分明是北大精神的一种特殊象征:

古朴庄重的博雅塔,原是为解决校园供水问题而建造的水塔,竟仿通州古燃灯塔样式,简洁朴素,卓然耸立。能把与我们生存相关的最基本的现实需求化作为一种超然的美,而且名之博雅一广博优雅,这一现实焉能不发人深思?湖光潋滟的未名湖,曾是清朝淑春园的所在地,石舫横卧,石鱼翻尾,垂柳环湖,美不胜收。蜿蜒曲折的小径旁,常有琅琅书声;碧波掩映的小岛,宛若嵌于湖心的珍珠。立足湖畔放眼望去,东观博雅塔影,西对钟亭落霞,南眺林木葱郁,北望层楼掩映,游目驰怀,平添多少书生意气。

湖光塔影,确实是北大校园最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人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

塔和湖,一纵一横,一刚一柔,一凸一凹,一阳一阴,一伟岸,一纤秀,一沉稳凝重,一欢快空灵。

塔象征着思想自由,卓尔超群,特立独行,敢于创新,科学求真;湖隐喻了兼容并包,虚怀若谷,整合精深,和而不同,民主多元。二者刚柔相济,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缺一不可,暗合着北大人的精神品格。古话说“大象无形”。我们居然把充溢在师生间,原本无形的“北大精神”、“少年气象”、“风骨气韵”有形化了,与可视的燕园景观融在一起了。

为什么北大学生“一旦配上校徽,每个人顿时便有被选择的庄严感”?为什么北大学生总有一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高迈气概和“心忧天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感?为什么北大学生即使毕业离校、走到天涯海角,也改不了“特立独行”、不迷信权威,“舍我其谁”的劲头?那是由于他们汲取了来自于博雅塔和未名湖所象征的那种特殊的精神。当然,在有些人的眼里,这些特征被置换成另一套词语,如“狂傲不羁、眼高手低”,“自由散漫、清高而不合群”,等等。这些用不着申辩,因为大致符合事实,确实是不少北大人的毛病。早在1931年,蒋梦麟校长发表《北大之精神》一文,在谈到“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时候便说过:“我们有了这两种的特点,因此而产生两种缺点。能容则泽宽而纪律弛;思想自由,则个性发达而群治弛。故此后本校当于相当范围以内,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世上事物往往如此:有一长必有一短。识己之长补己之短,方为明智之策。“北大人”并非一个绝对完美的整体,良莠不齐的现象也确实存在,我们并不讳疾忌医。何况,我们距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还有距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待人处世,北大人都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同时,我们也需正确、全面地看待北大和北大人,既不能以整体掩盖局部,也不能因枝节而否定主流。对此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北大应该是“神圣的理性殿堂,人文的精神圣地”,也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P1-5

序言

我自1972年进入北大,至今已经40多年了。从一个虽懵懂幼稚却热忱求学的青年学生,到走上讲台执鞭授课成为一名职责神圣的教师,半生岁月都是在未名湖畔和博雅塔下度过。我不能不说,能在北京大学这个难得的学术圣地读书和工作,是此生最大的幸事。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的栋梁。面对天下英才,上好每一堂课,是我数十年坚守的原则。从许多前辈那里,我学会了如何爱书、爱校、爱学生。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相长,和同学们一起学方法、长知识、增能力、开视野、扩胸怀。通过课堂内外的研讨、走读游学、论文指导以及学术沙龙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自由的思想。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追寻和继承老一代学术大师的优良学风和北大传统,牢记守成创新的责任,在新的形势下为学校、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能够做到这些,我愿足矣。

感谢海豚出版社和俞晓群先生给予我的这个机会,把这几组小文结成集子奉献于世,使我能将自己在北大拜师、求学、读书、写书、教书的轨迹和心得与读者分享。也感谢李忠孝等先生为此书所做的诸多工作,错漏之处,敬期指正。

肖东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大问学记(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东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21335
开本 32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3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201415502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