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希望林木编选的《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内容推荐

林木编选的《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遴选文质兼美,时代性强,立意新颖,语言优美、规范,视角宽广,境界高远,具有人文和科学内涵,适宜学生阅读的佳作,注重名家名作,但又不囿于名家。  本书体裁以记叙文、议论文、小说、散文为主,兼顾杂文、序跋、书信、童话故事等。与现行教学体制相适应,按照学生言语学习的规律及心理、情感的发展,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

目录

自然的乐音

 听雨/季羡林

 鼎湖山听泉/谢大光

 瓦屋听雨/朱胜国

 夏之绝句/简嫃

 为丁香花季节而歌唱/[美国]惠特曼 楚图高、李野光译

会思想的芦苇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人生自然的节奏/林语堂

 单独中的洞见/张方守

 论美/[英国]培根 冯雪松编译

孩子,你慢慢来

 目送/龙应台

 我的四个假想敌/余光中

 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

 寻人启事/张晓风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读书与求知

 书与人的随想/梁衡

 枕边的夜莺/迟子建

 天堂是一座图书馆/曹文轩

 梦里梦外尽是书/[新加坡]尤令

 读书的三重境界/徐宗文

名著的魅力

 杨志卖刀/[明]施耐庵

 曹操煮酒论英雄/[元末明初]罗贯中

 劳山道士/[清]蒲松龄

中国性格

 男人孟轲/刘江滨

 都江堰/余秋雨

 我的中国性格/冯晓虎

 晏子使楚

我热恋的故乡

 国门眺望/萧重声

 桃源行/[唐]王维

 罗莎琳的中国/[加拿大]李彦

 一个俄罗斯女孩的中国随笔(二则)/[俄罗斯]伊莲娜·库图佐娃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在人间

 罗汉大爷/莫言

 打赌/[俄罗斯]契诃夫汝龙译

 捕蛇者说/[唐]柳宗元

 逃荒行/[清]郑燮

 陌上桑/[汉]乐府诗

生命是绽放在天地间的花儿

 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

 两兄弟/[俄罗斯]鲁斯兰·别洛夫西梅编译

 生活的法则/[美国]杰克·伦敦曹剑译

 奶羊茜露儿/沈石溪

 死亡的姿势/荒城

人之初,性本善

 得来全不费工夫/[美国]阿尔·努斯鲍曼 孤篷译

 男孩的残忍游戏/[蒙古国]普·巴图胡亚戈 朵日娜译

 狗坟/金敬奎

 拐卖后的亲情纠结/雪小禅

 童区寄传/[唐]柳宗元

争鸣

 我们看见爱,他们看见狗屎/蔡成

 把醉汉弄醒还是把醒汉弄醉/刘荣升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周国平

 词义变迁的山寨/罗志田

 卖柑者言/[明]刘基

大雪过后了无痕

 特别战俘/付军

 大雪过后了无痕/王森

 吊古战场文/[唐]李华

 兵车行/[唐]杜甫

 西路军魂·父与子/王晓明

试读章节

听 雨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项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竖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己,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平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Ⅱ巴。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的《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叶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对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悬殊。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白发,看来最老也不过50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同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星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竞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擗过高梁叶。我血管里流的是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我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自谓焦急之,隋,决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性。我天天听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潆潆。

今天早晨,我的梦竞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恰。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我最爱的二月兰正在开着花。它们拼命从泥土中挣扎出来,顶住了干旱,无可奈何地开出了红色的白色的小花,颜色如故,而鲜亮无比,看了给人以孤苦伶仃的感觉。在荷塘中,冬眠刚醒的荷花,正准备力量向水面冲击。水当然是不缺的。但是,细雨滴在水面上,画成了一个个的小圆圈,方逝方生,方生方逝。这本来是人类中的诗人所欣赏的东西,小荷花看了也高兴起来,劲头更大了,肯定会很快地钻出水面。

我的心又收近了一层,收到了这个阳台上,收到了自己的腔子里,头顶上叮当如故,我的心情怡悦有加。但我时时担心,它会突然停下来。我潜心默祷,祝愿雨声长久响下去,响下去,永远也不停。

(选自《季羡林随想录·精华珍藏版》,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版)

……

P3-6

序言

有书可读,真好。

我们有这样一个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让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能找到与自己投缘的读者。我们希望用这些好文章来为我们的学生涂抹一点生命的底色。

然而,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览天下图书。

发现与选择成了一种读书的需要。

有些文章,很美,只是你从未发现;有些文章,很富有哲理,只是你未能细细品读;有些文章博大精深,因为时间匆匆而没有静心揣摩……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能有人将自己发现的佳文推荐与我,那该多好;如果,这些佳文能聚集成册,那该多好;如果,我能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那该多好。

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然而,当这项工作真正开始之时,才发现其中的不易。我们重新审视课本每个单元的编者意图,确立我们的拓展角度;我们回顾最打动自己的每篇文章,寻找最贴近学生心灵的感动;我们检阅图书馆里的各类文章、书籍,悉心筛选、比对;我们咨询其他行当的“有志”人士,拓宽读本的外延。有一位编者统计了一下,她为自己负责的几个单元共翻阅了207本图书,感觉自己也颇有收获。编者在编选过程中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例会的习惯,大家协调单元框架,挑选美文佳作,增补、删减、商讨、争论,持续到最后。因为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发现”的魅力,大家在这项工作中充满了激情。工作接近尾声,有的编者在我们的QQ群里这样留言:“从私人藏书到师大图书馆到省图书馆,过瘾。”“累并快乐着,对新书很期待呢。”因为付出,所以期待;因为心知它的价值,所以期待学生的阅读。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严谨来铸就文字的神圣。这不仅仅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基于以上,这套读本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与特点。

一、关于选文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任何时代都有流行的元素,但是,不是任何流行都能成为经典。留下来的总有它的道理.阅读经典,就是打破时空的界限,与大师对话,与心灵共通。我们甚至编入了一些名著的节选片段,《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都可以在这套书中见到踪影。我们在选择经典时也注意到了与学生年龄、心智的契合。比如琦君,我们纳入了她的《蟹酱字》一文,凡是写过作业、习过字的学生恐怕对此都深有体悟。

关注学生的心灵需求。当阅读成为一种需要,文字的价值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学生不爱阅读是因为没有找到打动自己的某种元素。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喜悦与烦恼,我们在书中也发现了这些贴近学生心灵的文章,如:小学卷中林海音的《窃读记》,初中卷中龙应台的儿子回忆自己的童年《我这样长大》,高中卷邵璞的《周末,我们去了女同学宿舍》。

纳入时代的流行元素。我们每天的生活是鲜活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造就了不同的流行元素,而每一个“流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的一次感动。

这些感受,我们需要用文字来记录,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就这样被选录了。

延展阅读的宽度。这套读本在选文上还关注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交融。法布尔对于小生命的关注,人类对于野人的探寻等话题在这套丛书中都有所体现。

二、关于编排体系这套读本的编排与现行的教学体制相一致,分为小学卷、初中卷、高中卷。每册书的单元设计都是紧扣语文课本而来的。语文课本的编排是专家们精心而定的,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我们发现,一个语文素养高的学生正是能把课本里的这些文章读透并拓展出去融会贯通的。我们希望这套读本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助力,让学生把课本读厚。为此,这套读本在编排上让每个单元都贴近了课本的单元主题,读本的单元体例与课本的单元目标达成了相对的一致。

我们没有把文言文“收拢”在一起,而是让它们跟着每个单元的步伐,惬意前行。这样,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不让其产生阅读的疲劳,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通过迁移阅读,锻炼能力。

在文体的选择上,我们希望百花齐放,但并不是完全的淡化。每册读本的文体在整体上是有调控的。值得一提的是童话。我们不仅仅把童话放在了小学卷中,中学生甚至于成年人在某种意义上也需要童话,所以同样的文体,我们结合了不同的心理年龄整体规划。

三、关于导读阅读是个性的,是开放的。所以,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点切实的建议的话,目的也是希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进入阅读的情景,激发个性化的思维和独特的心灵感动。我们努力营造一种“创造性阅读”的氛围,每篇文章前的导读就像给学生放置了一个法桐下的长椅,心儿忽然变得恬静了许多;就像给学生打开了时空对话的大门,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我们不赞成对选文标准化的迷信,提倡理解的多角度,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但是,阅读建议的开放性不等于盲目性,我们的导读注重了培养比较阅读的能力,提示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发现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文字的魅力,我们给每个单元里的第一篇文章都设计了相应的旁批。希望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试着静心品读,在精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而这篇文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例子,读者可以知一而反三。  以上所述,仅是我们的拙见,聊以自慰的是我们静下心来尽了自己的努力。我们会捧着一份期待,静听方家和读者的见解与指教。

编者2011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然的乐音(新课标语文同步读本初中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9058261
开本 16开
页数 2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1134870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2
出版地 山东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0:44:49