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袁门
内容
编辑推荐

包司南编著的《袁门》的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书中的人物并非脸谱化的忠臣孝子抑或奸恶凶徒,每个人都有着真实的人性,善恶两面往往同时体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2。此书也并不夸大个人能力对历史的影响,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

3。在阐述了道德对历史人物影响的同时,也试图从利益原因来分析一部分人的行为。

内容推荐

包司南编著的《袁门》以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及其家族的兴衰来呈现乱世门阀制度的兴起与衰败,同时也从独特视角展示了从汉末到三国初期的历史。全书分为十章,讲述了东汉末年党锢之下,士大夫与宦官之间激烈的争斗,以及主人公袁绍利用黄巾起义和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契机壮大势力,平定北方,最终却因为时代等客观因素败于官渡之战走向灭亡的故事。

目录

一、党锢之祸

二、潜龙勿用

三、黄巾之乱

四、洛阳罹难

五、关东义军

六、平定冀州

七、白马箭雨

八、北方统一

九、官渡之战

十、名门落日

试读章节

无德无行的官宦子弟在洛阳城里比比皆是,目不识丁的仗着父祖的庇荫,成了侍郎、侍中,手无缚鸡之力的依靠家中门生故吏的举荐,做了将军、校尉。在这样的情况下,四世三公(连续四代人位列三公的显赫官职,三公乃是东汉末年朝廷的最高官职)的袁家子弟袁绍却能文能武、礼贤下士,自然博得了人们的普遍好感。

而深受百姓爱戴的袁绍也加倍地谦虚恭谨,待人宽厚,结交名士,宛如古代的贤士一般。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要看看袁绍平日里往来的朋友们,就可以知道袁绍的为人了。

和袁绍往从最密的人莫过于太傅陈蕃(此时谪居在家)、张邈、许攸了。这些人无一不是以贤德和才学闻名当世的人物。袁绍以他们为师为友,足以看出他见贤思齐的志向。

袁绍转过了街角,抬手一提马缰绳,白马前蹄腾空,骤然而止于一处宅院前,此处正是太傅陈蕃的宅邸。

许多人或许对陈蕃这个名字有些熟悉,这多半是缘于后世王勃曾经在《滕王阁序》中写道:“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文中这位求贤若渴的官员,正是和袁绍有师徒之谊的当朝太傅陈蕃。

袁绍翻身下马,把马缰绳和马鞭都交到了早早恭候在门口的一个仆役手中,正了正衣冠,这才昂首阔步地走人大门。

袁绍身长八尺,容貌威严且风姿不凡,龙行虎步之间的神韵教人欣然向往。许多洛阳百姓都折服于袁绍的这股威仪之下,一面之缘间便成了他最忠实的拥趸。

两条细长的眉毛连同狭长的凤眼微微扬起的袁绍无论何时看起来都顾盼有神,有一副傲然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气势。然而自进了大门之后,袁绍便微微颔首,垂袖敛容,摆出谦恭的神色。这并非是慑于陈蕃的地位和名望,而是由于他对老师的敬重。

从大门口到进入内堂,始终有仆从引领,袁绍一直来到陈蕃的书房,仆人才拜伏退下。此时,书房中独余下陈蕃和袁绍二人。

陈蕃的书房里纤尘不染,每一卷书简、每一处窗棱都如同新涂了一层油一样光亮。陈蕃此人的性格正如他的名言那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陈蕃都亲力亲为,细致认真地做到最好。每天早上起来亲自清扫卧室和书房似乎就成了陈蕃驱散身上惰性,随时准备着为朝廷除残去秽的一种预热。

“本初,老朽想要你替我做一件事。”陈蕃知道只要自己不首先开口,袁绍是不会发问的。性格闲雅的袁绍从小就不介意长时间地默立静坐。

“老师,您,尽管吩咐,本初自当竭力而为。”袁绍很喜欢使用间断得条理清晰的短句,时不时地停顿下来调整语气,这种独特的说话方式和他的慢性子很搭调。骑在马上风风火火的袁绍只要进入了庙堂之中,厅室之间,就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沉稳悠然。

“这件事恐怕有些棘手,带上你那两个小厮吧。”陈蕃思量了一下说道。他口中的那“两个小厮”指的是袁绍身边的两个随从,颜良和文丑。

颜良今年十一岁,文丑十二岁,都是胶东人士,由于幼年时就生得孔武有力,被人推荐给了袁绍做随从。这两个人如今虽然还只是两个使唤下人,但是假以时日,勤学兵法战阵,定能成为名扬天下的大将。

陈蕃要袁绍带着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颜良、文丑二人同行,可想而知,此行甚是凶险难测。

袁绍点了点头,不问究竟要做什么,只问道:“老师,此行,却要去何处?”

“我要你去一趟胶东,保护张俭张先生。”陈蕃压低了声音说道。二人身在陈蕃的府邸中,又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陈蕃却不自觉地压低声音,这让袁绍感到一种隐约的压迫感,胸口不禁有些烦闷。

袁绍深吸了一口气,说道:“张先生,现在身在东莱?”P2-3

序言

三国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从黄巾起义至三家归晋这百年时间堪称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热度最高的一段历史。因而,古今中外,人们对于三国故事的改编创作乐此不疲。作者本人就是一个三国迷,很久以前就动了念头,想要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三国故事。只是,《三国演义》的珠玉在前,让作者往往跃跃欲试之后又望而却步。

后来,不知听谁说道:“《三国演义》其实也可以算作是《三国志》的同人小说。”这话乍听起来颇有点反传统的荒唐意味,可是仔细想想,倒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果从今人的角度来看,陈寿的《三国志》才是原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确只能算是在《三国志》基础上的一次改编重制了。如此说来,只要能发前人所未发,再写一段“三国”也并无不可。

诚然,作者自知无论是文采还是积淀都远逊于罗贯中,可是,作者源自今人的新思维却一定是罗贯中所不具备的。而这种新思维正是本书创作中的一大亮点。

这本书的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书中的人物并非脸谱化的忠臣孝子抑或奸恶凶徒,每个人都有着真实的人性,善恶两面往往同时体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2。此书也并不夸大个人能力对历史的影响,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

3。在阐述了道德对历史人物影响的同时,也试图从利益原因来分析一部分人的行为。

在此,希望这样一本旧瓶装新酒的小说可以为读者们带来一点不一样的三国趣味吧。

包司南2014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开启《袁门》,读懂后汉沧桑;走进后汉,见证天下分合;放眼天下,看透江山鼎革。历史,就是这样与现实紧密契合为—体。——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国征

《圣经》云:“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从后汉到今天,历史可以照进现实,小说,岂不也是大说吗?——文学评论家、女作家周雁羽

—部视角独特的史诗,—部人性悲欢的画卷,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兼具历史的厚重与文学的质感。——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女作家唐大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袁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包司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80532
开本 16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7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201418166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